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专家:行人等绿灯超过60秒就有可能闯红灯(图)

来源:现代快报
2011年09月22日02:56
行人与机动车的路权之争是目前城市交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资料图片)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城市无车日”。昨日在南京举行的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步行交通、低碳交通备受专家和媒体关注。滚滚车流中,慢车道少了,人行道窄了,甚至没了。怎样让步行更加“愉悦”、更加安全?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史桂芳提出,现行城市过街通道设置、信号灯设置等很多地方不合理,都需要“手术”。

  快报记者 毛丽萍

  现象

  行人过街通道布局不合理

  “大家看一张图,这是苏州的一条道路,一条路两条斑马线相距仅38米,车辆从起步、提速到刹车停下有个过程,这么短的距离设置极不合理。”史桂芳称,在调查中,她发现这个绝非个例,极端的还有一条路有700米长都没有行人过街的斑马线,“这么长的距离没有,就会导致行人横穿马路。”她认为过近过远都不合适。

  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地下通道,包括南京。但史桂芳提出,一些过街通道无障碍水平不高,不管人行天桥还是地下通道,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无障碍通道,“推着小车的怎么走?扛着行李的怎么走?很不方便,这也导致了一些市民宁愿在车流中横穿也不愿走过街通道。”

  无奈与机动车“抢信号”

  昨天,史桂芳拿出了一张照片,上面显示红灯“99秒”,“为了主干道的车辆通畅,很多信号灯都是车占优势,行人过马路绿灯很短,有时一个灯都过不了,困在车流中,等待下一个绿灯,你看,这个99秒,如果没过去,那就要两个灯,有可能是200秒,行人的忍耐力是多少?”她说,有调查显示是不超过60秒,“超过60秒,行人就会闯红灯。”在国内,不管是骑车还是步行右拐都会与机动车抢信号灯。

  据介绍,国外的交通信号设置要建立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有资料显示,德国人忍耐红灯的极限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这些国家的红灯时间绝不能超过市民忍耐的极限,但记者没有查到中国与此相关的全面调研。史桂芳提出红绿灯设置长短,要有一个‘最佳等待时距’,就是应该通过实验证明,人对于等待红绿灯所能忍受的最长时间,而且务必在设计红绿灯等待时间时,将时间保持在最佳等待时距以内。否则,让行人超出忍耐极限而遵守交通规则是非常困难的。

  公交站点设置也不合理

  乘公交,市民难免要步行,甚至过马路,但是很多市民发现,有时到马路对面乘公交或者换乘极不方便。

  “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与斑马线隔得太远。”史桂芳称,在调查中,她看到一些市民通过斑马线过马路后有时面对的是一截绿岛或者干脆是一段栅栏,市民必须贴着路牙走个几十米才能到公交站台,这种设置是不可取的。

  她建议,公交站台与斑马线最好“尾对尾”设置,“平面过街设施一般应先在交叉口设置行人过街横道,然后根据交叉口间距、道路性质、沿线两侧大型交通集散点及公交停靠站的位置等综合来看,最终确定平面过街通道的位置。”

  建议

  必要时设中央隔离带

  专家还建议:多采用颜色,醒目区分;4车道以上要设置行人安全岛

  怎么让市民安全过马路,史桂芳认为在保障行人安全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平面过街设施。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应根据路段交通量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可达、便捷、安全等需求确定立体过街设施设置的必要性,在建设立体行人过街设施的同时,应采用中央隔离带将双向车流分隔,阻断行人穿越马路的可能。同时,在道路交叉口、道路沿线设有车辆出入口、行人通行带设有切坡的,应设置人行道桩,有机动车辆经路缘石进入行人通行带现象的路段,应沿路缘石内侧设置人行道桩。

  当行人和非机动车共用空间时,宜采用不同铺装或绿化隔离带。史桂芳称,这个时候行人斑马线甚至可以用大红色或者红白相间。而安全岛周围的护栏晚上也可采用一些灯光照明来提醒。

  “路段机动车道达4条时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米,设置行人安全岛。”史桂芳还建议城市快速路及设计车速不低于40公里每小时的主干路上,应设中间分车带以分隔对向交通以禁止行人乱穿马路。而在企事业单位、商场、旅游景点、文体娱乐场所,居住区及其他人流量大的路段还要设置行人过街信号。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