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政务站在“阳光下” 实现公民本位思想转变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9月25日20:30

  “阳光”下的广州政务

  信息公开促进了政府行政理念的转变,将“官本位”“政府本位”转变为“市场本位”“公民本位”“社会本位”

  在广州市最繁华的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有一个“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每天来往这里的市民络绎不绝,对政府政策有不解或疑惑,都会得到工作人员细致的解答。

  这里集中了35个市一级管理部门和部分中央驻穗机构,提供700多项行政审批和配套服务事项,逐步建立起“一门受理、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运行机制和便民服务规范。

  作为在全国率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城市,政务服务中心仅仅是广州市政务信息公开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市采取多种形式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从“政府本位”朝“公民本位”转变,用阳光公开去实现良政善治。

  率先建章立制

  广东毗邻港澳,近年外来人口、思想的增多,给当地依法行政、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新要求。与此同时,广东民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也倒逼着广东较早实现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作为省会,广州的作为更引人注目。

  “在广州做公务员是最透明的。因为政府信息该公开的必须公开,要按公开的流程办事,我们各政府部门不敢有半点懈怠和拖延,因为超期办理,系统会自动亮红灯报警,必须向监察部门说明原因。”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政务服务中心咨询窗口有一个秘密小武器,设置在窗口旁的满意与否的按钮,让每个前来咨询的群众都有权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直接送到技术后台,进行整理总结,再反馈给现场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的监督。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指出,政务公开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广州市副市长陈国介绍,广州市把政务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广州市政务公开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着力点,以制度指导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前6年,2002年11月,广州市便颁布了《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该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政务公开行为的地方政府规章,为国家和全国各地进行政务公开立法提供了重要经验。

  2005年8月,广州市成为全国政务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建设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2006年12月,《广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出台,该办法全面规范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运作。2008年6月,广州市又结合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发实施,进一步修订和印发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年度报告及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流程、标准文书样本等5个参考文本,使全市信息公开工作呈现出依法、规范、有序的局面。

  如今,广州市各工作部门政务公开有了明确的行动指南,政务公开的行为也受到全程监控,接受群众的监督。广州市监察局将市属51个政府部门和机构行政审批事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全流程监控,监管对象精确到每个业务环节和每位工作人员。

  畅通政民互动

  2006年,广州市民发现,在广州电视台出现了一期很特别的节目——政风行风评议。这档名为“沟通无界线、行风大家谈”的栏目,每月安排1位市委、市政府领导或部门领导到电视演播厅接受访谈,与现场观众对话,并就热点难点问题现场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栏目还组织拍摄政风行风专题暗访片现场播放,让相关部门领导当面接受质询。开设至今,该栏目已经举办76期,受到市民广泛欢迎。

  广州市民还能深度参与到政府决策当中。2006年,广州市颁布了全国首部规范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广州市规章制度公众参与办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对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意见》《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各部门要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听证、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公开行政决策过程,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决策的透明度,保证广州市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注重统筹考虑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承受力。

  “网络时代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应对挑战,广州采取了一系列顺应网络时代的方式方法。”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处处长吴海儒介绍,在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多种形式的政民互动栏目,主要有:市长信箱、城管热线、民意征集、百姓热线、网上调查、政务论坛等栏目。

  网民还可以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链接到市属各部门网站,与各部门直接互动。与此同时,广州市还大力推行“网络问政”。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政府法制办网站是广州市通过网络征集民意的主要平台。2005年至今,已有300多项行政决策事项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民意征集”栏目完成网络民意征集工作流程。

  2010年8月至10月,广州市市长万庆良组织开展“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网络问政活动主持了优秀网民代表座谈会,掀起了公众参政议政新的高潮。

  转向“公民本位”

  陈国说,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了行政理念的转变,将“官本位”“政府本位”转变为“市场本位”“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将政府定位为公民及其他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经过多年努力,政务公开已成为广州市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基本制度。

  2009年,广州市在全国首开先例,率先在“广州财政”网上公开了114个部门的预算,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2010年,广州市财政局又主动公开了涉及亚运的财政投入情况,广州市教育局主动公开教育事业发展绩效评估报告,广州市水务局主动公开全市治水投入及成效情况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大信息,从而逐步促使政府的资金使用得到公民的有效监督。

  吴海儒列数广州政务公开成绩单:物权、财权、事权、人事权,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上墙、上报、上网、上屏,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走访、信访、电访、网访,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越来越畅通;公平服务、透明服务、热情服务、细致服务,群众享受的服务越来越优质。

  由于仍在探索当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障碍。吴海儒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感到最大的困惑是,哪些要保密、哪些要公开,其判断标准不容易掌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不能公开,但什么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它们的界限在哪里,将来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给予进一步明确细化的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也对此指出,目前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只是行政法规,法律位阶还不够,希望全国人大考虑将其纳入到立法规划中去,制定一个信息公开的法律。同时,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规范起来。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冀

(责任编辑:UN6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