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父亲借高利贷供两孩子上学 只因助学贷款太复杂

来源:重庆晨报
2011年09月11日02:30
6日下午,送小儿子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报到的刘兴海,坐火车回到重庆。

  6日下午,送小儿子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报到的刘兴海,坐火车回到重庆。

  在重庆火车北站,他拾到一份《重庆晨报》,鼓起勇气拨打了966966新闻热线。“我实在没得办法,才借了高利贷给孩子交了大学学费,可我现在还起吃力了!”

  我没有告诉儿子

  学费是借的高利贷

  6月份,江津区西湖镇青泊村7社的刘兴海,从贵州赶回老家。他家的小儿子刘渠江将参加高考。

  刘兴海家有一女一子,都是村里的骄傲。大女儿三年前考上了四川大学,“当时我还在新疆打工,女儿打来电话说考了598分。”刘兴海在电话里鼓励了女儿几句,晚上一个人喝醉了,“我也只能鼓励她,没得钱奖励。”

  7月,儿子的高考分下来了。“考得不理想,只有641分。”尽管儿子不满意,刘兴海还是很高兴,可高兴之余,他免不了为学费伤脑筋。

  “你不要管,我会想办法!”刘兴海这样告诉儿子。

  9月3号,刘兴海带着儿子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报到。“4号凌晨3点到的,花了一天时间把他安顿好了,8000多元的学费也交了。”临走前,刘兴海把身上仅有的300元钱都给了儿子,身上除了车票就只剩下20元钱。“儿子要还我200元,我没接,不然他就没饭钱了。”

  在武昌火车站蹲了一晚上后,刘兴海坐上回重庆的火车,一路上没敢吃饭,把20元钱也带回了家。回来的火车上,刘兴海一直愁眉苦脸。“我没有告诉儿子,学费是借的高利贷。”

  在重庆火车北站,刘兴海捡到一份《重庆晨报》。犹豫了半天后,他鼓起勇气拨打了重庆晨报966966新闻热线,“我实在没得办法,才借了高利贷给孩子交了大学的学费。”

  女儿上大学也借了

  利息太高,遭不住

  一个农家能考出2个大学生,而且都是名牌大学,这让清贫的刘兴海很自豪。他家堂屋的墙壁上,曾经贴满了姐弟俩的各种奖状,“一共76张。”刘兴海仔细数过。

  为了养家,刘兴海长年在外打工,“工地上的脚手架,都是我们搭建拆除。”今年以来,刘兴海主要在永川打工,高温那几天,他都在滚烫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每月能赚到2000多元的工资。而妻子王光渠则在女儿考上川大那年,去成都的一家复印店打工,每月500元。

  女儿考上大学后,每年的学费都是7200元。刘兴海咬咬牙,拿出全部积蓄,东挪西借凑足了。这样的捉襟见肘,在春节后加剧了,女儿每月500元生活费,刘兴海都拿不出来了。“大三这一年的学费也没有交齐。”

  2月份,刘兴海找到了同村的朋友陈礼万。“他说娃娃读书差钱,要得很急。”在当地民间借贷行业内充当中间人的陈礼万说,民间借贷的利息是1分5(月息),不需要立字据,口头承诺,全凭信誉。

  “月息1分5的话,借5000,1年要还1000左右。”刘兴海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第二天他拿到了救急的5000元钱。解决了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刘兴海开始忙着打工还债。

  4月,刘兴海拿到工资后,赶紧还了2000元。“利息太高了,遭不住。”

  上次的钱还没还完

  担心欠的账越来越多

  7月底,小儿子刘渠江以641分的高分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亲自到邮局领回孩子通知书的刘兴海,又一次喜忧参半。“学费8000多,上次借的钱都没有还完,现在又差钱了。”

  眼看儿子到大学报名的日子临近,刘兴海只好再次找到陈礼万,再借了5000元。

  9月3日,刘兴海带着儿子前往大学报到,身上揣着借来的几千元钱,“5000不够,还到处找人又借了些。”

  回重庆路上,刘兴海身上只有20元,但脑海中却全是8000元债务。“我每个月只有2000多,给每个娃娃500元生活费。剩下的1000多,要给老母亲寄几百,我个人还要用点,哪里能抽出钱来还高利贷嘛!”刘兴海说,他担心借的高利贷利滚利,会让欠的账越来越多。

