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家谈“中国入世十年”:外资利用争议渐消(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15日15:22
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中国入世十年 外资利用争议渐消访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

  中新社记者 孔任远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在14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几年前人们还在讨论"中国需不需要继续利用外资"。现在,"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已成为主流观点。” 回顾入世十年来中国国内数次影响较大的相关社会争议,中国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感慨地说。

  中国加入WTO十年来,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7亿美元。

  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当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随之出现的疑问是“不差钱”的中国究竟需不需要继续利用外资?

  “引进外资并不只是为了填补建设资金和外汇的缺口。”王志乐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利用外资已进入"非双缺口型"的发展阶段,即不再以填补资金外汇缺口为目标,而是要使外资起到“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催生现代产业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作用。

  而针对近年来中国国内有关“外资并购是否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跨国公司是否破坏自主创新”等争论,王志乐表示,自己曾对近年来颇受争议的22个外资并购案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个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由于外资企业仍然是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主要承担者,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目前已成为中国创新体系中的一个增长点,过分强调“自主”反而阻碍了中国的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待外资利用便有“爱国卖国之争”,八十年代末,争论则演变为“姓资还是姓社”,九十年代开始讨论“中国该不该入世”,入世十年至今天,争论焦点再次集中在“外资企业姓中还是姓外”。

  2010年,国务院9号文件强调发挥跨国公司“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会见跨国公司代表时多次强调,“所有按照中国法律在中国注册的企业都是中国企业,它们制造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它们研发的产品都是中国创造,都应该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 舆论普遍认为,这为外资利用的争议敲了定音锤。

  对于这些年来在利用外资的观念和政策上的争议和变化,王志乐教授认为主要是两种思维在博弈,即冷战时期以战争、革命、对抗为核心“零和博弈”思维和冷战后以合作共赢为目的“正和博弈”思维的博弈。他指出:“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我们急需完成从"零和博弈"思维到"正和博弈"思维的转变。”(完)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