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药企宁供药给黑市不愿卖给医院 价格问题在作祟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1年09月13日09:17

  本报记者 郭静 李钢

  国家食药监管局做出回应后,持续两个多月的“鱼精蛋白断货危机”事件看似不久就将落下帷幕。但此次危机凸显药品生产与供应之间的多层次矛盾,单纯依靠某个部门的行政协调,只能暂时缓解危机,并不能根除矛盾消除后患。

  药企供药给黑市也不愿卖给医院

  “现在有部门出来协调,心里多少有底了。”12日下午,省城一家大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告诉记者。但他仍然担忧,以后还会不会发生类似事件?

  他认为,断货的原因还没有公开通报。“目前仅是药企的说法和业内的猜测,而且这两方面也不一致。”比如,药企一直宣称断货是原料不足导致的,但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有售价过低无利可图的原因。

  “因为价格过低而停产某种老药,这是常见的现象。”该药剂科主任举例称,“安乃近”这种以前妇孺皆知的退烧药,现在很多厂家都不生产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在德州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王先生打电话告诉记者,一种叫“注射用促皮质素”的药物最近也很紧张。“很久都进不着了,医药代理说没货。”

  而药企声称的原料短缺的原因,也有人表示认可。“就像人血白蛋白一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制品研究人员说,这种药在全国各地医院普遍紧张,“主要原因就是原料血浆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提供给医院的批发价不能超过国家限价,“有些医药公司宁肯将人血白蛋白提供给‘黑市’,也不愿卖给医院。”

  这位研究人员说,通过“黑市”购买的人血白蛋白要比在医院贵两成以上。“比如,上海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的人血白蛋白,10克一支的,在医院里350元左右,但是在黑市有时能卖到六七百元。”

  说到底还是价格问题在作祟

  “这种行政干预只要行使,肯定会起效的。”对国家食药监管局的出手,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徐凌中表示肯定,但他表示,这种干预只是权宜之计,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

  徐凌中认为,获得生产药品批文的企业,在以追逐利润为趋向的前提下,当生产这种药品的利润很低或者没有利润空间时,根据市场法则,自然会选择停产。

  “说到底还是价格问题在作祟。”一生物制品研究所人员也称,如果国家在特殊品规的药品定价上能根据实际情况留出浮动空间,可能就不会产生这种断货现象。

  “还是那句话,企业没有总是为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埋单的义务。”徐凌中说,在公众利益面前,需要作出努力的是政府部门。尤其是像鱼精蛋白这样的独门救命药的市场供求关系,因为牵扯到公众的切身利益,不能放任单纯的企业行为,而政府旁观,置之不理。“因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

  济南市人大代表、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付强也表示,需要建立一套法定的长效机制。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国家食药监管局等相关的部门,应该及早联合起来,建立预警机制、“孤儿药”停产报告机制和特殊药品补贴机制。

  “对于这样特殊的药品要及时监控,一旦发现减产要及时干预,另外企业也要提前报告实际情况,以让相关部门做好预防工作。而政府如果调研发现药品的确利润空间低,可以适当补贴,以保证企业的利润率,激励其生产积极性。”

(责任编辑:UN6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