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昆明公司白领穿着汉服编软件 主张文化复兴(图)

来源:云南网
2011年09月26日09:24
 

 

 

 

  昆明有个汉服群,他们自己出资制作汉服搞活动,建QQ群和论坛,倡仪让汉服从历史废墟与艺术高楼走向日常生活;他们满怀汉文化复兴的使命感穿汉服上街,也曾遭遇了嘲笑,被视为作秀;他们中也有坚持者,坚持穿汉服,就为弘扬汉文化,把“子曰诗云”挂在嘴上,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汉服,即华夏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其流行可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

  云南的汉服群在全国的汉服群里算是比较活跃的一群年轻人,他们峨冠博带,行走于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城市,带着冲动和梦想,他们希冀以汉服为载体重新审读华夏文化。

  刘丹是这个群体最初的发起人。2003年,刘丹在英国留学,学的是计算机,是一个对汉文化无比热爱的年轻人,他说对汉文化的尊重最初源于他对汉服的认识。

  “当时在网上看见有人穿汉服,并说汉服是区别与旗袍和马褂的传统服饰,只有汉服更能代表中国人。”“出土的所有的陶俑、绘画,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上的人物都穿汉服,兵马俑都是穿着汉服。可见汉服的历史有多悠久。”这就给了他一个信号。什么样的服饰能代表中华民族?那就是汉服。于是,刘丹决定对汉服研究一下。

  组建云南汉服QQ群

  2006年,刘丹回到了家乡昆明,发现昆明也有人穿汉服。对汉文化的几年研究下来,他说虽然算不上专业但是对老祖宗最基本的礼制算是记在心上了。他自己也做了一件汉服穿在了身上。

  “其实汉服的复兴我觉得最先是从汉服的审美角度开始的,它是一种载体”。刘丹回国后,开始做一些社会性的工作,参加了动物保护协会。“可是,动物可怜,人更可怜,没有文化。”刘丹说,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汉服因为其代表的是一种民族文化,5000年来,服饰的体系是空前统一的。另外一个就是束发。穿上汉服,将头发束起来,也是汉文化统一的标志。“我看到现在日本和韩国一直很重视自己国家的礼仪,而这些古老的礼仪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啊!”他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做点具体的事呢?

  2007年,他在网上做了一些汉服的历史演变和当代汉服文化的宣传,“希望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网友能参与进来,将中华文化传统在云南传承,目的是呼吁国人注重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2007年6月,“云南汉服群”在一帮网友的努力下组织起来了,他们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包括云南汉服的活动情况、宣传汉服的历史知识,促进汉服文化的宣传。他们共同探讨中华文化、进行汉文化宣传和复古艺术的宣传、 古文学哲学的研究讨论,开设了汉服群论坛,共同探讨活动、组织活动等。该群体大部分是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人。之后,他们又成立了云南汉服协会。

  把汉服穿出文化来

  关于秋夕穿汉服,刘丹和他的汉服群友人自然也规定了他们的“规则”。逢上中国的传统节日,群友要穿上汉服,还要遵守仪式、习俗,“该做什么仪式,一点也不能马虎”。平时大家聚会时,他们要读《论语》、《老子》,讲四书五经,说仁智礼义信。“穿汉服可不是单单为了显摆啊,更不是因为美,是为了文化!”

  群友们坚定地认为,云南汉服运动的起步是伴随着浓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宏大的情感叙事。所以,他们想先以穿上汉服这个媒介来引导人们学习文化。

  2007年,刘丹自己的电信公司开业了,他要求员工穿汉服上班。他的员工们都乐意这样,但是“刚开始时,特别不习惯,除非大家都一起穿。”小赵说,她当时就怕别人嘲笑,一个人肯定不好意思穿上这样的衣服上班,“大家都穿了,而且也习惯了,我们就越穿越敢穿了。”他们下班去吃午饭时,峨冠博带,行走于昆明街头,引来了许多市民的侧目。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者。一幢办公楼内的人看着这些穿汉服的年轻人,有人说“有作秀的嫌疑,不能接受”。有人说“完全不必穿成那样子嘛,心中有佛还怕佛不在吗?”有人更认为,不能把汉服简单地归结为华夏几千年文化的一种代表。

