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陕西7.6万上线考生放弃上大学 读书无用论抬头

来源:华商网 作者:李勇钢
2011年09月16日10:30
由于报到新生太少,西安一高职院校教学楼里部分7月份“封存”的教室至今未开
由于报到新生太少,西安一高职院校教学楼里部分7月份“封存”的教室至今未开

  陕西省招办公布数据显示,今年高考结束后有7.6万上线考生没有填报志愿。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高考生源大省山东有44万多上线考生放弃了进入大学读书。

  8月底的人民日报介绍,2010年全国有接近100万应届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

  大学回报率越来越低的状况让“读书无用论”抬头,“弃考”、“弃学”现象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部分学校陷入生源困局。

  9月15日上午,西安南郊某职业高校2号教学楼四层8个教室,有一半贴着封条。楼层保洁员告诉记者,学校原计划今年招生1500人,但截至目前的报名不到600人,许多教室和宿舍无奈闲置。

  该学院招办王主任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今年招生这个样子,没心情谈任何话题”。

  随后,记者来到西安市西郊另一所民办技工类院校。让记者意外的是,该学校设在办公楼一楼大厅的“新生咨询处”依旧在工作,工作人员说,“多招一个算一个”。据了解,该校今年计划招新生2000人,但截至9月10日的报到,仅招到701人。

  这个秋天,“生源危机”在一些大专院校初露端倪。8月下旬,西安多所大专、高职和技校类院校主管招生的负责人曾有一次“碰头会”。结果显示,招生最理想的学校非学历教育报名人数大多不超过计划的一半。有一所学校截至8月20日的报名人数仅为3人。

  据陕西省招办公布数据显示,今年高考结束后有7.6万上线考生没有填报志愿。这还不包括没有被统计公布的,在高考前主动“弃考”的考生。

  弃学的孩子们

  18岁的邓叶今年毕业于宝鸡市铁五处子校高三理科班,今年的高考成绩为366分。2011年,陕西省高考提档线为280分。也就是说,只要高考分数上了280分,就有读大学的机会。但邓叶放弃了,选择了外出打工。

  8月初的一个下午,母亲很平静地对她说,你父亲和你哥这几年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你哥今年已经25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邓叶家所在的宝鸡乡村,一个农家男娶一个媳妇的费用顿辄就达10余万元。邓叶明白母亲的意思,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随后,邓叶在西安找到一份在餐饮公司做服务员的工作。

  和邓叶经历相似的还有蓝田女孩贺薇。17岁的贺薇2011年毕业于蓝田县孟村中学,高考成绩为331分,但8月中旬,她却到西安一家保险公司做起了客服接线员。

  和贺薇一起主动放弃读大学的还有男同学余欣。18岁的余欣今年高考成绩为360分,目前在西安高新区一小区当保安。

  采访中记者发现,弃读的孩子们中间,除过大量的“邓叶”、“贺薇”和“余欣”外,复读也是许多考生主动“弃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表明,陕西省2011年高考考生为38万人,其中往届复读生约4万多人。采访中发现,在今年主动放弃志愿的7.6万名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走进了复读生的行列,他们普遍认为读大专、高职或三本在毕业后都没有“出路”,复读的目标很明确,来年争取考二本,或者二本以上的院校。

  如今坐在户县第四中学高三复读班里的胡松是四中2011年毕业的一名考生,他今年的高考成绩为418分,放弃填报志愿的理由很简单,想上西安交通大学。

  在咸阳一所高中复读的夏明海今年的高考成绩为403分,但由于这个成绩无法达到自己理想中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线,所以在今年的高考分数出来的第二天,夏明海就重新拣起了高中课本。

  上大学回报率降低

  邓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今年如果进了大学的话,每个月的生活费1000多。如今出来打工,不仅不用支付数万元的学费,而且终于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了。更重要的是,对大学三年后的前途心里没底。

  如今在保险公司做接线员的贺薇坦言说,她放弃大学的主要原因是受姐姐贺敏的影响。姐姐贺敏2006年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的大专。三年读书下来,不仅花完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外面还欠了近万元的外债。

