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译者许钧对话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万佳欢
2011年09月05日16:51

  译者许钧对话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

  带读者走到更远的地方

  小说可能确实没有办法改变社会,但是你可以去解释它,让人家看到,引起别人的关注,甚至有反抗。笔跟墨有时候比石头更有力量,我们要为那些不能够拥有自己声音的人写作

  文字整理/万佳欢 实习生 王一凡

 

2011年8月17日,上海,勒克莱齐奥作品朗诵会现场。左二为勒克莱齐奥,左三为许钧。

  “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交流之中”

  许钧:你7岁的时就开始在轮船上写小说《漫长的旅行》了。那时写作的动因是什么?

  勒克莱齐奥:说起来动因,每个时期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不断地读书,眼睛看得多了,总要有想法的。毕飞宇跟我说,他小时候是因为没有人听他说话,他就有一种说的欲望。写东西其实就是渴望跟别人沟通,文学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在交流之中。正是因为交流,使人与人之间亲近起来,隔膜都有可能在交流之中被了解,有了了解就可能产生一定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作家都是和平主义者,总是希望和谐。

  许钧:你的成名作《诉讼笔录》中有一个人物叫做亚当,而且他还带一条狗。为什么会用亚当这个伊甸园里男人的名字?你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部小说?

  勒克莱齐奥:写小说一定是因为心中有什么疑问、想法,有话要说。如果是为写小说而写小说,这样的小说没有人看,写出来自己也不愿意看。

  你可能都没有发现,这部小说的写作跟我当时的状况相关。那时我已经二十来岁了,二十来岁在法国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去当兵,我不愿意去——那个时候恰恰爆发了阿尔及利亚战争,我很可能就要到阿尔及利亚去。我一直反对打仗,又不能当逃兵,怎么办呢?而且在城市里,楼越建越高,步伐越来越快,现代的东西越来越多,可是人心惶惶,很少有人去关心你的内心,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所以我就写了这部小说。

  许钧:你在前言里说,“主人公不知道是军营里跑出来的,还是精神病院跑出来的”,这两句话我终于明白了。

  勒克莱齐奥:当初我的心境就是这样。一是要去当兵,我不想去;二是我对这个社会不了解。这个社会像疯了一样,发展得那么快,我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上能干什么,真的就是糊涂,像精神有问题一样。

  许钧:你作为一个年轻人跟社会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可是又要继续在社会里成长,只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要把社会的想法看出来——哪怕是批评的、质疑的,所以看起来很像疯了的亚当在广场上的发言,让我难忘。

  勒克莱齐奥:小说里写到咖啡馆,也是对我当时心境的一个写照。当时我们年轻人没有地方去聚、去“藏”,只有咖啡馆。咖啡馆还有酒,喝酒以后疯狂了,还能说说心里话。所以真正的人是只有非疯了不可的时候,才能把自己心里的话喊出来。这一喊出来,心里就好多了。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