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蒂奇(左一最高者)在参加越战期间与当地军人合影。
美国“9·11”当天的代国务卿阿米蒂奇接受本报专访:
美国东部时间8月31日,本报记者来到连续遭遇地震和飓风袭击后的华盛顿特区,对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美国自“9·11”以来所经历的深刻变化,拉开了本报“9·11”10周年系列报道美国组的采访序幕。
曾是越战老兵的理查德·阿米蒂奇熟悉东亚和中东事务,于2001年至2005年期间任美国副国务卿,作为国务卿鲍威尔的副手,他是小布什政府第一个任期内外交政策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9·11”事件发生当天,他还拥有一个特殊的角色:代理国务卿,需要负责“美国国务院 40000名雇员、163个外国大使馆、99个领事馆”的安全,并代替出访国外的鲍威尔进行外交安抚和斡旋。
阿米蒂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9·11”这一悲剧性事件让美国人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安全感,让美国从出口“希望和激情”变成出口“愤怒和恐惧”,而美国政府把太多财力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严重伤害了美国经济,让美国出现衰落迹象。
"9·11"发生后,我的孩子们孙辈们都感到害怕,他们不喜欢美国政府对外输出愤怒和恐惧的行为。”
阿米蒂奇与“9·11” 美国东部时间8月31日上午,在阿米蒂奇位于华盛顿的办公室里,阿米蒂奇对本报记者回忆了他的“9·11”一天。
2001年9月11日,上午8时,在美国的权力中心华盛顿特区,美国时任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开始了他在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如果没有之后发生的一切,或许这只是其4年副国务卿生涯中寻常不过的一天。在主持完例行的内部会议后,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浏览文件。时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此时正在访问秘鲁,按照美国法律,阿米蒂奇是代理国务卿,代为行使鲍威尔的职责,在美国政府中的地位仅次于正、副总统。而在同一时间,几天前就已经到佛州萨拉索塔市访问的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正在去往埃玛·布克小学参观的路上。
“咚咚咚”,专心阅读的阿米蒂奇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接着,他的助手推开门以急促的声音说:“不好意思,您可能需要过来看看电视,有事情发生了。”阿米蒂奇赶紧走过去,结果就看到了第一架飞机撞入世贸中心大楼的情景。“那天天气真好,但看到这个情景时我知道出了大事。”阿米蒂奇脑海中出现了可怕的预感,他的老朋友、中情局局长特尼特整个夏天都频繁地跟白宫汇报,称美国可能将遭到恐怖袭击。难道特尼特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立即拿起电话,打给反恐主管,告诉他:“赶紧打开电视,我感觉出了问题,这不是事故,而是有人故意为之。”
话音刚落,阿米蒂奇就从电视中看到了第二架飞机撞上世贸大楼的画面。当时的时间是9:03,距离世贸北塔遇袭只有17分钟。紧接着,副总统切尼打来电话,要他火速赶到国务院的全天候作业中心,说总统要召集一个电视会议。
在后来的回忆录《抉择时刻》中,小布什曾用“震惊”、“愤怒”、“心惊肉跳” 等字眼形容自己听闻飞机撞向世贸大楼后的反应。有记者形容他就像“一个受了惊吓的孩子,在做了噩梦后跑到母亲的床上寻求安慰”。相比布什,那天留守华盛顿的阿米蒂奇显得无比镇定。“对我来说,这只是工作而已。近3000名兄弟姐妹被杀害,我的确感到难过,但是并不感到震惊。这就是事实,我对国务院 40000名雇员、163个外国大使馆、99个领事馆负有责任。我得确保他们的安全。”
8:46,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航空公司11号航班撞入世贸中心北塔。两分钟后,CNN就开始向全世界播出这一画面,整个世界都在密切注视事态的发展。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会如何应对?这一事件将如何影响世界?疑虑、猜测、紧张、不安的气氛在弥漫。阿米蒂奇不得不陆续给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国家打电话,告知美国正在发生的情况,同时确保政府各部门处于正常运作中。
阿米蒂奇自言,他很容易就可以镇定下来,这是因为他“打过6年越战”,“那时我总是成为别人的靶子,被瞄准,没打中,又被瞄准,至少在"9·11"那天,并没有人对着我开枪……”
反恐:警惕本土恐怖主义 广州日报:您如何评价美国这10年来的反恐努力?伴随着本·拉丹的死亡,美国人是否更加恐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阿米蒂奇:“9·11”后,美国成立了“9·11事件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最近出台的第二个报告指出,在反恐方面,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情报工作到位,也由于我们的幸运,这10年来,美国本土再未遭受过恐怖袭击。要我总结的话,我只能说,反恐工作做得还不错,但除了在国际反恐外,还得警惕国内恐怖主义,也就是所谓的“孤狼”(个人恐怖主义者),像1996年的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制造者。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伤害平民,他们既是罪犯,也是恐怖分子。
虽然本·拉丹被击毙,但不能说我们在反恐方面已经成功,毕竟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我说成功,明天就来一个袭击的话,会显得我很愚蠢。我只能说,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反恐工作做得很好,需要继续努力。美国政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做好随时可能遭受袭击的准备,这样才能阻止袭击的发生。如果我现在还在政府工作,我会每天都警告自己的手下:保持警惕,工作还没完成!去年,我们成功阻止了时报广场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但要一直保持警惕,不排除会有其他袭击的可能性。
改变:美国人不再“单纯” 广州日报: “9·11”事件如何改变了您以及美国人民?
