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沪香港籍女主管疑遭网络买凶杀害 疑凶沉迷网游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9月26日01:39
沈峻涉嫌网络买凶杀人模拟图。陈沵橦/制图
沈峻涉嫌网络买凶杀人模拟图。陈沵橦/制图
涉嫌网络买凶杀人的沈峻被警方刑事拘留。(图片来源于《星岛日报》)
涉嫌网络买凶杀人的沈峻被警方刑事拘留。(图片来源于《星岛日报》)

  上海某公司一香港籍女主管疑遭下属网络买凶杀害,疑凶为山东籍高二男生,平日沉迷于网络暴力

  新快报记者 刘子瑜 实习生 张凯红 发自上海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金币,又或者你有足够高的等级以及丰富的经验,你就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道具,杀死面前的对手,哪怕他(她)很强大。

  这是网络游戏中的生存法则,暴力而无理。但你万万不可当真。

  突然有一天,虚拟世界中的疯狂杀戮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上演了,鲜血淋漓,形状可怖

  2011年8月26日,上海一家公司的香港籍财务女主管陈翠如在住所门口遇害,身中多刀。经警方调查,凶案疑为陈的下属沈峻为避免自己非法侵占公司750万元资产一事被查,通过网络买凶杀人灭口。

  杀人疑犯崔某,一名19岁的山东籍男子,一个沉迷于网络暴力难以自拔并将之付诸现实的高二学生。

  “他应该是把虚拟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搞混了。”警方人士分析其作案心态时如是说。

  8月26日,星期五,上海市衡水路国际明佳城小区。

  1号楼11层某室的陆小姐正在家里看电影。突然,门口传来惨叫声。但这并未引起她的注意。“当时确实听到有女人的叫喊声,‘啊’‘啊’两声,但我以为是电视机的节目声音。”事后,她对新快报记者回忆说。

  一个多小时后,她开门,触目惊心的一幕映入眼帘:“我一开门就感觉有个人躺在那里,完全把门打开后,看到地上全是血。”

  她迅即报警,同时向小区保安打电话报告。满头大汗的保安赶到现场后发现,被害人已经没有了呼吸,胸口部位鲜血缓缓流出,覆盖了其身下的大片地板。

  经警方查明,死者为陆小姐的邻居,上海一家公司的香港籍女主管陈翠如,遇害地点就在其租住的公寓门口。

  案发70小时后,上海警方宣布,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令办案人员没有想到的是,疑凶竟然是一名19岁的高二学生,其同伙则包括一名初中生和一名高中生。

  此前,5人通过网络相识,并在网上承接了杀人生意。他们共同受雇于陈翠如的下属沈峻。

  女主管家门口被杀

  时间回到那个黑色星期五。

  这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附近的一家公司。18点45分,陈翠如关上电脑,离开办公室。这是她的正常下班时间。和其他同事相比,她走得会晚一些。

  在被死神捕获前,陈翠如的身份是这家公司的财务主管,负责公司的财务审计工作。她由香港外派过来,时间并不长。

  这位新员工给同事留下的印象单一而深刻:仅仅体现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她平时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就是工作,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

  陈翠如上班的地方距离她租住的衡水路国际明佳城小区并不远。“从公司出来到她家附近,只需要10分钟。”办案民警在其遇害后实地走访了这段路程。

  警方在案发后调取的监控录像显示:18点54分,陈翠如出现在小区门口。她背着自己的电脑,挎着双肩包,迈着轻松的步子进入了小区。

  从小区门口走入其居住的1号楼11层,只需2分钟。但她终究没能迈进自己的房间。咫尺之距,她在乱刀之下猝然倒在了家门口。

  “我们赶到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头南脚北,仰面躺在地上,地面上有大量血迹。被害人右肩部有多处刀伤,凶手非常残忍。”上海市虹口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队长朱德华介绍说。

  案发后,警方在现场发现了其准备开门的一串钥匙。“应该是在准备拿钥匙开门的时候遇害的。”

  遇害原因扑朔迷离

  “实际上,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发生凶杀案是非常罕见的。”一名警员事后告诉记者。

  案发当晚,上海警方宣布成立“8.26”凶杀案专案组。

  最初,陈翠如的被害一度被怀疑为是谋财害命其租住的国际明佳城是虹口区高档住宅小区,公认的“豪宅”,住户大多为外国人和白领阶层。

  警方的调查否定了这一点。“被害人的双肩包和电脑包并没有被凶手拿走,地上还有一串钥匙。”虹口区公安分局刑侦总队一队队长裘峥峰说。

  办案人员用陈翠如现场遗留下来的钥匙打开了其租住的1102室房门后发现,房间里井井有条,看上去并没有任何被翻动过的痕迹。

  “经过这些分析,应该说犯罪嫌疑人不是针对财物来的,是针对人来的。”裘峥峰认为。

  仇杀?情杀?传言四起。

  陈翠如的同事反映,此前并未听闻陈在上海牵扯进复杂的人际关系。

  邻居陆小姐回忆,通过与陈的几次接触,她发现对方并不是一个多事的人,每天按时上下班,生活非常有规律;也没有看见她把闲杂人员带入房间。

  为了弄清楚陈翠如的具体身份和社会关系,警方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走访了包括其邻居、同事、租屋所在地居委会及房产中介等对象。结论是:“陈翠如在上海的社会关系几乎是没有的。”

