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湖南炎陵现地下“天然碳库” 长江以南鲜见(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20日17:33
科考人员在炎陵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高山泥炭藓、金发藓沼泽湿地。摄影:彭绍兴
科考人员在炎陵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高山泥炭藓、金发藓沼泽湿地。摄影:彭绍兴

  中新网长沙9月20日电(张兴林 周建伟)湖南省炎陵县林业局20日透露,在该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个丰富的地下“天然碳库”高山湿地泥炭,其厚度达到2.7余米,在长江以南地区十分鲜见。

  这一发现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副院长钟巍教授一行等7人,近期对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完好的高山沼泽湿地进行科学考察时,经实地取土样测量后得出的结论。

  位于该保护区、海拨1772米处的泥炭藓与金发藓沼泽化草甸湿地内,考察人员成功取得草甸下0至2.7米深处的连续剖面。根据沉积特征,科考人员初步判断,沼泽化草甸湿地的植物残体,在长期滞水条件下,已积累形成较为稳定的有机物堆积层,主要物质为泥炭或富有机质淤泥,厚度在2.7米以上,有机质含量可能在30%以上。

  专家称,泥炭藓与金发藓藓在高山沼泽湿地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固碳,在桃源洞自然保护区沼泽化草甸里,这些植物是碳密度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而要形成半米之厚的藓丘和2.7米以上的高山泥炭层,甚需万年以,一旦被破坏、开采很难恢复。

  作为目前长江以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高山泥炭藓、金发藓沼泽湿地,炎陵县高山湿地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与重视。目前,该县正在规划,将其境内发现的1.24万亩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湿地全部区划为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切实保护利用好这一珍贵的高山沼泽湿地。

  据悉,泥炭是富含有机物的土地,通常是由于植物死亡后的有机物构成的,它们被称为“碳汇”。目前全球泥碳约有3.98亿公顷,仅占陆地面积的3%,却吸收了全世界25%到30%的二氧化碳,帮助减少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完)
(责任编辑:UN01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