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乌市老人摔路边 路人行色匆匆3小学生上前相扶

来源:亚心网 作者:姚丹
2011年09月14日09:46
  亚心网讯(记者 姚丹)老人跌倒受伤,扶还是不扶?这本不是一个问题,但随着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

  ”等新闻事件的发酵,扶不扶摔倒的老人却成了一个社会热论的话题,亚心网的在线调查中,甚至有70%的网民选择了“不”,但在现实生活中,3名小学生却作了相反的选择。

  9月10日20时许,刚过下班时间,乌市安居北路南湖二期公交车站边人来人往,有急匆匆往家赶的上班族,也有吃完晚饭、出来散步的市民,就在公交车站旁边,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突然摔倒在路边,“额头、胳膊上都擦破了皮,还冒着血”。

  从容或匆忙的脚步都没有停下,有孩子问:“爷爷,你怎么了?”目击者赵雪琴说,她当时正在商店看门,听到门外有小孩子的叫声,就急忙走出店门,她看到3名小学生正一边一个地搀着老人的胳膊,还有一人试图从后背推起老人,但因老人身体有些胖,3个孩子使尽力气,还是没能把他扶起来。

  赵雪琴和一对过路夫妻上前帮忙扶起老人,可老人根本站不住,刚站起来腿就开始打晃,赵雪琴急忙跑回店里,拿出个凳子让老人坐下。“老人应该是喝了点酒”。

  他们随后拨打了110向警方求助,警车很快赶到了现场,随后将这位老人送回了家。赵雪琴说,等把老人送走都22时了,3个小学生和那对夫妻才回家。

  赵雪琴很为3名小学生的举动所感动,她特意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分别为马旭、赵文刚、陆阳,3人今年都是10岁,分别就读于附近的晨阳学校和培新小学。

  昨天,记者辗转找到了马旭和赵文刚所在的晨阳学校,两个孩子都已放学,未能联系到他们。他们的班主任钟老师说,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平时就爱帮助人,前两天开学时,赵文刚还捡到5元钱交给了老师。

  记者从南湖南路派出所了解到,该所当天没有送老人回家的记录,市民有可能拨打的是水区公安分局总台,由那里直接安排车辆,或在附近执勤的民警出警把老人送回家。

  “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老人摔倒路人冷漠观望,没人敢伸手援助,就觉得这3名小学生和这对夫妻特别值得敬佩。”赵雪琴说,她看到老人身上有血,也有点顾及,但是看到小学生都会无所畏惧地上前帮忙,自己怎么可以袖手旁观。

  和赵雪琴的担忧相似,上周在卫生部出台《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

  》后,亚心网曾做了一项在线调查,在有近两百名网民参与的投票中,71.75%的网友选择了“不扶,太可怕了,你没看新闻吗”?11.66%的网民选择了“扶,应该如此。”其余网民则选择要看情况。

  另外,还有110多名网民在调查中留言,其中一位叫NEKO的网民在留言中说:“绝不沾手,哪怕帮打120电话都需要旁证,前几年一个朋友在华凌扶了个老太太,帮忙打电话给他儿子,当时没事,过了两天,老人的儿子气势汹汹地打电话给朋友想找他算账,好在后来老太太说了实话,要不肯定‘杯具’”。

  对于“扶与不扶”的争论和在线调查的结果,新疆志通律师事务所汪勇律师认为,扶弱救困是一种传统美德,施救者通常会被感谢或赞扬,施救者被讹诈或误解的只在少数,被司法判令赔偿的更是少数情况。

  他说,市民没必要高估出手救人的风险,法律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如果受害人认为施救者就是侵权人,必须要拿出证据证明。如果受害人拿不出证据证明施救者就是侵权人,那么受害人就应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如果因为类似“彭宇案”这种少之又少个案风险的存在而见难不助,则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扶助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

  另外,汪勇称,市民在对他人施救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可通过与第三者共同施救,也可通过对施救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等方法进行证据保全,以免被道德败坏者讹诈或被不明真相者误解。

  热点时评:

  破解彭宇困境,法律当出手相救

  “彭宇案”不应成为绑架社会良知的魔咒

  谁说“彭宇案”后再没人敢扶摔倒的老人

(责任编辑:UN01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