  贺敏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白酒专卖店做过销售员。这期间给她刺激最大的是,她的收入和工资还没有在一起的中专生和高中毕业生多,“在大众服务行业里,大专文凭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2010年底,贺敏找到了她人生的第5份工作,在一家保险公司做接线客服。在这家公司时间久了,贺敏发现同事中其实有许多高中毕业的女孩子。尽管学历没有自己高,但每个人都能比较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而自己的工资,仅比他们高60元“学历补贴”。

  8月中旬,姐姐贺敏得到一个信息,自己所在的部门一个接线员辞职了,主管让尽快找一个人来替补。对学历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仅仅要求口齿伶俐,脑子活就行。

  于是贺敏就向主管推荐了自己的妹妹贺薇。

  经过简单的面试和培训后,贺薇于8月中旬和姐姐成了同事,试用期工资为1600元每月。对于这份工资,贺薇还算满意,“姐姐读了三年大学,花了那么多钱和那么多时间,月工资才比我高500元。”

  刚穿上保安服,新鲜劲还没过的余欣之所以“弃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了身边人的影响。余欣有个表哥三年前高中毕业后,分数勉强读了一所高职。在花完了家里数万元的积蓄后,毕业后的表哥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气之下出走南下,至今杳无音讯。

  在对复读生的采访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了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复读生都认为,如今虽然社会就业压力大,但北大等名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要比普通高校小很多。

  没生源 去年26所学校关门

  其实,从学生挤破头争着读大学,到学生主动放弃高考或主动放弃志愿,前后也不过七八个年头。“以前读大学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鲤鱼跳出‘农门’,而如今不一定!读大学很有可能‘脱富致贫’!”西安一所高校 (大专高职类院校)副院长说。

  在这位已经从事高校招生工作超过10年的“老招生”记忆里,大学“扩招”前,尽管高校的录取率很低,但那个时候学生和家长都是挤破了头想上大学。

  该人士举例说,西安之所以能发展为中国民办高校的“硅谷”,原因就在于那个时候想让孩子读大学的家庭很多。

  西安一所大专高职类院校的招生负责人说,在2003年前后,只要你是国家批准的学校,无论公办民办,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暑期只要你在一些城市(包括县城)的繁华路段摆几张桌子,挂一张学校招生的横幅,就会有家长和学生主动上前咨询或报名。

  到2006年时,仅西安,学生在校人数上2万的民办高校就超过了10所。许多大专高职类高校一到开学前就开始往校外“迁教工”,或者在校外给学生“租宿舍”。原因很简单,报名求学的学生太多,学校无法容纳。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在每年9月份开学后打广告称“学生爆满、停止招生”。但这样的“繁荣”从2008年开始一去不复返。

  但几年后许多学生和家长突然发现,读这样的大学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农村家庭不仅没有因此改变命运,反而出现“经济返贫”现象。“读大学就是为了毕业后有一份好工作,如今大多数人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样的大学有什么意义?”许多大学毕业生纷纷感慨。

  2008年,河北“廊坊大学城”的颓败被教育界公认为“生源危机”的征兆。这一年9月,由于政策、生源多方面的原因,往年车水马龙、学子云集的“廊坊大学城”突然几乎一夜之间从32所大学“缩水”到只剩下10所。学生人数也从高峰期的近40万锐减到3万多。

  这样的“危机”在西安高校市场有明显反应是在2009年。西安白鹿原上一所高职大专类院校的招办负责人介绍说,2009年秋季该校入学新生人数创办学以来历史最高,达4500多人。但到了2010年,人数一下子降到了3000人。今年学生人数的希望值是维持去年的水平,但至今到校不足2000人。

  9月上旬,记者采访西安的多所大专高职类院校后发现,多数民办院校今年只完成了招生任务的70%到80%。一些大专高职类公办院校则担忧地称,虽然录取率还可以,但报到率仍需观望。

  在西安高校系统从事招生工作超过10年的任先生认为,由于“生源危机”,今年西安的民办院校加技工类学校至少会有50家面临关门。而2010年,该数字为26家。

  省教育厅一位人士向记者证实说,2010年底,由于招不到学生,曾有26家民办教育院校和非学历教育机构曾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递交“核准撤销办学”申请,“今年已经停止招生了!”

