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老中医一样把脉、看病、开方”“比老中医看病更灵敏、更高明”……一款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世界首创中医四诊机器人”“从天而降”,张贴在十二桥街居民院外的红色海报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经过本报记者连续几日的暗访,终于层层揭开了这台把脉“机器人”的神秘面纱……
开课吹嘘 “机器人”把脉赢老中医 瞧她自吹: “机器人”会“望闻问切”? 9日上午,“中医四诊机器人”展示会在十二桥街34号的离退休活动中心内开课。不大的房间里,坐着10来位老年听众。一名戴眼镜的青年男子,正讲着一些养生课程。
“这个可以帮人把脉?”记者对“机器人”表示感兴趣,自称仪器研发方工作人员的赖彩虹,立即对记者介绍该仪器的各种神奇功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机器也可以,甚至比中医更准确。它还能辨别体验者的体质类型、透视脏腑疾患。” 她称,与西医体检不同的是,“四诊机器人”在完成所有程序后会自动生成一份综合结果,从而形成养生处方,对慢性病康复尤为有用。
听她损人: 中医手长茧把不准脉? 不过,展示会上却并没有看到“机器人”真身。”“机器人”到底有多神奇?记者决定到亲身体验一把。
当天中午,成都晚报记者与赖彩虹取得联系,并以“莫名不适”为由提出体验要求。对方表示,为了检测效果更准确,只有早上才做体检。预约已经排到了下周三了。不过,鉴于记者病情特殊,还是获得了额外加号。
下午2时,记者来到大墙西街的“成都明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里装潢得像一间棋牌会所,大门正中还挂着一块“合一堂”的门牌。100多平方米的内堂被隔成几个房间,但房门大多紧闭。随后,记者被带到休息室,“必须静坐半个小时后,机器才能准确地检测出脉象。”而且“机器人”把脉前需先交180元。
“"机器人"收集了百万种脉象脉力,还有一千多万的色彩分辨率,加起来相当于一个300岁的老中医在看诊。”一女工作人员表示,老中医毕竟是人,会因某些事情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把不好脉。此外,老中医们还可能有心脑血管疾病,看病久了免不了会头晕。该工作人员称,从科学角度讲,中医每天把脉人数应控制在10人以内;此外,阴天、光线不好时,也会影响结果,“手上长茧了灵敏度也会很低!”
记者“试机” 机器人还是要人帮忙 “机器人”诊断 病人自己填问卷 半个小时后,记者终于见到了把脉“机器人”中医四诊仪:一台显示器,一个操作平台,一个类似检查视力的仪器。
工作人员谭小姐先是询问了记者身体哪里不适,然后让记者将头伸进仪器,对面的照相机对拍了一张正面照及一张舌面照。短短一分钟,“望”的步骤结束了。随后,她在记者左手腕上来回寻摸,表示是在帮“机器人”寻找最理想的把脉位置。记者手腕又被戴上一个塑料箍,并将把脉器插进了箍里,其下方还连着一只小棒。据介绍,小棒相当于老中医的手指。随后,左右手分别做了一次脉搏测试。最后还需要完成一份问卷,电脑视图显示了大约二三十个常规问题,包括了皮肤、精神、骨骼等多方面,受访者需在所有问题后画勾叉回答。
“你的嘴唇颜色很不正常,不过体检报告要先发到上海总部,那边的医学专家会根据报告形成体质报告和养生建议。”谭小姐称,“机器人”只是提供数据参考,下方前还是要医生表象诊断。
“机器人”开完处方 “名中医”咋又来摸脉? 10日下午2时,记者拿到了多达13页的报告。报告首页为信息采集报告单;在体质诊断为“热性体质”;中医辨证结果“肾阴虚内热,兼肾气虚”……之后9页纸,全都是各种养生常识。随后,记者与号称来自上海中山医院的“名中医”戴维见了面。他翻看体检报告后开始摸脉,仅五分钟后,就开出了包括生甘草、白术等在内药方,嘱咐需要服用10付。
戴维强调,自己只开处方不负责卖药,但又说如果外面抓药不方便,可以购买公司的成药。随后,赖彩虹立即递上一堆药品宣传册。“你肝火旺,可以看下"肝木方",降肝火,最好吃半年……”戴维努力地向记者介绍这些成药的神奇疗效,并称这些成药产自上级的“绿谷公司”,该公司专门生产药品。
赖彩虹则表示,成药和仪器的生产公司都属于绿谷集团旗下,但公司属于销售性质,并不是专业的医疗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也属于养生顾问,仅仅提供产品咨询,不是药师、不会开药方,所以不需要相关的医疗资格证。
业界声音 机器人无法替代老中医 成都老中医: “机器人”尚处试验阶段 省医院中医科主任、省中医内科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杨茂农回忆,类似用机器代替中医看病的实验,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了,但一直处在探索阶段。经实践证明,机器采集的脉象等信息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他提醒称,类似机器人看中医的情况都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假如遇到类似情况,患者需认清机器、医生是否都具有资质。
杨主任称,人们之所以信任老中医,就是因为多年的基础以及丰富的经验,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最好的治疗,而机器则是依靠人为输入的数据,“就算机器能够提供数据,那也仅仅是医疗的参考。中医博大精深,机器永远不可能取代医生帮人看好病”。
对手指长茧摸不准脉和看诊过多头昏脑胀,杨茂农更是气愤地连称“荒唐”。
成都医院: 已购买“机器人”? 乱说! 赖彩虹告诉记者,把脉“机器人”最近已经被引入成都,省医院、中医附院等多家医院都已下了订单,“经过我们的培训,他们就能使用"机器人"帮助中医看诊了,这对年轻的中医来说尤其重要。”
不过,对于这番说法,省医院、中医附院都予以了否认。“我们没有购买过这类仪器。”省医院相关负责人称,目前该院也没有任何人要去接受相关培训。
成都晚报记者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UN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