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美国穆斯林和老一辈的观念已经有所不同,他们更积极、开放和与时俱进。他们是伊斯兰世界新生力量的成长。
早报记者 金蓓蕾 发自纽约
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改变了无数纽约人的生活,也包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80万穆斯林。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伊斯兰教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宗教,穆斯林人口不断增长,如今全美大约有700万-800万穆斯林。伊斯兰教已成为继基督教之后的美国第二大宗教。由于大多数美国民众在9·11之前对伊斯兰教的教义及历史知之甚少,新闻媒体便成为大众了解伊斯兰文明的主要途径,而大量负面的报道加深了普通民众对穆斯林的偏见。
伊斯兰和非伊斯兰世界之间需要一座桥梁,一个互动的窗口,以使双方了解,彼此的世界并非是不可到达的彼岸。“伊玛目”山姆西·阿里(Imam Shamsi Ali)就是这样一个搭桥人。作为广受尊敬的古兰经学者、纽约穆斯林团体的宗教领袖代表,他懂得如何用一种两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帮助双方进行对话。他相信,和平与爱是来自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的共同语言,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团体之间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和朋友。
伊斯兰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一,我在曼哈顿96街的清真寺等待阿里。街道的一端正在修建新的地铁线路,吵闹的工地上,工人们挥汗如雨。十字路口,有一个卖冰镇果汁的亚洲面孔的摊主和两个卖三明治的墨西哥伙计在招呼路人。街道的这一端便是清真寺入口,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上,两只鸽子在石凳边悠闲地散步。裹着各色头巾的妇女和戴着白色小帽子的男人陆陆续续地前来做祷告。
纽约的五大区大约有100座清真寺。纽约伊斯兰文化中心(The Islamic Cultural Center of New York)坐落于96街和第三大道的交界,是纽约唯一一座独立清真寺建筑。在这块占地88000平方英尺的地产上筹建一栋清真寺的计划从1966年就开始了,科威特、沙特、利比亚和马来西亚等政府提供了慷慨的资助,三分之二的建筑总费用来自于科威特政府的捐助。这栋1991年建成的建筑结合了古典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风格,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体现“伊斯兰教不是东方或西方的专属,它是对来自不同民族的所有人开放的。”
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07年的一项调查,在美的穆斯林约三分之二为外来移民,其中24%为阿拉伯裔,18%来自南亚,另外约
23%来自伊朗、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而在约三分之一的本土穆斯林中,大多数为非裔美国人,约占60%。
纽约伊斯兰文化中心不仅是一个宗教膜拜的场所,它同时也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团体提供文化教育、交流访问等服务。文化中心希望能够为消除不同宗教间的隔阂做出贡献,并为社区提供增进理解、尊敬和友谊的机会。在通体透亮的清真寺祷告室,我跟随阿里脱去鞋子放在门口,披上一条他助手递给我的粉红色头巾,拉来两把椅子,开始听他讲述他的故事。瘦小精干的阿里是一个有着亲和面相的人,说话始终平和。
今年43岁的阿里是一位来自南亚的穆斯林移民。他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中部的南苏拉威西岛。苏拉威西城里伊斯兰寄宿学校的严格管束让阿里很不适应,一开始的日子里,他度日如年,感觉就像在蹲监狱。渐渐的,通过密集的伊斯兰教学习,阿里的叛逆精神终于得到安抚。他每天用嘹亮的声音背诵经文,并开始在当地的清真寺作为伊玛目诵读每日的祷告。“通过阅读和背诵《古兰经》,我找到了一种内心宁静平和的感觉。我决定,要用此生与他人分享我对伊斯兰教的认识。”阿里说。
高中毕业后,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没钱供阿里念大学,于是他决定留在学校做老师。不久后,阿里幸运地得到了伊斯兰会议组织(OIC)的奖学金,飞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学习跨宗教比较,在国际伊斯兰大学完成了本科及硕士的学习。在学校里,阿里接触到了包括美国、中国、日本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对跨文化和种族的交流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
在巴基斯坦学习的同时,阿里还担任了巴全国最大的清真寺(King Faisel Mosque)的伊玛目。1994年,他被指派前往位于沙特阿拉伯吉达(Jeddah)的伊斯兰教育基金会进行教学工作。1996年年末,印尼驻吉达使馆邀请阿里为一群前往麦加朝圣的信徒做讲座,其中也包括印尼的几位部长。讲座结束后,印尼驻联合国大使努格罗霍·维斯努穆尔蒂(Nugroho Wisnumurti)邀请阿里前往纽约,作为皇后区的印尼社团清真寺的伊玛目,领导纽约印尼穆斯林组织,同时也参与联合国印尼代表团的工作。就这样,阿里开始了他迄今14年的纽约客生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