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中央档案馆阅密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陈泽伟
2011年09月05日10:16

  档案整理有章可循

  整理档案,对档案进行编目、鉴定与统计,是档案馆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些工作,使档案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才能便于保管和利用。

  1958年7月,在中央档案馆筹建期间,周恩来就对将要到中央档案馆工作的同志说:“到档案馆工作不仅要整理和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多做些索引、目录,使利用时查找方便,别找一个文件花半天工夫啊!”

  中央档案馆开馆后,针对利用与基础工作的矛盾,1960年底中央档案馆提出:“以内部建设为基础,以利用工作为主导,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思想。档案整理工作,应当是围绕当前需要有重点地进行工作。”

  本刊记者了解到,当时针对馆藏档案的状况,中央档案馆把馆藏档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规有目,基本上可以查找利用;第二类是有规不可循,有目不可查;第三类是无规无目,无法查找利用的零散文件。对此,整理的相应具体办法是:对于第一类,即使有些小毛病,也可以不重新整理。对于第二类,可以在原有整理的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加工整理,但不打乱重整。对第三类,要认真进行整理,分清全宗,把文件按形成规律组卷、编目。总之,整理历史档案,不是根本不能动,而是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不打乱重整。

  许卿卿对本刊记者介绍道,档案的整理工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从建馆后到1963年底,中央档案馆总计整理加工各种历史档案近10万件,清理了历史档案150余万件,编制了档案目录,写出了档案全宗介绍或内容提要等参考资料。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央档案馆更加重视档案基础工作,集中人力进行目录数据库的建库工作,结合建库进行档案整理编目,经过十年的努力,档案检索从全部手检达到部分目录机检。

  1993年馆局合并后,中央档案馆集中人力物力,花大力气,对馆藏零散档案进行整理,呈现突出效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中央档案馆正以档案数字化为龙头,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以此带动档案的整理工作,使档案整理更加趋于规范。

  档案保管力求安全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长久地发挥档案的作用,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许卿卿表示。

  为了维护档案的长久安全,防止人为的和自然的有害因素对档案的破坏,中央档案馆研究了许多长久保存档案的办法,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是,库房条件的好坏,对档案的安全保管关系极大。许卿卿说,“中央档案馆建有两座适合于保管档案的库房,这就给安全保管档案创造了好的条件。”

  从本刊记者实地采访观察,中央档案馆档案库房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外墙坚固,采用厚墙体,并使用了高效保温、隔热、防水的材料等;第二,档案库房内布局结构合理,安全、方便、适用;第三,库房门窗紧闭,设置通风、去湿、降温、采暖的设备可以控制库内温湿度。“整个库房达到了防光、防潮、防霉、防尘、防火、防盗的要求。”许卿卿介绍说。

  除此之外,中央档案馆还采取了多项安全保管措施。比如说,档案提供利用,一律以复制件代替原件,确保档案原件不受损坏。对档案害虫的防治,采用化学的、物理的多种办法,杀虫防虫;对于破损档案的修复,主要采取传统手工托裱;陆续购进一批革命历史报刊的影印本,对保护报刊原件,提高利用率,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据本刊了解,为防止突发事件,特别是战争对档案的损害,中央档案馆还提出必须制作多份档案并要有多处保存地点,加之用缩微照相的方法将重要档案复制成缩微胶卷、用数字化的方法把档案复制成光盘、磁盘等,这就为档案的多份、多库保存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