  说且由人说。秦俊是网络信息开发部的主管,他来自北京。在北京时偶尔会在大街上看到有人身穿汉服,后来他自己渐渐爱上了汉服文化,他一直渴望能穿上汉服“秀”一下。“不曾想,我来到古代人称‘南蛮之地’的云南,却实现了这个理想,还能天天穿汉服上班。”他说,汉服有300多种做法,任何场合都可以穿着不同样式的服装,穿上汉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宣传,这是他们的初衷也是他们的愿望。

  穿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一些员工还是没有穿了,一个是因为工作越来越忙,要去施工不方便,另外,小李则觉得:“学习汉文化的精髓比光穿上汉服更重要,于是脱了。”当然,其中一部分人也有一个约定,只要是每逢传统节日,一定要穿汉服。

  “我承认,穿汉服的也有许多人是附庸风雅的,觉得穿着漂亮。我也不反对这样的人穿汉服,但是,穿在他们身上如果体现不出文化的意味,比如走路的姿势、神态等,那岂不有点贻笑大方?”刘丹说,汉服本身具有浓厚的美学趣味,样式奇多,具有很大的扩展性。

  穿越到汉代秀一把

  不光穿汉服,刘丹他们还真把传统仪式做进了日常生活中。2008年,一位酷爱汉文化的陈姓大学老师请刘丹帮助他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婚礼。“我当时提出了前面就坐的人都要穿汉服,所有的仪式都要按照传统文化来做。”

  这样,拜天地、拜父母。沃盥,同牢,合卺,结发,将一个葫芦剖成两半,中间用红绳连起来,两人一起饮酒。一起吃一块牛肉。剪一缕男子的头发捆在女子的头发上面,再一起剪下来放在一个锦盒内,这就是所谓结发夫妻。一个小时左右,仪式未完之前,所有人不能吃东西,酒店也没有上食物。

  令刘丹没有想到的是,客人们竟然非常配合,意犹未尽,许多客人都说比俗套的婚礼感觉更好。“现代婚礼中的仪式不是很多,可我们这一个小时的仪式让人感觉到特别新鲜。”

  当然,也有人觉得,看着新鲜,但是主持人的文言文实在听不懂。他们更赞成现代婚礼的轻松喜庆,觉得太过隆重气氛也未免有些压抑。

  虽然看法各有千秋,也就是这一次婚礼后,刘丹俨然成了古代司仪,为新人们义务“穿越”了好多次这样的婚礼。之后,汉服协会的年轻人把汉服运动扩展得越来越大。

  他们抽出时间到云南各高校义务为学生们讲汉文化,秀汉服,还为孩子们做开笔礼、成人仪式。只要逢节假日,我们总是能看到一群身着汉服的男女出现在街头和公园,学校和庙堂。

  有5000多年历史的汉服,束腰加上宽袍大袖,女孩子将头发盘将起来,俨然一个古代仕女,男子呢?个个气宇轩昂。屋内洋溢着闲静和古典气息,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汉朝。这些飘飘长袍在脑海中是那么古远,又仿佛似曾相识。穿越时空的感觉一下子让人融入了历史长河中。“汉服只是一个载体,悠远的华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要复兴的。我们在中秋节这天穿汉服,就是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现在,在云南汉文化协会的帮助下,昆明的6所大学里都有汉服社,昆明的3所幼儿园也是汉服协会的合作单位。刘丹说,他的理念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件汉服,而是让人们从小就能知晓传统文化,教育他们读经、学国学,他们这些年也始终把这件事作为公益事业来做。“有求必应,只要能传承汉文化,我们都乐意啊。”刘丹计划今年在10所幼儿园挂牌,作为云南汉服指定教育单位。

  采访手记

  多元时代,我们在进行着任何一拍脑袋就能想起来的仪式,有时我们会认为身边这些玩汉服的是在作秀或炒作,不过在不屑时,仍然看张艺谋的电影,匍匐于他的仪式霸权里看红灯笼、皮影戏,被规模宏大色彩浓烈的一招一式所震撼。

  所以,生活中的一箪食一瓢饮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并非全无关系。邓建华 图为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UN6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