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男子为省钱21年中秋没回乡 一句想家了吗惹痛哭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祝玲
2011年09月06日14:51
在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向志愿者学习拍照写字,为家乡的亲人送去祝福 志愿者供图
在沪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向志愿者学习拍照写字,为家乡的亲人送去祝福 志愿者供图

  晚报记者 祝玲 报道

  “这张照片,我一定要寄回去给母亲和儿子看,他们一定会很高兴。”近日,来自河北的刘先生看着志愿者帮他拍的照片,脸上堆满笑容。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舍不得在中秋节这样的“小节”回家,已经多年没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了。

  7月21日,本报举行第二次“上海志愿者沙龙”,有志愿者代表提出,志愿者沙龙应自始至终地体现社会关爱。于是,在这个中秋佳节来临前,本报志愿者沙龙成员来到建筑工地、商务楼、学校等地方,为在上海的外乡人拍照片、送话费,帮助他们在中秋节时传递相思。

  老外乡人

  不舍得在中秋“小节”回家

  日前一个下午,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来到民生路附近一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每个月300元到500元的房租,每户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对于工资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样的房子很抢手。 “我们不会用电脑,也没有相机,想家人想孩子,真的很难过。 ”翟师傅说,他今年43岁,1989年就来上海打工了。刚来那会比较年轻,有体力,在工地上干活。那时候没有挖土机,靠人工一锹一锹挖地基。每天不停挖9个小时,一天能挣22元钱,晚上回到家,手都举不起来。在他看来,这是最苦的一段时光。后来,年纪渐渐大了,他开始卖百货,每个月能挣1000元左右,好在他爱人也在上海打工,每个月省省也能存下1000多元。上海到安徽虽然只有100元路费,但翟师傅夫妇为了省钱供孩子读书,不舍得在中秋这样的“小节”回家。

  “21年了,总有想家时,可也没有办法。真希望在老家的亲人今年中秋能吃顿像样点的团圆饭。 ”翟师傅说。为了帮翟师傅捎去中秋祝福,志愿者拿笔记下翟师傅的故事,并告诉他,晚报会把他的故事和对家人的祝福登载出来,到时候把样报寄给他的家人。翟师傅很感动,“我书读得少,今天有机会上报纸,儿子看到一定会很开心。 ”

  听说可以拍照片寄回老家,来自河北、安徽、河南等地的外乡人都凑了过来。围过来的孩子们则拿着志愿者手中的“乐Pad”玩得不亦乐乎。临别合影时,孩子们已经学会在乐Pad画板上写字了,孩子们写的“乐享中秋”四个字虽然不工整,但却不乏童真。

  新外乡人

  为妈妈一句话激动得痛哭

  活动中,不少来自联想的员工志愿者和精英汇的学生们也不是上海人。“我们更能理解这种思乡苦。”来自江西上饶的联想志愿者史征路说。这个80后的小姑娘,为了帮助外乡人拍照,皮肤都晒黑了,在为别人拍照的同时,她也不忘让同行的志愿者为自己拍一张,寄给远方的父母。

  “我们原来想帮外乡人拍照后,再写一段捎给家人的祝福文字,发微博或邮件给受访者的亲人,这样家人虽然远在他乡但也能看到。不过在走访时发现很多人父母家里都没有电脑,无法上网。 ”史征路说,后来志愿者临时改变方向,帮他们拍照后冲印出来,再邮寄回去。他们还为被访问的外乡人提供30元的电话卡。这样家乡的亲人不光能收到照片,还可以接到电话。对于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30元可能就是1天的工资,即使打电话回家,也不舍得多讲。

  一路走访,当然也有不少让志愿者们感动的事。志愿者吕思佳遇到上海大学一名外地学生。这名学生说:“之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教会爸妈上网聊天。今年要在学校过第一个中秋,看着网上那些所谓好友都不知向谁倾诉,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最原始的“企鹅”头像闪动了,原来是妈妈发来的:‘中秋想家了吗,月饼吃上了吗?’我激动得一个人在被窝里捂着头哭了。 ”

  一张照片一个电话,中秋别样团聚

  离中秋越来越近,志愿者们不得不加快速度。 “我们分15组,有的去建筑工地,有的去商务楼比较集中的南京西路,还有人分头去10所高校。”志愿者程雨说。在走访中发现,苏浙一带中秋回家的人比较多,其他地方在上海的外乡人,很少选择中秋节回家。

  这几天,15名志愿者访问了近百人,“我们争取在中秋节那天,让受访对象都拿到照片和电话卡,为家人带去祝福。 ”志愿者说。

  本次“乐中秋,派祝福”由新闻晚报和联想乐 Pad共同发起,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我们还将在微博上发起相关活动,请读者们留意新闻晚报的微博账号,关注我们的活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新闻晚报和联想志愿者收集外乡人对亲人的祝福,帮他们向远方的亲人带去节日的问候。

