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当下中国官员微博生态解读 体现人性排斥官腔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9月16日09:07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刘茸) 官员开微博已经成为风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8月下旬发布的《腾讯政务微博地图》显示,副处级以上公务员在腾讯开设微博数量已经达到729个,其中厅级以上官员共开设266个。而在新浪,记者于“官员”分类下检索到的最新用户数是1675名。

  不仅仅个人,以政府机构身份开设的微博更是以万计数,而且这两方面的数字都在增长。公众对官员微博与日俱增的关注,不仅促使更多的公务机构注意和了解到这个重要性正在不断攀升的微媒体,也让渴望发声的公职人员跃跃欲试。

  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听听先行者的经验,应会有所裨益。

  “微博是个好东西” 要“掌握好话语权”

  “微博是个好东西。”在新浪、腾讯、人民网等微博中都名列最受关注的微博官员前十位的叶青告诉人民网记者。

  另一位极受网友欢迎、昵称为“医生哥波子”的微博官员廖新波在近期采访中也说:“现在对我来说,关闭微博比开微博还要难。”

  叶青是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廖新波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他们都属于最早一批开通微博的官员,如今维持着平均每天三四条的更新频率。叶青在腾讯微博上有45万粉丝,“医生哥波子”的腾讯听众则有52万人。他们的微博内容包括告知自己的公务行程,提出正在思考的问题,转发新闻并加以评点,回答网友评论和疑问。

  兴趣引导话题是他们使用微博的共同点。叶青关心个体创业和招商引资,经常发一些与政策扶持、创业者自力更生相关的微博,偶尔,也会因被车堵在路上而给交通提建议,相比之下,专谈统计的内容并非主流。廖新波则非常关心医疗时事,如一连数日持续追踪“8角治好10万元病”的新闻,密集回复网友评论,甚至直抒胸臆:“其实,为医院、为医学科学说话是次要,更多的是提醒民众:明白事理!敬畏生命!”

  对他们而言,微博里的自己更具个性,不用像在官场上一般小心谨慎,也不能提供晋升资本和为官业绩。微博所能提供的是无法直接用利益计算的精神回报。

  叶青说,微博是自己一个重要的发言平台。“我的工作是经济形势的分析,数据解读。我的很多观点通过微博就可以表达:经济形势怎么样,有什么新的政策、新的动向,希望大家关注什么问题,投资什么。”

  廖新波则认为,微博是自己的私人园地,是表达个人心情的港湾,“掌握好话语权。为什么不尽量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说理想呢?”

  互动意识是用好微博的前提 可成解决问题的通道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统计,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的数量是从2011年开始迅猛增长,其中3月“两会”期间与6月分别是两个小型“爆发期”,仅在腾讯,这两个月就各有近三千个新“官博”入驻。

  但与迅猛增长的账户数量形成对比的是,有许多“官博”开通后,仅仅发了一两条广播,从此再不更新。据上述统计,日均广播数为0的“官博”有3556个,而日均广播频率为0到0.1(每10天或以上才发一条微博)的“官博”有2110个。统计指出,约1/3的政务微博没有发表任何广播,过半的政务微博广播数小于10条。

  如此看来,尽管许多人都愿乘微博的东风,但能用习惯、用好的并不多。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指出:“网络的沟通效果关键在于各地领导机构是否重视,有的很重视,就成为办实事、办好事、解决问题的通道,有的不重视,就成为摆设。”

  统计表明,在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政务微博普及充分,党政官员普遍具有利用新媒体实现官民互动的意识。特别是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这样级别高、使用微博活跃、同时注重带动其他官员用微博的用户,使得浙江和广东已经分别形成了上千人规模的“高层问政微博圈”。其中,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作为微博官员中的“元老级人物”,在腾讯微博上已拥有535万听众。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另一份《微博政民互动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中,提及这样一个例子:日本地震后,核辐射扩散传言曾引起“抢盐潮”,一名网友通过微博告诉蔡奇:“蔡部长,现在全省在哄抢食盐,请省领导关注。”当日19时20分,蔡奇回复:“请继伟省长关注。”很快,副省长郑继伟通过微博说:“已部署。”21时12分,蔡奇再次发微博:“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浙江全省没有核辐射影响,食盐保证供应。望浙江同学转告。”这几条微博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上千人转发。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官员微博排行榜”中,前十名的官员不少都拥有学院背景或公共传播方面的经验,这不仅促使他们早一步意识到微博的益处,更早学会使用它,对与公众实现良好互动、顺畅沟通也无疑是个加分项。