  刘兴海说,女儿和儿子很懂事,每次暑假回家,都会帮着做农活。“500元生活费,他们都不够用。”不能给两个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质需求,让刘兴海很内疚。但他并没有让姐弟俩知道,自己的头经常疼,左侧身体时不时发麻。

  小儿子刘渠江在今夏暑期期间,靠给人做家教赚了1000元钱。“都做了学费。”刘兴海说,女儿给他打电话,说自己不准备读研了,想早点工作,“她成绩一直多好的,不继续读可惜了。”

  去申请过助学贷款

  感觉复杂,放弃了

  8月中旬,刘兴海请了一天的假,来到江津区教委设立的助学贷款中心。仔细看了看门口的申请助学贷款流程,刘兴海有些摸不着头脑,“我有些字不认识,搞不懂上面写些什么。”

  当天,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人很多,刘兴海在排了很久的队之后,终于轮到自己。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申请流程,并告之需要提供材料。“我觉得好复杂。”刘兴海失去了耐心,匆匆填了几张表就离开了,“我还要赶回永川去打工。”刘兴海早已忘记自己当时填了哪些表。

  其实,早在女儿考上大学那一年,刘兴海就曾经去咨询过申请助学贷款的事情,但他同样觉得麻烦放弃了。

  9月4号,将儿子送到华中科技大报到后,刘兴海带着孩子去咨询了一下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我还是觉得麻烦,又没得时间。”他再次放弃了。

  8日,江津西湖镇青泊村,刘兴海在简陋的家中为两个孩子读书所欠下的债发愁。 重庆晨报记者 许恢毅 摄

  重庆晨报记者问:当初为何不选择给儿子办理助学贷款?

  刘老汉答: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流程,并告之需要提供的材料,可我字都认不全,觉得好复杂,于是就匆匆填了几张表离开了。

  申请了助学贷款,高利贷能还清了

  8日下午,在江津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虽然没有前段时间人满为患的景象,但申请助学贷款的流程宣传牌,依然醒目地立在门口。该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夏江津区有2289名大一新生,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

  该中心负责人经过查询,发现刘兴海之前来给儿子刘渠江申请的针对大一新生的“生源地助学金”已经通过,“到时候通知他来领取,本科生有3000元。”

  得知助学金已获批,刘兴海非常高兴,“太好了太好了!领了这3000元,就马上还高利贷。”刘兴海说,已经接到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打来的电话,“只需要准备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当地开的家庭贫困证明和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几样就行了。”

  刘兴海的语气中满是兴奋,“我马上出门去准备这些材料,9日一早就去办贷款,最多可以贷6000元,这下账还得清了。”刘兴海说,都是因为自己当初嫌麻烦,才造成现在的局面。

  再回现场>

  一是设立江津区生源地助学金。从2008年秋季起,江津区对当年被高等院校录取、入学前户籍在江津的大学新生,并符合城乡低保户或农村在卡贫困户子女,孤儿、烈士和重点优抚对象子女,其它特殊困难家庭子女条件之一的大一新生,提供本科一次性资助3000元、高职生(含专科生)一次性资助2000元。

  二是设立江津区生源地优秀贫困大学生助学奖学金。奖励对象是就读于高等院校的江津籍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符合家庭困难和品学兼优(在校期间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学校奖励及学习成绩优秀等)两个条件的大学生,经申报、审核、批准,可获得1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奖励金,本科生可申领2次,保送研究生和专科生可申领1次。今年,江津区拿出300万用以该奖学金的发放。

  三是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所有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的贫困家庭学生,大一新生和在校生均可申请。

  中心负责人说,助学贷款申请,需要准备的材料不多,且手续简单;而且早在4月,就已经在各高中的高三毕业班中做了宣传,很多学生都预先填写了申请表。“希望有类似情况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申请。” 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肖庆华 实习生 李华

  重庆晨报记者问:你是怎么想到高利贷的呢?

  刘老汉答:我们同村有个民间借贷的中间人,利息是1分5(月息),不需立字据,方便。女儿上大学时就办理了。可利息翻得太快,我现在撑不起了!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