  警方随后又对陈翠如在香港的社会关系进行了调查,亦未发现其与人结有仇怨。

  “这个案件是有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是随着工作的层层推进,这个因果关系没有显露出来,应该说这个关系是比较深层的。”虹口区公安局刑侦中队副支队长安蔚回忆当初的调查。

  一时间,无论是邻居还是同事,说起陈翠如遇害的原因,均用“扑朔迷离”四个字来形容。

  疑凶:消失的黑衣男子

  案发后,警方一方面调查陈翠如的社会关系,一方面开始追查凶手的蛛丝马迹。

  追凶主要从调取监控录像开始。遗憾的是,除了国际明佳城小区门外的摄像头记录下了陈翠如回家的片刻,住宅楼内部的监控设备居然损坏了。换言之,陈遇害过程的记录是空白。这给案件的侦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小区居民亦对楼内的“不设防”表达了不满:“不要说没有监控,进出楼内都很轻松。”

  据虹口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蒋志巍,警方最终获取了距离小区最近的唯一一段街面监控录像,但“条件很不理想,因为晚上光线非常昏暗,而且距离很远,只能模模糊糊看到有人影。”为了更准确地还原被害人陈翠如和凶手进入小区的时间,警方从陈当天下班那一刻起描画其活动轨迹。警方认为,凶手极有可能是尾随被害人进入小区的。但通过查看陈从公司一路回家的监控录像,并未发现可疑人员。

  最终,警方通过对案发半个小时后离开小区的6批人员进行逐个分析和甄别,发现18点59分一名身着黑衣的年轻男子有重大嫌疑。该男子亦成了警方追踪的重点。

  但是当该男子沿着小区外的衡水路走到吴淞路口时,突然在监控画面里消失了。此后,在周边10多条道路的监控录像中,再未发现其踪影。

  而在排查案发前10小时内进入小区的可疑人员时,警方同样未能在监控录像中发现这名穿黑衣的神秘男子。

  精心设计的换装作案

  监控录像显示,黑衣男子最终消失在一个绿地广场。

  办案人员此后在广场的垃圾桶内发现了一件黑色连帽长袖外套。经与监控录像中黑衣男子的衣着比对,大致可以确定这件被丢弃的外套就是黑衣男子的,怀疑这是他进绿地后换下的。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侦查人员在后来的监控录像中找不到这个黑衣男子,应该是他在整个的逃跑路线中,在绿地里面有一个换装的过程。”虹口区公安分局刑侦总队一队队长裘峥峰分析说。

  警方再次查看监控录像,发现黑衣男子有一个细微的特征:“他走路有点像低着头一样,而且手臂摆动幅度很大。”

  同时,警方调查发现,在被害人陈翠如进入小区前,一名身着白色短袖的男子以同样的行走特征进入小区。其手中拿着一件黑色长袖外套,身着的裤子也与监控录像中的黑衣男子一样。

  显然,这是一起精心设计的换装作案,从预先埋伏到现场行凶再到案发逃跑,目的是为了通过变换“身份”掩人耳目,躲避追踪。

  此后,警方通过调取更大范围内的监控录像以及走访调查,最终确认犯罪嫌疑人黑衣男子案发后搭乘一辆三轮车前往上海市新客站北广场。

  三轮车夫事后回忆,车上的这名乘客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年龄在20岁左右。

  当日由上海开往山东的火车及汽车进入了警方的调查范围。“最后发现在晚上8点15分左右,有一班车开往山东,”裘峥峰介绍说,“这辆车上大概有十余名山东青年男子,这些人都纳入了我们的侦查视线。”

  在上述乘客中,警方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崔某,山东德州人。

  崔某落网后,警方惊诧于眼前的这名疑犯竟然只是一名年仅19岁的高二年级学生。对于杀害陈翠如一事,崔某供认不讳。

  下属网络买凶杀人灭口

  “她工作非常认真,属于那种苛求的状态,她会对下属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账做得都比较清楚,老板应该也蛮赏识她的。”在接受警方调查及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陈翠如的同事如此总结其对工作的态度。

  这让警方在前期调查陈翠如的社会关系时初步认定:与其发生矛盾的,极有可能是与其发生工作关系的人。

  虹口区公安分局刑侦中队副支队长安蔚分析说:“我们分析这个被害人,由于她的存在,这个公司里面必然存在被她伤害到的那些既得利益的获得者。”

  而据崔某交代,杀害陈翠如并非他一人所为,共同策划命案的还有另外4名男子,其中包括一名16岁的初三学生费某,18岁的高中生牟某,以及另外两名成年男子杜某和高某。此前,他们与被害人陈翠如并无瓜葛,而是受雇于陈的同事沈峻,他出价15万元买陈翠如的性命。

