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新版《水浒传》:艺术上越成功 危害就越严重?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云飞扬
2011年09月09日13:52

  新版《水浒传》:艺术上越成功 危害就越严重?

  云飞扬

  在四大名著里,《水浒传》是最世俗化的,与普通读者、观众的距离也最为接近。新版《水浒传》的再造,在技术上难度最小,要让观众接受,却最为不易。

  学者刘再复曾经在2004年写过《谁在统治中国》,答案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被《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价值观所统治。《水浒传》的终极意义,一言以蔽之,便是“造反有理”。新版《水浒传》不可能超出这个范畴。本版人物的心机都不似缜密,天真、浪漫为主,简单、粗暴为行迹,直接为旨归,这是一种国民性的影像展示。《水浒传》中人,在敞亮的口号、汪洋的酒气和大旗猎猎的共同刺激下,上演对女性的犹疑不决及不区分角色的嗜杀,似乎依然生存在暗哑的国度,犹如地狱中的恶灵(原著中他们本也是被镇压和禁锢的魔头,最终被嵇康一口袋收服)被猛然置于光明之地,于是更加肆无忌惮的疯狂。

  几百年来,中国人对于《水浒传》的态度,向来是社会思潮的风向标。俗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依旧有讨论的必要。宋江、晁盖、武松、李逵、林冲、鲁智深、卢俊义等人,各有造反的理由,但稍一考究,他们与剧中对手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其暴力、非程序、不讲证据、站队决定立场,显而易见是《让子弹飞》的原型来源。武松和李逵的过度杀戮,本版没能给出合适的解释,这就难以真正说服观众,除非观众也单纯接受“英雄好汉就是有理”的偏执。

  《水浒传》受各种文本影响太大,对于国民性格的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上越是成功,危害就越严重。数百年来的评书听众、戏曲观众、小说读者和影视剧观众口耳相传、耳闻目染后,都会自觉地带入情感,要么做“英雄好汉”、要么做坏人,总之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具体个人性格的复杂性。简化的文化性格,与冲突、矛盾的正常解决背道而驰。

  张涵予饰演宋江,最初并不被业内多看好。如今看来,却是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别有一种风采,与李雪健过度用劲的诠释风格不同。宋江和新《三国》里的曹操、司马懿,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可以说是新版“四大名著”电视剧的四大突破人物。宋江与阎惜娇的错爱之事,曾经被归罪于宋江的兄弟义气在先,本版再加一个理由——宋江忘不了亡妻以至于倦怠,阎惜娇由爱情至上衍变为欲望无边。宋江杀惜之后,这次坦然等待法律的裁决,理由是——正因为自己的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所以更不能逃跑,否则社会风气更是无法无天。这样的革新也符合宋江的逻辑。但是,女人的欲望是否有罪,本剧始终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

  同理,阎惜娇、潘金莲等女色,在小说中都是红颜祸水,欲望的权利和不平等显而易见,新版故事给了她们足够的心路历程,展示了她们如何成为江湖豪杰的刀下鬼,又如何落入纠结与错乱之间。武大郎是残缺的人,武松像是加大号的茁壮少年,在兄嫂面前显摆成绩。潘金莲从长嫂如母到欲火燃烧,更接近于现代观众的合理化同情。数十年来,港台有众多版本为潘金莲翻案,也多曾讽刺武松,本版给出的情境是,武松终究“存天理灭人欲”。

  红颜薄命总能让观众慨叹,这些现代思维的介入,并不能解释和改造所有桥段。宋江等人在故事中的宋朝、小说创作时的明朝,都有其行为举止和性格情绪的正当合理性,但当下社会已经大不同,“造反有理”与合理化过度伤害,都不应该再植入观众的集体无意识之中。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