阿米蒂奇:其一,经历了这一悲剧事件,美国人变得不再那么单纯。过去,美国作为一个国家,非常幸运,因为我们被两个大洋保护着,非常安全,而现在这种安全感已经一去不返。 其二,有一段时间,美国人失去了方向。美国人曾非常自豪,通常我们出口希望,出口激情。但在“9·11”之后,我们开始出口愤怒和恐惧。其三,美国政府把太多财力用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严重伤害了美国的经济。当然,机场安检等也变得更严格,但这些都是小问题。
至于我个人,“9·11”发生后,我的孩子们孙辈们都感到害怕,因为不喜欢美国政府对外输出愤怒和恐惧的行为,他们曾一度从共和党转变成民主党。
广州日报:《时代》周刊曾发布一个民意调查结果称, “9·11”后的10年是美国走向衰落的10年,您同意这一观点吗?
阿米蒂奇:“9·11”后的这10年美国存在一定的衰落迹象。虽然现在美国实力稍有下降,其他国家稍有上升,但相对来讲, 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仍然是一个傲视群雄的国家。中国现在重新崛起于世界舞台,我个人认为,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总有一天会达到不仅仅专注于自己发展的高度。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专注于国内事务,这可以理解。但未来中国应承担更多责任。我不会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悲观,我只是对现在的国会感到悲观。不过,丘吉尔说过:“当所有方法都被试过后,美国总会做正确的事。”
广州日报: 您认为美国在“9·11”之后社会分化严重吗?有调查显示,“9·11”发生后,美国人对穆斯林人口的怀疑情绪在蔓延。
阿米蒂奇:“9·11”刚发生时,美国人会对穆斯林有一些强烈的反应:害怕、愤怒、恐惧等。但昨天我看到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大多数穆斯林人口都对现状比较满意,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说,没有感觉受歧视。你可以走出我的办公室,花10分钟到任何方向走一走,保证你可以看到基督教堂、犹太教堂和清真寺。其实,在华盛顿任何地方,走上10分钟你都会看到这些宗教场所。佛罗里达有个疯狂的牧师,他想焚烧《古兰经》。我们每个人都很厌恶他。他是一个可怕的人,在我看来,他没有资格称自己是上帝的信徒,他是魔鬼的信徒。
说到移民问题,我自己就是爱尔兰的移民后代。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人口的大多数是少数族裔,美国白人已经接受这一现实。在美国的华裔人口也在逐渐增多。
广州日报:有调查显示,2/3的美国人认为美国过多介入了海外事务,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阿米蒂奇:那是因为我们国内存在问题。当美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时,人们会对美国介入海外事务无所谓,但是当国内出现问题时,大多数美国人希望奥巴马总统把精力集中在国内,不要再谈论什么海外援助,而是转而谈论国内援助。
人物档案 越战老兵 温和鸽派 1945年4月26日,阿米蒂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1967年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成为海军少尉,后被派往越南战场。跟他同赴越南战场的美国战友曾形容他像“飞蛾扑火”一样投入越战。
越战结束后,阿米蒂奇来到华盛顿,成为美国国防部的一名顾问,后被派往伊朗德黑兰。此后,阿米蒂奇又来到泰国曼谷从事进出口生意。1978年,阿米蒂奇返回美国,成为美国参议员鲍勃·多尔的助手。上世纪80年代,阿米蒂奇成为里根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
此后,他先后做过美国国防部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部长帮办、负责国际安全政策的助理国防部长、约旦国王特使等。2000年美国大选期间,阿米蒂奇作为外交经验丰富的老将,进入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什的外交政策顾问班底,成为以赖斯为首的伏尔甘派的一员。2001年布什当选总统后,阿米蒂奇被委任为副国务卿,主管亚太中东事务。2004年11月,鲍威尔辞职后,阿米蒂奇也递交辞呈,2005年正式离任。
