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京南捕厅改造保留千户原住民 核心区限高7米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09月08日03:43
一位老人坐在南捕厅古老的房子旁,透出无尽的岁月沧桑。仇惠栋 摄
一位老人坐在南捕厅古老的房子旁,透出无尽的岁月沧桑。仇惠栋 摄

  已经搁置了两年多的南京南捕厅历史街区环境改造工程(四期)项目即将“解冻”,这一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老城南片区将迎来生机。专家针对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一历史街区修缮在设计理念和操作思路上将有一系列突破,老住户在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老街巷老房子里享受舒适的现代生活,很令人期待。记者了解到,南捕厅历史街区环境改造工程(四期)项目的性质为改建。根据目前制定的计划,南捕厅四期项目将于10月份开始启动前期工作,进行规划方案的确定、居民搬迁工作,2012年1月份正式开始修缮和改造工程,预计耗时一年时间,2013年1月工程竣工验收。

  实习生 赵法普 本报记者 仇惠栋

  改造方案披露

  重点保护 110处建筑获保护,核心区限高7米

  两年前,南捕厅的改造工程引发激烈争论,南捕厅四期的拆迁工作被及时叫停,随后南京市相关部门邀请古建筑专家对这一片区的建筑现状进行普查。记者昨日了解到,最终这一片区确定了67处有较高价值的拟保护建筑,43处需要进行局部保护建筑。

  南捕厅四期片区的范围大体为南至升州路,东至大板巷,西至红土桥,北至泥马巷。其中南至千章巷北到泥马巷为第一地块,评事街西侧为第二地块,评事街东侧为第三地块。

  根据目前拟定的限高要求,在南捕厅四期的第一地块由南侧的千章巷向北侧的泥马巷梯次增高,檐口高度限高由7米(2层)梯次增高到24米(5层)。2号地块和3号地块檐口高度限制为7米。其中靠近鼎新路、升州路的首排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24米。

  根据目前的方案,总体而言,这一片区的建筑处置方案分为三类,分别为保留修缮类、改造利用类和拆除类。将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修缮有价值的建筑,拆除不合理部分,对于建筑的里面进行修饰,对于部分功能进行置换,完善内部的生活设施。

  在方案中,街区里唯一的南京市文保单位绫庄巷31号将获得重点保护。根据计划,将对于现有单位和居民进行腾迁,外迁目前在该处经营的老年公寓,在街区的北侧新建一处老人院进行安置。同时,准备对其周边的绫庄巷17号、29号等拟保护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对绫庄巷33号、35号也进行修缮,考虑这三处建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力图整合成一处规格适中的文保单位,更好地进行保护。对于67处拟保护建筑,将以这些建筑为核心,拆除周边违章建筑,进行精心修缮,恢复其沿街里面,对于沿街的建筑进行功能置换。

  住户安置 保留1000户居民,建50套廉租房

  方案显示,这一片区目前的总建筑面积为132712平方米,其中要拆除41845平方米,保留建筑面积90872平方米。整个片区的容积率为0.93,建筑密度为58.5%。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南捕厅四期的总建筑面积应该至少在160000平方米以上,现在统计的面积,应该是扣除了已拆除部分。根据统计,这一片区共需拆迁的居民总户数为4047户,其中工业企业单位160家,已经完成了2771户居民和166家工企单位的搬迁工作。

  这一新方案中一大亮点,是明确了这一街区将容纳1000户居民,其中50户为廉租房居民,按照每户3.5人的标准测算,这一街区将容纳3500人。

  配套开发 将配建一所幼儿园和养老院

  在规划方案的示意图中,在第二片区的北侧,有一处2200平方米的幼儿园,这个9个班的幼儿园预计能容纳200个孩子上学。在第一片区北侧的敬老院占地1650平方米,预计能容纳50名老人。在第二片区的西北侧,还将有一处2969平方米的廉租房,预计能提供50户家庭的住房。此外,整个街区的西侧,还将建设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和公用建筑。这就意味着,老住户们将可以在老街巷老房子里享受现代舒适生活。

  除了保护和修缮外,这一片区还将安排一系列商业和餐饮设施,初步规划商业设施(不含餐饮)面积45000平方米,餐饮面积5000平方米。配合这一历史街区的改造开发,将辟出27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提供525个停车位,其中地面车位180个,地下车位345个。

  记者了解到,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环境改造一共分为四期:南捕厅的一期工程,为已完成的甘熙故居的修缮,二期工程为已建成开放的熙南里商业街区。三期工程分为南、北两个地块,两个地块中间隔着甘熙故居和已建成开放的熙南里街区,目前南片区已经基本建成,北片区还在土建阶段。南片区定位为精品购物、餐饮、精品酒店等,北区则定位为创意产业园。

  记者注意到,南捕厅三期其实原来还包括西片区,也就是大板巷到老坊巷一带的沿街长条形区域,定位为企业办公用房,但目前已经被从三期调整到了四期工程中。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在听取了社会各界意见后,最新出炉的一个改造方案,具体的内容可能在实施中还会有所调整。

  专家观点:

  规划有进步,保住了街巷格局

  一直关注老城南保护,并为之奔走呼吁的文史学者、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薛冰老师得知消息后表示,如果从现在这个方案来看,南捕厅四期的保护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能够保留住原住民这将是南京老城保护中一个创举,值得期待。另外,方案强调将街区内的文保单位重点保护,也值得赞赏。但他同时强调,希望在修缮改造中,特别要注重南捕厅四期的街巷格局的保护,“这里应该是目前老城南保存得最好的老街巷格局了,从六朝到南唐、宋代乃至明清,1000多年来街巷的格局没有太大的破坏。”他强调,这是南捕厅四期的一大价值所在。

  此前专门就南京老城南改造提出尖锐意见的北大博士姚远认为,南捕厅改造要保留老城南街巷肌理,从目前的方案看有了很大进步,但他同时强调:“说到底,不是几个专家来做,而是要真正让这里的居民成为主人。规划要进社区,要和居民坐下来一起谈……”

  居民声音:

  希望尽快改造并能原地安置

  “搬肯定要搬的,只是不知他们什么时候来……”一家小餐馆的老板娘说,这里的动迁已经冻结了2年多了,拆迁办的也好久未出现了。“要是能留在这里,那就最好了,”她觉得这是一个奢望,她告诉记者,大部分街坊都搬走了,现在留下坚守的也就1000多户了。不过,一直关注这一改造的专家给出了更精确的数字,目前没搬迁的有1500多户。

  “我得高血压已经14年了,老头子眼睛也不行了,你说我们还能跑到哪里去,”家住评事街的一位老奶奶在看着房管所的工人帮他修房子,“你看,墙头上都长树了,他们来帮我拔掉,再不拔房子就要倒掉了。”她盼望着街区改造,更加盼望着能留在这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记者注意到,2年过去,这里街巷里居民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不少没搬的房子也是住上了出租户,“年轻人那愿意住这个环境,我们也是没的办法。”大板巷开小店的一位居民无奈地感叹道。在这一街区采访时,大部分居民都表示,很希望能够尽快改变这里无人过问的局面,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公布信息,在改造中能听取原住民的意见。记者联系了负责这一项目的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相关负责人不在,关于这一街区实施方案和计划没有信息可以发布。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