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利比亚反对派攻进首都 > 利比亚消息

中国在利比亚损失难计算 亟须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2011年09月04日17:08
 在班加西等利比亚城市,中国共有50个大型承包项目

 反对派上台后,利比亚的重建意味着大量机会的出现

  羊城晚报记者 孙朝方

  实习生 张卉

  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全面控制首都的黎波里。从这一天开始,全球唯一一款单色国旗在世界各地降下,取而代之的是红绿黑三色星月旗。

  然而,这场“易帜之争”留给世界的,却是一个社会制度破碎、经济制度摇摇欲坠、石油财富等待瓜分的烂摊子。执政42年的卡扎菲藏身何处,似已不重要,人们关注的是,政权更迭后,曾经创造经济奇迹的“北非苍鹰”将走向何方。目前,利比亚“过渡委员会”中尚无一名在全国所有政治派别、宗教种族等都受尊重的人物具备掌控“后卡扎菲时代”政局的能力。因此,利比亚未来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稳过渡”,实难预料。

  中国企业在这场动荡中,造成了多大损失?目前,确切数据仍无从得知。可以确认的是,利比亚局势动荡,导致中资项目全部搁浅。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从外交策略到海外投资机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反思与镜鉴?如今,面对利比亚重建的“大饼”,中国在“后卡扎菲时代”施展的空间会否受到挤压?

  损失众说纷纭

  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实际损失暂难计算

  利比亚政局动荡对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早在3月1日,商务部和国资委就共同启动央企在利比亚海外资产损失评估,这些损失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损失,二是承包工程垫付款方面的损失。目前得知的最准确数额来自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大型项目一共有50个,涉及合同的金额是188亿美元。

  不过在8月24日,商务部表示,中国在利比亚投资损失尚无确切统计。相关专家估计,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难以追回的工程垫付款以及撤离人员安置费用,此次中方将有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李居迁教授认为,根据国际法,利比亚局势稳定后,如果没有修改原有法律,中方与卡扎菲政府签订的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他认为,“从现在的情况看,利比亚这场动乱与该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太大关系。何况中资企业很多项目是住宅、基础工程,无论谁上台,这些项目都需要完工,住宅也总归是由当地人居住的”。

  但据媒体报道,在目前与我国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不包括利比亚。有关专家分析,如果没有双边协定,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只能基于传统的外交保护原则来解决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告诉记者,中国在利比亚的直接投资很少,而商务部公布的188亿美元大部分是指工程承包合同金额,并非实际投资损失。随着中国公司重返利比亚市场,相信中国在利比亚的实际损失不会很大。不过梅新育认为,目前中国企业不宜马上返回利比亚市场,更需要多一点冷静和观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东问题研究专家李绍先认为,中国政府不会在利比亚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过多地纠缠于中方损失的清算与赔偿,他对中国继续完成战前工程合同的前景表示“很乐观”。

  未来敲响警钟

  亟须建立起有效的海外投资安全保障机制

  作为利比亚局势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在利比亚内战中遭受损失的中国并不避讳对新利比亚的期待。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稍早前明确表示,“中方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希望利局势尽快恢复稳定”,同时,“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在利未来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与西方交恶,与中国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也因此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市场之一。利比亚内战爆发前,中国政府组织撤出的中国在利公民达3万多人,而利比亚总人口仅600多万。中国在利工作人员占利比亚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足见中国在利比亚项目之多,规模之大。

  而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累计对利比亚投资就达4269亿美元。

  由此,历来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中国政府,在利比亚问题上,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外交方针。比如,在今年3月底邀请利比亚外长访华,而在双方战事胶着的6月,中方又频繁与利比亚反对派接触。有分析认为,中国与利比亚反对派在6月保持着密切接触,大有为“后卡扎菲时代”做准备的考虑,从而确保战后中资项目能够得以继续履行,并对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进行布局。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负责战后重建的艾哈迈德·杰哈尼8月23日说,过渡政府将尊重所有与卡扎菲政权签署的能源合同,“不会撤销任何合同”。

  杰哈尼还说,“全国过渡委员会”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和金融援助帮助利比亚重建。他表示,中国和俄罗斯企业不需要为失去合同而担心。“我们不会有任何歧视。至于我们如何付钱、我们是否有钱,会有一些问题。”他说,“在非石油领域有资质问题,在石油领域,你们不会有问题。”

  然而,此次利比亚动荡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项目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走出去”的安全保障体系。去年中国在海外投资是59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可能超过中国的吸收外资。由此,建立有效的海外投资安全保障机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燃眉之急。

  孙朝方、张卉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