  中秋心愿

  我要赚钱给父母买各种口味的月饼

  常亮亮,20岁,安徽蒙城人

  兼职多赚点钱给父母买各种口味的月饼

  家里收入仅勉强维持正常开支。以前小时候每年中秋都可以尝到月饼的滋味。我在家里排老二,哥哥凭借自己的身高偷偷地剥一点下来,妹妹也会撒娇放声哭泣,最后母亲苦笑着也会给她一点粉末。等到中秋节晚上,我们守着歪斜的桌子,圆如盘的月亮柔柔地照着千家万户。母亲将那个月饼拿上来,那个红色的包装纸伸展着,一角已经空了。父亲分给我们三个孩子,我们很快就埋头吃完了,抬头看到他们两个慈爱地看着我们。现在的愿望是通过兼职赚钱给父母买好多各种口味的月饼。

  袁维隆,20岁,四川都江堰人

  一家人平平安安围在一起吃饭看月亮就是幸福

  几年前,我是个对家没有什么概念的人,对中秋节也不怎么在意,突发的“5·12”汶川地震改变了一切,好多伙伴离我而去,我开始珍惜和家人一起的日子,每到中秋家人都会围在一起吃饭聊天,看看月亮。我想说:“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

  Lee,上海人

  希望过几年能有个孩子最想和妻子分享快乐

  8岁时,爸妈把他叫到身边,没说什么原因便告诉他父母准备离婚,母亲去了国外。刚开始Lee比较怨念,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不过长大后开始理解和接受了。在欧洲读书时,每次寒暑假会在妈妈家里住,假期返校时,妈妈总会做一大包好吃的给他带到学校。每次拎着妈妈精心准备的食物盒,心里觉得特别温暖。

  去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很相爱,也很幸福,最大的心愿就是过几年有了孩子,要把自己小时候成长中缺失的关爱双倍给宝宝。 Lee用乐Pad拍了张自己大笑的照片,用邮箱发送给他妻子此刻他最想分享快乐的人。

  刘师傅,40岁,淮北宿阳县人

  今年可以给家里人多打几个电话

  装修零工,砸墙,运装修垃圾。最辛苦的时候,连续几个晚上不能睡觉,一趟趟的从六楼把装修垃圾运到楼下,肩膀上都是血印。刘师傅碰上过好多赖账的包工头,没办法,只能一次次厚着脸皮上门去要钱。即便被赖过好几次工钱,刘师傅还是笑呵呵的,不会怨天尤人。拿到志愿者给他的30元充值卡后,刘师傅特别高兴。他说今年中秋可以多给家里打几个电话了。

  小张,30岁,内蒙呼和浩特人

  和在上海的老乡兄弟一起团圆过中秋

  小张和妻子都是内蒙人,想家的时候就上“内蒙人在上海总群”。QQ群里都是在上海打拼的内蒙人同乡,每当节庆时,无法返乡探亲的同乡定会聚到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在内蒙,老乡习惯叫彼此“兄弟”,他希望在上海的兄弟们能团圆,过个快乐的中秋。

  陆佳伟,21岁,上海崇明

  今年把女友带回家和大家族一起过中秋

  每到中秋节,小伟家都会聚集十几二十个亲戚朋友一起赏月,吃月饼。现在小伟又多了对他交往快两年的女朋友的想念,他们住在一个城市,但还没有一起过一次中秋节,同在上海的他们身处在两个距离甚远的学校,见个面并非易事。记者问小伟,如果中秋节给你一个愿望,你想要什么?小伟很兴奋地说:“把我女朋友带到家里面,跟我那个大家族一起过中秋! ”

  夏萌,21岁,安徽人

  爸爸去了非洲工作多希望他能回家吃月饼

  他是一个热爱体育的小伙子,但很少有人知道今年21岁的他却有8年没有跟爸爸一起吃月饼。夏萌刚上初一时,爸爸决定去非洲拼搏事业,那一年,夏萌13岁,从此就没有机会再跟爸爸一起在中秋节吃月饼,爸爸几乎没有机会在中秋时回家。9月12日,又到了家人团圆的中秋节,夏萌只希望能和爸爸、妈妈,像小时候一样,在那象征团圆的圆月下,一起吃月饼,一起赏月,聊属于他们的故事。

  王丽阿姨

  中秋节不能团圆说不难过是骗人的

  王阿姨之前中秋节都是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过的。来到上海后,因为在大学的食堂工作。虽说学校中秋节也是放假,可食堂的工作还得继续。自从开始工作后阿姨便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过过中秋节。说不难过那是骗人的,可是没有办法。一个偶然机会和同学聊天说出心中的苦闷。同学知道后想让她和家人中秋节视频聊天一下。笔记本不大好拿,就用了个乐pad让阿姨和家人视频。这里,阿姨想通过我们向那位热心同学说声谢谢!也祝所有在外工作不能回家的朋友,家庭美满、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UN6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