  警方调查表明,沈峻与陈翠如在公司的同一个部门工作。在陈到达上海之前,沈已先后通过各种手段涉嫌非法侵占了公司资产750万元。陈履任后,其极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着实吓坏了沈,他担心有朝一日自己的行径终将暴露。

  不过,直至遇害前,陈翠如尚未发现沈峻的敛财行为。只是因为对沈的工作表现不满,陈于去年6月将其降职,沈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去年)9月1号,我就回到销售部,我怕(非法侵占公司财产)这件事被曝光。我想如果对她造成一定伤害来说的话,可能对我来说会有一个缓冲期。换句话说,可能这张纸能多包两三个月(火)。”沈峻后来讲述了他买凶杀人的动机。

  谈及非法获得的750万元公司资产去向,沈峻称“大部分都拿去赌博了”。

  网络暴力真实上演

  三名中学生如何与两名成年人凑到了一起,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起杀人命案?

  “我们主要通过网上认识的”杀人疑犯崔某落网后向警方交代说,他们5人分别来自山东、安徽、陕西及辽宁等地。办案人员根据崔某指认前往各地,将其他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捉拿归案。

  警方透露,目前涉案人员已全部归案,择日将提请检察机关公诉。

  根据警方调查,今年2月,沈峻通过互联网认识了“杀手兵团”组织的一名杜姓中介人,提出杀人要求,原因是陈翠如“把他害苦了,要把这个人做掉”。双方讨价还价,最终以15万元成交。

  通过一个QQ群,杜某搭识了网友高某和牟某,三人一起策划了作案过程。

  “石头(杜某)跟我说做掉这个人,到衡水路那里去看了地形。”牟某后来交代说。但随后,考虑到自我的安全问题,上述三人均不愿意自己动手,而是又找到了另外一名网友费某。

  “我说我做不下来,我根本不会。我就在那个群里面说,上海有个5万元的单子谁要去做?”费某在自己的“杀手群”里这样说。

  不久,沉迷于网络暴力的19岁高二男生崔某找到费某,表示愿意接单杀人。随后,崔某拿到杜某等人先期汇来的400元路费后,瞒着家人来到上海,与杜某等四人会合。几人最终商定,由崔某充当杀手,其他人在背后协助。

  8月26日晚,按照事先制订的计划,崔某在被害人陈翠如下班之前进入其租住的小区,蹲守在陈住处的楼道内,待其回家开门时,实施了作案。事后,他将作案时穿的黑外套丢弃在绿地广场的垃圾桶内,连夜坐车回到了山东老家。

  “崔某常常幻想做些所谓惊天动地的事情。当费某告诉崔某真的有一个杀人任务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虹口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蒋志巍说,“他们在网上讨论的时候好像有那么一句话,说如果你这次做成了之后可以积累经验值。”

  “他应该是把虚拟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搞混了。”

  (新民网、上海电视台、东方早报对本文亦有贡献)

  网络暴力成为青少年犯罪新根源

  新快报记者 刘子瑜 实习生 张凯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当今社会存在的严重功利性,以及未成人不断寻求刺激的心理,成为引发本案的重要诱因。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网络暴力正逐步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新根源。

  社会功利性充满诱惑

  在皮艺军看来,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迅猛,功利性急剧增强,“已经逐渐渗透进未成人群体,他们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有效地分析并抵触这种不良影响。”

  功利性对于未成年人,简单来说就是对于物质需求的满足。“他们买的衣服、戴的手表,甚至是上网聊天、打游戏,都需要物质、金钱来满足。但有些人的家境并不好,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会诱使他们进行犯罪。”

  高二学生崔某涉嫌杀人,实际上就是因为其追求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经验值,而产生的一种青少年犯罪的病态心理。“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其对经验值有功利性。比如大家都会对比相互的经验值,最终就酿成了大祸。”

  追求刺激付诸现实

  对于疑凶的犯罪心理分析,皮艺军认为,大多数青少年犯罪都存在一种追求刺激的心理病态。

  “这种追求刺激是不计后果的”他讲到,青少年并没有成年人那样的成熟心理,对于事件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从本案分析,这几个犯罪嫌疑人都是在互联网上相识的,对于杀人这件事,大家更多的是一种寻求刺激的心理。他们策划并行凶,主要是因为沉醉于网络暴力游戏,这样的游戏会从心理上不断地刺激青少年。

  “他们在网络中寻求一种刺激快感,便有可能想把这种快感变到现实中来,这就酿成了犯罪的后果。”

  网络暴力成为犯罪新根源

  “从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来看,网络正成为犯罪的新根源地。”皮艺军不无忧虑地说。

  他表示,年轻人上网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对于网络的渴望,比成年人更强烈一些。但青少年在网络中又不像成年人那样,会对陌生人和事物有所警觉和抵触,“主要是因为青少年接受新事物、新朋友的速度要比成年人快,但他们又缺乏警戒心理。”

  “正是缺乏警戒心理,才使得青少年犯罪率有所增加。”皮说。青少年犯罪的模仿力,正从以往的电视和书籍中,渐渐转移到网络,“网络上的东西比较多,青少年并没有甄别能力,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对于已经沉迷于网络的他们,是不能有效区分的。”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