  “生源荒”加剧学校还贷压力

  生源锐减给许多高校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来自陕西省教育厅的信息,截至2009年底,陕西40所省属公办高校负债达102.68亿元。为化解这笔巨大的债务,陕西省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今后不再审批新设高校及高校建设项目,并严控新增贷款。同时要求各高校不得自行举债。

  高校负债源于当年的“扩招”。据西北政法大学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1999年,当时的陕西省教委有关人士首次提出了“西部大学城”概念。概念中的“西部大学城”计划征地400公顷,规划建设标准化学生公寓及有关后勤服务、学生娱乐、基础教育设施的面积将达100万平方米,可供数十万学生入住。

  随后,“西部大学城”分期开建。到2003年前后,已初具规模的“西部大学城”占地25平方公里,囊括了包括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在内的20多所公办和民办高校。

  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清理整顿,西部大学城成为全国第一个被撤销的大学城,随即更名为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

  上述工作人员回忆说,当年西安各高校之所以不惜代价负债兴建新校区,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几乎所有学校和决策者都认为“扩招”可以带来流水般的学子和学费,如果按照当年的招生形势,学校扩建的债务不会有任何压力。

  但让所有学校都没有想到的是,到了2007年,教育部宣布称高等教育扩招虽然仍将继续,但是幅度将大大放缓。进入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99万,增长幅度仅为5%。同时,教育部开始对扩招进行反思,并且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

  政策的急刹车让西安的众多公办高校一下子蒙了,而更多的学校开始感觉到“生源”紧张带来的经济压力。

  西安某公办高校的一位财务人员向记者披露说,前几年学校对扩招过于乐观,大肆投资扩建,导致该校如今在银行的贷款已累计达3个多亿。每年开学时,大一大二学生的学费留作学校的开支,大三大四学生的学费直接还了银行本息。

  “原来的计划是每年可以多招一些学生,债务不是大问题。但没想到‘扩招’的步子慢了,学生也变得挑剔了,债务就成了雪球。”该人士说,按照学校最早的计划,如果“扩招”不被刹车或生源正常的话,还债没有任何压力。

  “生源危机”也让一些民办高职大专院校开始紧张。在前几天的开学动员会上,西安一家知名民办高校的校长甚至提出“宁愿开除一个教工,也不能开除一个学生”的观点。

  新“读书无用论”蔓延

  查阅资料发现,其实高考毕业生“放弃读大学”并非陕西个例。据中国教育报最新的报道,高考生源大省山东今年的录取率达到90%,但仍有44万多上线考生放弃了进入大学读书。

  而据8月底的人民日报介绍,2009年全国有84万应届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2010年,这一数字则接近100万。

  调查指出,无论是直接放弃高考,还是高考完后放弃进大学读书,这里面除了很小一部分考生选择出国外,另外相当一部分则是来自农村的考生,由于看不到大学毕业后的未来,选择技校或者直接打工创业。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近年来国内许多高三学生主动放弃高考,或者说高考后成绩还不错,但主动放弃读大学,这说明部分大专高职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其学科专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考生如今为什么对大专高职院校认可程度较低?这样的大学许多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读?原因不外乎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收费相对较高、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这几个原因。”该人士说,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

  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常理,不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孩子应该选择上大学这条道路,高职和大专应该很受这些孩子和家庭的欢迎。但据他所了解的情况,国内一些大专高职院校如今却面临着招不到学生的生源困境。

  熊丙奇教授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不到8%,高等教育包括大专教育,都是精英教育,考上一所大专院校,农村学生也实现了“跳农门”的理想。然而,过去10多年时间中,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30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6.2%,每年毕业大学生人数达到700万,与之对应,高等教育的质量却存在下滑趋势,高校对学生的回报率日益降低。“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是,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但考上的大学主要是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而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就业情况都不理想。读大学不仅成了经济负担,也成了就业负担。”

  熊丙奇教授认为,一些农村家庭学生主动弃考、弃读的原因他总结为“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上学的学费投入方面,民办的高职高专和三本的学费大致是公办院校和一本、重点高校的两倍,但接受教育后的回报却不及后者的一半。“农村家庭考生往往都没有人脉关系,再加之三本、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毕业生找到的工作待遇与农民工相差不多,甚至不及农民工。这一残酷现实使得一些农村家庭学生主动弃考,认为读大专高职还不如直接打工合算。”“熬到高考分数出来后才弃读的学生已经很有耐心了,还有不少农村学生在中考时就弃考,甚至在初二时就辍学。”熊丙奇担忧地认为,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中西部地区蔓延。(记者李勇钢文/图)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