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在北京前门品味台湾小吃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黄玥
2011年09月09日15:56

  在北京前门品味台湾小吃

  《环球》杂志记者/黄玥

  邓丽君甜美的歌声悠扬回荡,火红灯笼高高挂起,水族馆、石雕、布袋戏灵动地显现在小街之中。店员们用纯正的台湾腔招揽着顾客,阿宗面线、丐帮卤味、台南担仔面、台湾牛肉面等几十家小吃店让人眼花缭乱,南来北往的人们排起长队,品尝着车轮饼、麻薯、蚵仔煎等地道的台湾小吃。

  此情此景,真与台湾夜市无异。不过,这个台湾夜市的地点却在北京,位于前门的台湾小吃街。

  “手工的味道”

  凡是品尝过台湾小吃的大陆民众,大概都会对台湾小吃留下“精致”的印象。一位台湾美食家曾评论台湾小吃的特点:“不偏好精雕细琢、层层叠叠的繁复做工,却是简单里蕴藏着上好食材,看似淳厚质朴,却是扎扎实实、内功深厚的真实滋味。”

  台湾小吃形式精美,价格低廉,淳朴亲切。由于历史上台湾是小农经济,农民辛苦耕作,小吃商便挑着各种小吃到田地里供农民食用,由此形成现在的台湾小吃多以小店面或手推车方式的存在。

  蚵仔煎(闽南语念作ou a jian)是台湾最为著名的小吃之一。蚵仔就是牡砺,台湾有首著名的名谣《青蚵仔嫂》就是讲这种海鲜,齐秦和罗大佑都曾翻唱过。闽南俗语里说,“肥蚵仔肥韭菜”,就是指农历二月,蚵仔和韭菜都最为肥硕,而蚵仔煎就是二者的黄金组合,它是将韭菜切成一指节长短,与洗净的蚵仔肉放在一起,加入稀释地瓜粉为粘合剂,入油锅煎成金黄所得。

  前门台湾小吃街上,就有这么一家专卖“士林金牌蚵仔煎”的小吃摊。徐崇杰师傅是这个摊子的主厨,据他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做这道著名小吃的砂糖、醋、酱油、甜辣酱、面粉(地瓜粉和钛白粉)等原料都是从台湾直接引进的。台湾街负责人、台企皇冠箱包企业集团董事长江永雄也说,从台湾引进配料需要多投入运输费等更多成本,“但只要能保证台湾口味,一切都值得”。

  为了调配出最地道的台湾酱料,徐师傅试吃了不下100次,从海蛎子的清洗,到台湾地瓜粉的调配,继而到油煎火候的控制,每一个步骤都有精心的安排。“地瓜粉的调配、酱料的调配都要按照一定的黄金比例,蚵仔煎必须现点现做,趁热吃,冷掉后就会有腥味。”徐师傅说。

  同样,特色甜品车轮饼的诞生也不简单。面皮、馅料是制作车轮饼关键的步骤,“用鲜奶代替水进行面粉调配,同样也要调试成黄金比例,馅料也要自己煮。”徐师傅说,由于现在烘烤车轮饼的炉子来自台湾,不像一般的机器可以自动控制温度,因此,制作车轮饼完全靠自身长期技术和经验的累积,人为控制火候,才得以保证外观精美,外酥内软。

  复杂、细心的手工制作工序,带来了最纯正的台湾风味。“手工的味道就是台湾的味道”,徐师傅说,台湾小吃包含着感情,做小吃就是要用心。

  “即使食材来自大陆,也要保证台湾小吃能达到80%到90%的原汁原味。”主管台湾炒米粉、蟹肉羹和天妇罗的厨师徐隆说,由于炒米粉的配料香菇、海米、肉丝通通在大陆采购,他都亲自去菜市场挑选最满意的食材。

  “台湾猪肉有甜鲜味,和大陆猪肉不太一样,做虾仁时也要选择口感好、最合适的青虾。”徐隆师傅的挑剔,才保证大陆民众能吃到最原汁原味的台湾小吃。

  原生态是关键

  台湾小吃街现有37个摊档,6个厨师,这些厨师都是江永雄从台湾精挑细选来的。除此以外,江永雄还专门设置了研发团队,不仅每天试吃各摊档制作的美食,更会研发出小吃制作方式、配料比例、分量标准,让各摊档按照标准制作。

  江永雄要求各摊档禁用味精,安装净水器,保证食品安全,并对摊档的装修风格、餐点排列等有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与台湾美食有关。”江永雄说。

  随着大陆赴台游的开放,大陆民众可以去台湾品尝正宗的台湾小吃,因此,能够鉴别两岸台湾小吃差异的人越来越多,大陆的台湾小吃要接受大陆民众的检验,许多人都可能质疑这里的小吃到底是不是正宗。“我们经受得起这样的考验。”江永雄说。

  自前门台湾小吃街开业以来,9个月的经营实践让江永雄清醒地意识到,大陆民众不是“疯”台湾、“哈”台湾,而只是“好奇”台湾。他认为如何把台湾小吃做好,让大陆同胞“爱”台湾美食,坚持原生态的品质是关键。

  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对他说台湾小吃口味太淡,建议他适当让台湾小吃符合北京人口味,这一要求被他拒绝。“台湾饮食习惯是少糖少油少盐,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台湾特色,不能为了顺应消费者而改变原初的味道。”他说。

  江永雄十分注重在美食中引入台湾人文概念、营造台湾文化氛围,使大陆民众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台湾人文风俗。然而,他对台湾概念的坚持,让大陆顾客摸不着头脑。曾有一位丰台区老太太希望打包蚵仔煎回去给孙女吃,但回去需要1个小时路程。江永雄因此拒绝卖蚵仔煎给老太太,因为“蚵仔煎最佳食用时间是半个小时内,倘若带回家再吃,口味口感全变了,反而坏了一番好意”。他请老太太下次把孙女带到小吃街,并承诺由他请孙女吃蚵仔煎。

  江永雄的举动为小吃街工作人员做了表率,从管理人员到掌管摊档的台湾师傅,到服务人员,每个人都用心经营台湾风味小吃,保证台湾品质成为他们共同的信念。

  如今,前门台湾小吃街生意日渐火红,江永雄并没有放弃打造台湾饮食文化的念头。开业至今,他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凡事亲力亲为,对台湾小吃品质的高要求从一而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台湾小吃在大陆发展的模范,从而吸引更多正宗、美味的台湾美食到大陆发展。“没有去过台湾的人,来这里体验台湾;去过台湾的人,来这里品味台湾。”

  “美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作为台湾餐饮业者,我希望以此架构一座桥梁,向大陆同胞奉献台湾蕴藏在每一道小吃中的智慧、创意、文化。”江永雄说。\

  来源:2011年9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