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原《文汇报》总编马达逝世 曾拍板刊登《伤痕》

来源:东方网 作者:石剑峰
2011年09月07日13:40
1949年秋,马达与邱枫的结婚照。
1949年秋,马达与邱枫的结婚照。

马达(右)与《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胡绩伟谈办报。
马达(右)与《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胡绩伟谈办报。

新时期电影十周年百花奖,马达(右)代表《文汇报》向凌子风颁奖。
新时期电影十周年百花奖,马达(右)代表《文汇报》向凌子风颁奖。

  发了为配合剧本发表,《文汇报》在头版突出位置刊发了相关新闻,标题是:热情歌颂天安门广场事件中向“四人帮”公开宣战的英雄 《于无声处》响起时代最强音,广大观众和本报读者高度评价创作人员干预冲破“禁区”的艺术实践。  

  “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准确,也是相当大胆的。”马达后来感叹。

  事实上,在1978年10月发表《于无声处》非常敏感。当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刚刚发表,与此同时,“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尚未冲破,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仍阻力重重。

  《于无声处》的发表很快引起中央注意。1978年11月12日,陈云在西北组小组会上发言指出:“关于天安门事件,现在北京市又有人提出来了,而且还出了个话剧《于无声处》……”16日,经中央批准,北京市委宣布: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广大人民群众为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革命行动。天安门事件终获平反。 

  《伤痕》与《于无声处》的发表,“得风气之先”,使《文汇报》成为一张得到全国读者热爱的报纸。发表上述文章需要的是勇气、信念、理想和原则,而选择不发表某些,一样需要勇气、信念、理想和原则。    

  1981年4月20日,新华社播发了《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四项基本原则不容违反: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当天一大早,马达刚进办公室就接到一位领导电话,要求《文汇报》与《解放军报》一起刊登批判《苦恋》的文章。

  马达不认识《苦恋》作者白桦,也没看过剧本,只看过由剧本改编的电影《太阳和人》。马达认为,电影确有些“问题”,但对报纸“大批判运动”式做法,对《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文革”大批判式的粗暴语言和文风,更加不满。   

  “我最后征求大家对转载这篇稿件的意见,大家都支持我的看法:一致不同意转载这篇稿件。”当上面催促《文汇报》刊发上述文章时,马达的回答是:“我们正在讨论。”

  第二天,《解放日报》及全国其他各大报纸都转载了该篇文章,只有《文汇报》未刊此文。    

  上面领导多次打电话催发此文,马达思考的结果是:“我抱定的想法是:‘我尊敬领导,但我更尊重真理。’回顾我几十年的办报生涯,的确是个多次得到表扬的‘驯服工具’,‘党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一句顶一万句’,很少考虑‘为什么’,有时我也办过一些错事、蠢事。”  

  此事后来惊动了胡耀邦,胡在认真听完了汇报后说:“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我也看了,可以转载,不转载也应该是可以的吧。”此事终于画上句号。    

  马达后来承认,这件事留在记忆里,是不愉快的。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写着,报纸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总编辑要勇于独立负责。“60年的办报生涯告诉我,‘负责’是尽心尽力的,‘独立’则虽有勇气却难以实行,这有赖于党内扩大民主,真正健全民主集中制。”    

  1983年,《文汇报》连载了刘晓庆自传《我的路》。三年后的1986年秋,马达接到电话被要求前往北京面见胡乔木。

  马达一进胡乔木客厅,胡就问:“为什么《文汇报》要连载刘晓庆的《我的路》呀?” 

  马达回答:“那是她写自己从事电影活动的经历。”

  胡反驳道:“什么我的路呀,那还不是鼓吹个人奋斗,个人成名……”

  马达赶紧解释说:“倒也不是,她个人奋斗,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奋斗的。”

  胡有些不高兴,说:“马达同志,你是个老党员,你们提倡个人奋斗,走个人奋斗的道路,党性原则到哪里去了?”

  随后,胡乔木长篇大论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反对抽象的人道主义,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理,从学雷锋讲到见义勇为……一直讲了近三个小时,已是中午。

  第二天早晨,马达又接到胡乔木秘书的电话,要他再去谈话。胡乔木说,前两天他到《人民日报》宣布了中央对胡绩伟、王若水的处理决定,他的谈话主题很明确,就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胡乔木点明主题:“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人不积极,反精神污染半途夭折,他们也不愿意反资产阶级自由化。”

  当天下午,马达就准备回沪,胡乔木的秘书又打来电话,要他下午再去谈话。

  马达从北京回沪约半个月后,《文汇报》文艺部记者给他看了一份复印件,是胡乔木写给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的信:“汪洋同志,最近我看了刘晓庆写的《我的路》,我认为写得很好,她的个人奋斗经历是不容易的。听说最近她积极要求入党,希望你们热情帮助她,鼓励她进步。此致敬礼。乔木。”

  不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风吹开,1987年初达到顶点。

  马达回忆说:“按照上级部署,责令我们检查一年来的报纸。对外界关于文汇报、文汇月刊几个有议论的问题,我又得考虑如何做检讨了。这时,忽然想到,我的一位老朋友,也是老报人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这些老总,不但会编报,而且还有一个别人很难学的本领:会写检讨。’再一次回味这句话,只有苦恼人的笑……”    

  对于办报原则,马达说:“很简单,就是实事求是。”     

  “讲真话,还需要我来解释吗?你们不懂是什么意思吗?”“年轻人不要老是惦记着个人利益,惦记着房子、车子,要敢讲敢说。”这些话语,都是马达对办报原则的阐述。

  基于此,《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曾这样评价马达:他那敏捷的思路、无数点子以及层出不穷的改革方案,令人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有一次《文汇报》开会时,马达文思焕发,妙语连珠,一旁的郑重不由自主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7个字:斯人为报纸而生!           

录入编辑:薛冬霞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