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台患者遭误植艾滋器官重创医疗形象 舆论吁追责

来源:央视网
2011年09月10日19:28

  本周人物——曹瑾:最美乡村教师

  字幕:重庆巫山县

  解说:9月1日,大山深处的平河小学也开学了,只是一位名叫曹瑾的年轻老师,在顺利送走六(二)班34名毕业生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画面:校园里的野花

  图片:手捧野花的学生

  图片:跪谢师恩

  解说:去年的这个时候,一位始终微笑的女孩带着梦想来到了平河小学,她刚刚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选择在这里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

  学生:我们班的同学都觉得她长得好漂亮,还给她取了个外号叫长腿姐姐。

  解说:曹瑾是农家女儿,来自大山深处的巫山县当阳乡红岩村。十年寒窗苦,好不容易走出深山的她,毕业时却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选择参加大学生下基层特岗考试,回家乡支教。

  男友: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她满脸灿烂的笑容,这是最吸引我的。

  解说:爱戴与爱情,曹瑾在平河小学收获了最初的幸福。但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太短暂,今年5月,曹瑾开始感觉腹部常常疼痛难忍。

  曹瑾:教数学 带班主任,我想现在娃儿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毕业了,一方面没有精力去检查,然后我自己也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的病。

  记者:你这么严重,连路都走不动了,为什么还要去学校?

  曹瑾:因为我是毕业班的班主任。

  曹瑾:他们都觉得是他们拖累了我,千万不要让他们产生这种感觉,既然病已经来了,既来之则安之。

  解说:曹瑾再也回不去她心爱的讲台了,因为这个年轻的生命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正是拖延的三个月,让这个早期有一半治愈希望的疾病拖成了晚期的绝望。

  父亲:化疗、放疗,还要骨髓移植。

  解说:曹瑾的父亲,始终选择在人前坚强。曾经做过十年代课教师的他,起初最反对女儿回到大山,更反对女儿走上山村教师的路。

  父亲:想的就是学好知识,能够最好走出大山,因为我们那个地方确实太穷了、太贫困了,除了山还是山。

  解说:但是在幼小的曹瑾眼中,不论父亲离开了讲台多久,不论学生富贵还是贫穷,每次师生见面都是一声亲切的“老师好”,这份职业带来的“尊重”与“价值”埋在了她的心里。

  字幕:我们大山的孩子其实并不愚钝,我回到大山深处教书,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带着尊严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曹瑾

  男友:我真的很不甘心,小瑾都没有放弃希望,希望却放弃了她。

  解说:切除、化疗都没能阻止癌细胞的扩散。8月4日,在母亲离开医院之后,趁着父亲打盹儿,曹瑾写下了她的遗愿。

  曹瑾:觉得病情很严重了,还是有个准备吧。

  记者:怎么想把眼角膜捐出去呢?

  曹瑾:这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么多人关心我、支持我,我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走了我能够留下什么,我觉得身体有用的,就愿意拿出来,这样也可以让我,就相当于我生命的延续,我觉得这样挺好。

  记者:那么多人要给你捐助,你为什么不接受?

  曹瑾:我觉得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我只是平凡的一个,不好意思接收大家的捐款。

  记者:那你现在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曹瑾:没有遗憾。比较遗憾的是给家里面带来这么沉重的负担。

  记者:给家里带来什么负担?

  曹瑾:精神上,还有债务。

  解说:8月26日凌晨2点40分,曹瑾带着她的遗憾离开了。这个只有23岁的年轻生命,因为癌细胞扩散最终没能实现捐献眼角膜的遗愿,也没能等到属于她的新学期和教师节。

  画面:学生祭奠

  白岩松:曹瑾虽然没能实现捐献眼角膜的遗愿,但她已用23岁的年华,用老师的身份留下了另一种光明,只不过我们还得想,当生活中依然还有像她这样的老师给生活带来光明的时候,我们如何能更快、更有效、更制度化地也把更多的光明带给她们。

  本周特写:消失的学校?

  解说:

  9月3日,广东英德市黄花镇岩背村的中心小学门前,不少家长在学校门口等待。他们不是来接孩子下学的,尽管2天前就应该开学了,但今年家门口的学校却没有了读书声。

  学生家长:小孩子就等待到这里报名,这里不开学,大家都没书读,对于我的小孩来说,在这里也读得很好。

  学生家长:合并学校并来并去,后来这些小孩2、3号都没开学,后来这些学生12、13岁就去打工,打工又没人接受,打辛苦又没人接受,打辛苦工又没钱,字都不识得几个。

  解说:

  情绪激动的家长们在校门口不肯离去,而学校大门紧锁,里面已经空无一人。今年黄花镇为推进“教育强镇”建设,计划将岩背的中学和小学关闭,300多名学生被要求到17公里外的黄花镇中学和黄花镇小学读书。面对更好的校园和师资,岩背村的家长和学生们却并不买账。

  岩背村中心小学 学生家长:当然不同意,这里去黄花镇要几个小时,十多公里的,全部都是那么小的小孩,怎么放心啊

  解说:

  除了岩背中心小学,几公里外的溪村小学也被合并了,五、六年级的120名学生同样要到黄花镇才能上学。与破旧的中心小学不同,由顺德捐赠建设的溪村小学曾是“市一级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如今,也同样面临“消失”的命运。

  溪村小学 学生家长:那么小的小孩,父母不带着打饭都能,有些晚上又哭,太小了,在本地就可以晚上回家。

  解说:

  岩背在2004年和明迳镇合并,组成了一个新的黄花镇。虽然英德市2005年就下发过文件,决定将原属于岩背镇的几所中小学合并到镇上去,目的是“让学生从有书读转变到读好书”,但由于当地村民强烈反对,这项工作迟迟没有进行。今年的合并中,孩子们上学路程大大加长,最远的单程步行要6个小时,岩背的学生只能选择住校,而这就意味着,费用会大大增加。

  岩背中学 学生家长:这里一个学期200多块,到镇里就不是了,那要1200元报名,还不包括日常的开支,车费那些都没有计算的,负担不起,我打工一个月1800元,你叫我怎么负担,我两个小孩读初中

  岩背村中心小学 学生家长:有得读就读,没得读就没法送他去读,跟着爸爸干活,叫他摘桑养蚕

  解说:

  岩背是广东最贫困的四个乡镇之一,学生们在岩背读书,小学每学期只需35元,中学也不到100元。但如果到17公里外的黄花镇读书,一个学期食宿费1100元,每周回一趟家要10多元,还要多少带些零花钱。在村民们看来,镇上学校的优良师资和硬件设施,远不如家门口廉价熟悉的学校更有吸引力。而学生们自己也担心,去了镇上,会被城里孩子看不起。

  岩背中学 学生:以前我们这里是广东省最贫困的村之一,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同意到黄花镇去读,家庭环境不好,到外面去又怕不适应。

  岩背中心小学 学生:(你还想不想读书)当然想读啦,在这里肯定想读(那你爸爸妈妈怎么说)他们提议不读了,不在这里读,太贵了

  解说:

  9月4日,在僵持了一周后,岩背村贴出了复课通知,中心小学的五六年级得以保留,课堂内重新响起了读书声。但教育部门也表示,岩背中学因为校舍老化、教师流失严重,合并是大势所趋,必须按原计划进行,同时会尽力为学生提供交通和食宿补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