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丹
“大雨连连”是今夏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来势迅猛的雨水击破了“高温”想延续去年40℃辉煌的希望。今天是汛期的最后一天,根据气象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整个汛期的平均降水量约为512毫米,比近十年偏高一半多。
降水量为1999年以来最多 北京的汛期为6月1日至9月15日。在这107天中,本市平均降水量约512毫米,比常年偏多一成。相对于雨水紧张的近十年而言,偏多52%。纵观历年情况,今年汛期降水量为1999年以来最高,就连近几年的雨量“冠军”2008年也只能甘拜下风。
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大刚介绍,地域分布不均是今年降雨的一大特点。往年雨多的山区开始走下坡路,城区却一路高涨。西部和北部山区贡献雨量约326毫米,比常年偏少两成。城区则后劲十足,屡屡考验城市的防涝能力。其中,海淀、朝阳、石景山3个站表现突出,均超过620毫米。尤其是海淀站达到668毫米,为1997年以来最多。
此外,时间分布也不均匀,降雨“大户”从往年的7月提前到了6月。今年留下深刻印象的两场大雨,有一场就发生在6月23日,使得6月的降水量比常年多出一半。而7月降水量高达264毫米,比同期偏多三成。不过,8月只有103毫米,不及常年平均值。
局地降雨又多又强 尽管雨水来得勤,换算为降雨日数却不明显。今年汛期有36个降雨日,比常年平均值38.8天偏少,偏多于近十年的32.8天。
陈大刚认为,数量不高,但质量赫然,局地降雨多、局地雨强大是第二大显著特点。在36个降雨日里,有8天为大雨及以上级别,比近十年多4.5天。据统计,汛期共迎来15次大到暴雨过程,其中3次为全市性降雨,12次为局地降雨。
“这个数据是根据气象观测站的实况统计的,哪怕只有1个站出现大到暴雨,也算在内。”陈大刚解释。
高温日比去年少一半 气象上常说的“高温日”是指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去年夏天京城被高温烤得够呛,共有14个高温日,还在7月上旬出现了40.6℃的极值。
有了前车之鉴,今年无论是电、水还是气象保障都严阵以待。但只碰上7个高温日,少于近十年的平均值9.5天,但仍然比常年5.7天要多。陈大刚表示,这与充沛的雨水条件有很大关系,也反映了气候变暖的脚步暂缓。根据观象台记载,今年最高气温定格在7月31日,为35.9℃,只比标准线略高0.9℃。等到进入8月份,高温日便消失无踪,最高气温只爬到了34℃。
总体来看,今夏气候还是比较舒适的。目前,北京已正式步入秋天,下周即将迎来秋分节气。陈大刚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最高气温会维持在23℃上下,然后逐渐走低,出现“秋老虎”的可能性较小。
(责任编辑:UN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