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济空某部战损伤飞机抢修 称伤到什么部位都能修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16日10:00
  中新网济南9月16日电 (李广君 刘向辉 方文舟) 当空战打响,必定会有战机被击伤,如何让战伤飞机第一时间重返蓝天?在炮火连天的机场前沿,有这样一群军人,他们为抢修战损伤飞机常年奔波忙碌着。济空某部就担负着这种集速度和技术于一体的使命。

  比拼速度:一个“抢”字重千斤

  去年初冬的一天,某沿海机场。航空兵某团正在组织飞行,战机频繁起降。突然,做某战术动作的两架战机在空中发生碰刮,平稳降落之后,急待抢修。

  战伤抢修,一个“抢”字意义重大。空战中,对飞机进行战伤抢修,就是要让战伤飞机在最短时间内重返蓝天,保持航空兵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该部接到损伤飞机抢修命令后,立即派出战伤抢修小分队,自带车辆和战伤抢修方舱,火速赶往第一现场。

  时间之于战伤抢修,是速度,也是胜利。快速反应和战机高密度出动是现代空战的突出特征,并且航空装备技术含量越高,战争手段越先进,参战飞机的被击落与被击伤的比例就越大。有资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中,美军战机被击落与被击伤的比例是1:2;海湾战争期间,这个比例增长到1:9;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推演显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飞机被击落与被击伤的比例将远远超过1:20。

  据该部部队长郜银成介绍,战机的损伤比越来越大,意味着谁掌握了战伤抢修技术,谁就掌握了战斗力的“倍增器”。

  检测评估、方案设计、制作工具、实施抢修……该部战伤抢修分队到达某沿海机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损伤战机的进气道唇口、全向雷达告警器制导波天线等损伤部位的抢修,使受伤战机再展雄风。

  飞机战伤抢修是损伤飞机的再设计、再制造,重点解决军用飞机战斗力再生、保持持续作战能力问题,也是保持航空兵部队持续作战能力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事实上,平时对损伤战机的抢修要比战时的抢修工序复杂得多。该部总工程师宋勇介绍说,战伤抢修就是抓住战机,尽快让受伤战机具备完成某项军事行动的能力,而平时的抢修则要从根本上修复战机,使受损部位较其他部位具有等强度的性能去完成飞行训练。

  挑战难度:伤到什么部位都要能修

  高技术条件下飞机战伤抢修这一课题,美、以等空军强国已捷足先登,而我军在该领域还有不少差距。

  为进一步探索战伤抢修技术经验,真实模拟飞机战伤情景,空军组织了一场实弹打击试验及歼、强击机战伤抢修演练,参演官兵都是由各部队挑选的骨干。

  上午8时整,一声巨大的导弹爆炸声响,按不同距离、不同方位模拟各种航姿摆放在导弹周围的飞机部件被弹片纷纷击伤。

  在真实空战中,以不同航姿进行攻击或者做各种战术动作的飞机,在突遇导弹或其他武器袭击时,哪一个部位都有可能受伤。

  该部接到抢修命令后,战伤抢修领军人物、空军战伤抢修专家组成员之一的工程师林宪源便立即组织评估员、检验员等8名官兵迅速奔赴各自战位,快速对一架蒙皮受伤、起落架液压导管破裂、尾喷管炸裂等6处受伤的战机实施抢修。

  演练场上,训练有素的官兵,按战伤抢修预案,一边评估战机损伤程度,一边制定抢修方案,抢修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伤到什么部位都要能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战机受伤带有偶然性和无规律性,而且不同机种机型、同一种机型的不同部位,抢修的工序和工艺都不一样,要求官兵必须平时练就“伤哪修哪”的精湛技艺。

  为熟练掌握战伤抢修工艺,该部先后对现役战机的各个机型和机种的结构、材料进行了大量调研,多次组织官兵到民航参观见学,到科研院所取经,大胆学习借鉴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让官兵把各种战机的构造、材料等都烂记于心,并通过平时战伤抢修的演练,熟练掌握不同战机不同部位战伤抢修的工序和工艺。

  据工程师林宪源介绍,战伤抢修主要以结构修理为主。在战伤抢修的诸多课目和工序中,导管的修复尤为复杂,但通过运用从民航借鉴的导管快速冷压接等抢修新技术,比传统打喇叭口联接导管要省时省力,使这一技术难题得到很好解决。

  也许有人认为飞机在空战中应发扬“轻伤不下火线”的风格,为了战斗胜利不妨带伤参战。殊不知,飞机在高空高速飞行中,即便是一小块蒙皮受损这样的“皮外伤”,也会影响飞机的气动性、密封性。

  一次演练成功,并没有让他们沉浸在喜悦中,而是不断把战伤抢修这个课目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在投资800万元新建飞机战损伤抢修训练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业务训练,先后摸索总结了部队与工厂联合抢修、应急抢修、后方技术支援抢修等多种抢修模式,锻炼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对抗强度:人累倒下也要把战鹰托上蓝天

  受限于时空条件,战伤抢修很可能是在炮火连天的野外展开,无水、无电、无厂房情况经常出现,使抢修分队官兵成为离战争硝烟最近的机务兵。无疑,牺牲奉献成了每名抢修官兵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今年春上,齐鲁大地遭遇了近20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人工增雨飞行任务落在了某航运团的肩上。就在执行增雨飞行的前夜,一架某型运输机在夜间训练着陆时突然遭遇鸟撞,左机翼前沿被撞出一个拳头大凹坑。

  增雨飞行任务已经下达,人工增雨气象条件成熟且十分难得。抢修命令传到该部,5名抢修小分队官兵立即赶往这架运输机所在机场。从上午9时许开始,抢修小分队官兵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点,特别在夜间顶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不少官兵都穿着两条棉裤,在寒冷空旷的停机坪上争分夺秒地抢修,连续工作19个小时,光修复部位的铆钉就打了上百个。

  该部政委丁继勇说,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战伤抢修都是高强度作业,几点几分完成抢修任务往往下的都是死命令,就是把人累趴下了,也要把战鹰扛上蓝天。

  敢于吃苦才能创造非凡战绩。自2004年以来,该部紧贴未来战争特点和实战要求苦练抢修硬功,经常在“三无”(无水、无电、无厂房)条件下,组织在不同环境、多变气象和不同作战背景下快速抢修演练50余次,同时,把日常应急抢修保障融入实战抢修中去,共完成飞机部附件修理5000余件,抢修应急保障损伤飞机10余架,对上百架飞机进行特检,2005年取得空军战损伤抢修演练第一名的好成绩。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