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厦门首个人工岛有望落户同安湾”的消息在当地引起关注,公众对这个正处于环评阶段的“人工岛”提出了各种质疑,担忧其会否破坏当地生态导致珍稀生物灭绝、项目的环境评估会否走过场等。不少群众还担心,如果没有科学决策,一味地填海造地将给子孙后代带来生态忧患。
【质疑】环评公示为何突然消失 【回应】系按公示要求但有疏忽 据了解,厦门拟建的首个“人工岛”工程,位于厦门同安湾东南海域鳄鱼屿北侧,陆域面积45万平方米,将打造成华商高端会所。项目8月1日进行环评公示。8月24日,网友发帖称:“该环评公示从8月1日起在厦门市环保局的网站公示几天后,突然消失了。”这个帖子让一些市民开始怀疑“政府藏匿环评公告在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填海造岛”。
根据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公众参与需进行两次公示:第一次为环境信息公示,收集公众主动提交的意见,第二次为报告书简本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
针对首次环境信息公示为何神秘消失的质疑,厦门市环保局发声明表示,环保局网站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公示栏目中发布的信息,由发布者自行输入、提交,其内容由发布者负责。相关信息公示期和下线时间均由发布者自行设定。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研究所在接到环评委托后,于7月29日在当地报纸上简单刊登了环评公示消息,于8月1日在环保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当时设定的期限是15天。“这一切都按照环评公示的要求来做的,并不是‘神秘消失’。如今研究所正在对该工程进行详细的调查。”该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公示的时候,因工作上疏忽,的确出现了工程图上坐标正确但对应文字部分错误的问题。
【质疑】是否建设在自然保护区 【回应】外围地带填海建人工岛 拟建“人工岛”的消息传开后,村民们纷纷担心会破坏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针对“工程是否位于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疑问,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资环处负责人洪荣标表示,拟建的“人工岛”并不在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而是在其外围保护地带。
洪荣标说,1991年,厦门建立了市级的文昌鱼保护区,当时的整个保护区是6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黄厝海区18平方公里,鳄鱼屿海区5平方公里,小嶝岛海区10平方公里。随后厦门又建了两个自然保护区:白鹭保护区和中华白海豚保护区。2000年,厦门市整合了三个自然保护区向国家申报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论证和申报材料里面都很明确,文昌鱼的保护区只是黄厝海区的18平方公里,鳄鱼屿、南线至十八线、小嶝岛三个海区都变成了外围保护地带。
“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能否进行建设,法规上并无禁止,但需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经科学论证不损害保护区的环境质量,按程序核准后方可建设。”洪荣标说。
【质疑】是否会导致生态灾难 【回应】有待整个环评的认定 据悉,文昌鱼是一种珍稀小型的底栖动物,在进化位置上是介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享有5亿年前活化石的称号,是研究动物进化的稀有物种。
记者在厦门琼头村采访时,当地村民表示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这里已经有好几年未捕捞过文昌鱼了。“这一代的文昌鱼已经面临着绝种了。”村民林北水称,20年前有人一天可以抓到七八斤文昌鱼,现在不可能了。
1979年就开始从事文昌鱼研究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专家方永强说:“文昌鱼的数量在鳄鱼屿附近是逐渐减少的,建‘人工岛’的话,文昌鱼肯定会受影响。厦门在建‘人工岛’之前还是要做水产调查,不仅是文昌鱼,还有其他珍稀物种的栖息环境、分布密度等都要详细调查。”
面对质疑,洪荣标表示,“人工岛”是否会破坏环境,这有待于整个环评的认定,项目目前处在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论证的启动阶段,形成比较完整报告公示后,还要提交给海洋部门,根据权限进行环评,组成专家组论证评审会,还要进行公示,召开听证会,根据情况进行批复。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UN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