  例如,排名第二的朱永新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同时也是苏州大学的教授、博导,前面提到的叶青,在担任湖北统计局副局长之前是中南财经大学外国财税教研室副主任。排名第三的伍皓是云南红河宣传部部长,同时也是一名高级记者,而排名第五的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分管文教、广播电影电视、出版方面的工作。

  “官员”微博并非“官方”微博 排斥“官腔官调”

  对于正待“试水”微博的许多官员来说,应当如何说话,如何避免风险,或许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在前日的市政协会议上说,希望市政协委员和工作人员每周都发一两条微博,“我发微博要谨慎,因为担心写错了被人"炒"半天。你们不要怕,讲真话怕什么呢?”他认为,说错话并不要紧,“论点千疮百孔,发言站不住脚”,体现出水平不足,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叶青也认为,发微博第一要考虑的不是说错话问题,而是要“真”。“写微博必须要讲真话,"真"是一个最重要的要求。”而把话说得“有感情一点”,这都是次要的问题。

  廖新波则把微博视作说心里话的一个地方:“在现实中是无法完整表达个人想法的,毕竟还有规矩、层级和潜规则,又或是照顾面子的情理。但在微博中,我可以没有禁忌和顾虑。”

  “以官员的个人身份实名开设的微博并不等于机关微博,个人身份是第一位的。”叶青说:“我是以个人身份来发微博,同时,因为考虑到是官员,才实实在在告诉大家我是干什么的,我说的话是代表我个人的水平和理解,并不代表我的单位或其他领导的观点。”

  廖新波也表示,担心出现自己的话让“卫生厅被代表,医疗队伍被代表”的情况。为此,他们以及其他微博官员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将问题拿出来讨论、注重沟通和理解的写作方式;因为要在140个字以内表达意见,观点和论点也必须清晰而直截了当。与机关内部“下令执行”的语态和冗长的公文体全然不同,他们采用了一种新文风。

  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黄苇町针对微博的写作方式撰文说,“微博作为一种现代交流工具,对官腔官调有天然排斥感。领导干部开微博的最大意义,应该在于建立与群众沟通感情的桥梁和纽带,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参与互动。此外,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和期待要做出快速反应,对暂时做不到或不能做的事,也要坦诚、恳切地说明原因。”

  叶青说,自己为避免“说错话”所做的防范措施,就是在发出微博之前“多看几遍,这样发出去就没有什么严重的硬伤”。做到这一点后,他的体会是:“每一条微博发出去,可能有95%的人是赞成的,但还有5%的极少数不赞成。”即使网友不赞成,在评论里针锋相对,他也是以“无错不复”的原则来对应,“你觉得写的东西没有什么错,只是理解问题,就没有必要对批评的话进行讨论反驳。这样就避免了一些争执。”

  廖新波在微博上说话直率,有时招来不少反对意见,但也博得了更多人的赞许和支持。他曾经因表达观点被领导“提示”过,但并未影响他的工作,也没有使他放弃微博:“在如今这样的官员政治生态里,用好话语权比唯唯诺诺、不表达自己的主张好一点。现在官员是很苦的,不要以为很风光,能够说话是很幸福的事情。官员开微博,不能哗众取宠,要守住本职和本质,这是最关键的,因为里面包含着责任和良心。”

  事实上,对于网友来说,公务人员以真诚的姿态与大众交流,传递出平等、沟通的讯息,往往比“微博听政”的实际效用更重要。

  人民网的统计显示,十大官员微博排名第一的蔡奇,其原创微博中涉及政务和职务的内容高达70%到80%,但得到网友最多转发和评论的并非这些,而是生活感悟、与网友交流、各地资讯一类的内容。这些体现官员的“人性”的地方,也许正是目前微博最大的贡献所在。

  作者:刘茸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