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百灵庙9月15日消息(记者那森宝音、包头台记者张玉超)三年前,为了恢复草原生态,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2万多牧民响应政府禁牧号召,迁离祖祖辈辈逐牧而生存的草原,开始了新的迁居生活。
初秋达尔罕草原,微风中透出丝丝寒意。清晨,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给满眼绿色的草原洒下一片金黄。在达茂旗百灵庙镇南营所产业园区,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一排排整齐的羊舍次第排列。从牧区移民出来的牧民胡二喜正赶着三头奶牛悠闲地朝奶站走去。他对记者说:“我以前养的200头羊,10几头牛,收入一年下来一万八九。现在出来喂养奶牛。媳妇打工,现在每年三万多收入,收入比过去高了。”
挤奶的时间到了,养殖小区的牧民们三三两两来到政府提供的奶站挤奶。在产业园区的不远处,一百五十栋红顶的砖瓦房就是牧民们现在的居住区。在胡二喜家,整洁干净的小院内,两间正房里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胡二喜告诉记者,这是政府提供的优惠房子,自己只花了1万5千元。他介绍说:“我出来居住,条件相对改善好了,住上也挺舒服的,比过去肯定是好得多了。我那个地方是自然村,住的是土房。”
达茂旗拥有1万 6千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由于连年的超载放牧和无节制的开矿、垦殖,近些年来草原生态迅速恶化,80%以上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2008年,按照“收缩、转移、集中”战略,达茂旗开始对牧区2357万亩草场实施全面禁牧,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草原的自我修复,达茂旗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面禁牧的旗县。
成功禁牧后,为了让广大牧民能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达茂旗出台各项禁牧保障措施,一边鼓励牧民发展舍饲畜牧业;一边提供优惠政策,转移牧民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三级财政共补贴4亿1千多万元,全面实施草场、养老、住房、教育、医疗、低保等一系列补贴政策,使禁牧后牧民生产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
移居牧民金花每天都要到园区挤牛奶,再给羊喂草,孩子们在工厂打工。三年来,他们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金花说:“生态就这么下去,我们以后肯定养不了牧。就 必须得禁牧,禁牧以后国家政策也好,给10年的草场补贴,还有优惠政策,肯定以后比现在还好。”
记者了解到,全面禁牧实施三年来,达尔罕草原自我修复初见成效,植被的盖度由禁牧前的27%提高到了现在的33%;植被的高度由禁牧前的平均8毫米上升到了现在的15毫米。
(责任编辑:U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