外界普遍认为,在小布什政府内部,伏尔甘派分化成以鲍威尔为首的温和派和以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强硬派,而阿米蒂奇因为跟鲍威尔的亲密关系被视为鸽派人物。阿米蒂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证实,布什政府内部的确存在意见分歧,但是他和鲍威尔并不是反对伊拉克战争。“人们都以为国务卿鲍威尔和我反对战争,这是错误的。我们不是反对战争,而只是想阻止战争……我们当时经历了艰难的讨论。鲍威尔希望派更多兵去伊拉克, 因为谁也不清楚未来要面对的是什么。而我自己呢,只希望能够晚点对伊拉克开战,因为我认为应当先解决好阿富汗问题。但是,我们这位全国民选的总统布什先生认为不能再等。我们一直在讨论,表达不同的意见,但不是反对。”
阿米蒂奇目前是阿米蒂奇国际咨询公司的总裁,这家于2005年成立的公司为从事航空航天、通讯、建筑、国防、消费产品、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记者手记: 直率的越战老兵 站在记者面前的阿米蒂奇,虽已是66岁的老人,但仍保持着军人强壮的体魄,腰板挺直、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语速飞快。他说,他一直保持锻炼的好习惯,每天早上都坚持举重,我们采访他的那个早上也不例外,而每个周六上午他都坚持打两个小时的篮球。
在谈到许多问题时,阿米蒂奇语气直率、干脆利落,颇具军人风范。提起越南战争,作为一位曾经出生入死的越战老兵,他强烈地表达了对言行不一者的鄙视。他认为,无论参战还是反战,“那些恪守职责的人都是最棒的”。他敬佩那些参加越战的人,也敬佩那些良心反战者。
阿米蒂奇表达了对拳王阿里的敬佩,称赞阿里宁愿入狱也坚持反战(记者注:作为良心反战者,阿里拒绝在越战期间到美国军队服役。他扯下了冠军腰带并撕碎了拳击执照,因此被判入狱五年。这一判决在上诉3年后被美国最高法院一致同意推翻)。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强烈地说:“我非常不喜欢像副总统切尼那样利用关系逃兵役的人,我也非常不喜欢像克林顿那样的人,言行不一,口头上支持越战,但是自己却不去……我不喜欢懦夫。我不知道他人怎么评价我,但我在越战中尽了全力。”
阿米蒂奇能说流利的越南语,还会说泰语和法语。他说,中国话他只会说“你好”,但是当他提到副总统切尼在越战期间可以收到6份缓期服兵役的通知时,还是熟练地用中文说出了“关系”这个词。熟悉越南历史的阿米蒂奇甚至跟记者讲起了越南语跟汉语之间的渊源。兴之所至,他用越南语说了一句跟汉语发音很接近的话:男人没酒,就像旗没风。
阿米蒂奇在他办公室的橱窗内,摆着一张照片,是他在越战中与当地军人的合影。他说,这十几名军人中,除了一人以外,别的都死了。他一直跟剩下的这个人保持着联系。此人到美国造访过几次。他指着照片中的一名抽烟的年轻人说,自己特别喜欢这个人,接着风趣地加上一句“那时我们都抽烟,当时我们不怕得癌症,就怕挨子弹”。
(吕云)
美国政要观点 袭击的始作俑者试图恐吓美国人,但美国仍充满生机活力。今天我们国家更安全,敌人更弱小了。虽然我们已将本·拉丹绳之以法,置“基地”组织于失败之路,但我们保卫国家的任务绝不动摇。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9·11”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当时人们害怕外出、害怕上班、害怕航班不能飞……听到奥巴马打电话告诉我本·拉丹被击毙的消息,我首先向他表示恭喜,同时也有一种终于结束了的感觉,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 美国人从9·11恐怖袭击中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对美国最严重的威胁来自于那些无法控制自身的“失败的国家”。
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 美国的反恐工作可以做得更好,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全国范围的应急通讯系统尚未建立,信息共享仍不尽人意。在“9·11”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对处理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进展不够快,有的还没完成。
美国前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U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