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档案工作人员要当司马迁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陈泽伟
2011年09月05日10:19

  档案工作人员要当司马迁

  中共中央机要档案资料的总汇,被称之为“中央文库”。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泽伟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就重视档案的保管和收集,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央领导人都对档案工作倾注心血,给予关心和支持。

  “正是在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几代档案人的拼搏奉献,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并且不断自我完善,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强调道。

  “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保护文件”

  《瞭望》:中国共产党的档案工作开始于何时?

  杨冬权:1923年,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中央建立秘书制,决定党内外所有档案文件按照规定由秘书保管。1926年中央成立秘书处,负责全党文件的秘写、传递,档案的保管、处理、保密等工作。以后,又设立了专门负责保管中央档案文件的文件保管处。1923年至1928年,毛泽东、王若飞、邓小平等,都分别担任过党中央秘书长,直接领导文书档案工作。

  在艰苦而恶劣的革命斗争环境下,党中央十分重视档案文件的安全与保密,不断地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机关、部门,注意保护党的文件的安全,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文件要保存数套,一套留机关使用、一套隐藏在安全的地方,一套送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收存。

  由于党中央文件保管处是中共中央机要档案资料的总汇,又被称之为“中央文库”,其地址和内部情况是绝对保密的,并想尽办法严加保护。党的地下工作者怀着坚贞的革命信念,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中央文库珍贵的档案资料,张宝泉、陈为人、陈来生和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为保护中央档案而不惧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至今为后人传诵。

  《瞭望》: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整理保护档案文件?

  杨冬权:1931年,党中央进一步规范了文件的整理和保存办法,由瞿秋白起草了《文件处置办法》,办法对党中央各种档案文件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保管、销毁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于文件的保存,规定:如可能,当然最理想的是每种二份,一份存阅(备调阅,即归还),一份入库,备交将来(我们天下)之党史委员会。周恩来在这个文件上亲笔批示:“试办下,看可否便当”。这是现存的我们党最早的保管档案和文件的规定。

  历史证明,《文件处置办法》的实施,对我们党文书档案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起了规范性作用,使中央文库收藏的一大批重要档案资料历经白色恐怖,得以保存到今天。

  在严酷的战争年代,我们党的领导人不仅重视档案,身体力行收集保管档案,还经常教育党员要爱护每一份文件,保护好党的机密。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毛泽东随身携带着两个箱子,收藏着重要档案文件和手稿,《长岗乡调查》《兴国调查》《反对本本主义》都是从那两只箱子里找出来的。有一份他早年在湖南五县的调查手稿丢失了,他感到非常惋惜,经常提起这件事,感叹湖南五县的稿子他是颇下了一番工夫的。

  毛泽东还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保护文件”,“遇到危险情况,你们不必顾我,要先保护秘书和文件”。在延安,毛泽东主席在与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深情地谈到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制文件箱背在肩上,走完了长征全程。

  刘少奇和朱德也曾明确指出:不论是白区地下党,还是农村革命根据地,档案工作的重要原则就是对档案“必须保证安全,但又要区别对待”,“在危险时宁肯烧光,决不让敌人得到片言只字。”1942年,刘少奇离开中原局到延安工作,在他离开苏北的时候,历尽艰辛,将多年积累的有关中原局的12包档案和各项重要资料带到延安。长征到达陕北后,许多中央领导都亲自过问档案工作问题,并亲自参加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署名发布《军委关于征集红军战史材料的通知》,邓小平同其他同志负责进行了大规模的红军档案征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

  1941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机要处下设材料科、文书科、电讯科等机构分别负责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材料综合和资料发行等工作,档案工作各项制度、规定进一步健全,各抗日根据地,许多机关都建立起了文书档案工作。晋察冀边区政府1939年9月发布《关于反扫荡斗争前处理文书卷册的命令》;冀中区党委设立“临时档案室”,将档案装箱,打仗时随部队转移,人称“游击档案室”。

  1947年,国民党军进攻延安,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当时,中央十分关心档案资料的安全问题,决定由秘书处长曾三负责珍贵档案资料转移工作。刘少奇亲自指示,把档案分成甲、乙、丙、丁四类,区别对待,进行处置。精简后的档案有几十箱,转移起来不方便。周恩来指示曾三带着档案找贺龙,在贺龙、叶剑英、杨尚昆等关怀下,这批档案东渡黄河,被转移到山西兴县刘家曲隐蔽起来。1948年,这几十箱档案继续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工委所在地。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接管旧政权的档案和其他历史档案成为一项新的任务。1948年11月,朱德、彭德怀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惩处战犯命令》,其中指出:凡国民党军官和政府官吏“烧毁一切文电案卷者”均应逮捕法办,保护档案有功者受奖。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