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快报报道了南京户部街附近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由于这里是在南唐皇宫范围内,所以,这个工地备受关注。
伴随考古的推进,这个工地的秘密也在慢慢揭开。昨天,记者发现,平整的工地上,白色粉笔把地面划成了很多块,每一块土层都不太一样。“那是宋朝的文化层,地面一块块不同颜色的泥土是磉墩。”专家透露,这些个头硕大的磉墩印证了一件事:南宋时期,这里是宋高宗赵构的行宫所在!而且,这个考古工地是一个主大殿。“这个考古发现非常重大,填补了一段重要历史空白,是新街口地段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快报记者 胡玉梅
粉笔勾勒出古代文化层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考古工地,看到探方周边都是高高的土堆。也许是为了赶进度,施工方的大型机械已经进入围挡,在考古探方不远处工作。围挡内,考古人员留下的探方平平整整,和上一次相比,这次又往下挖了不少。
只见地面上高高低低,表层都是粉笔圈出来的痕迹。细细看去,每一个圈出来的部分,泥土的颜色都不太一样。大多数泥土是黑褐色的,而圈出来的部分却是黄色的,而且有夯实的痕迹。
一位去了现场的专家说,别小看了这些圈圈,那些被划出来的地方,有自己的名字:磉墩。磉墩是干啥的?南京人对石柱础并不陌生,在南京明故宫一带,就有很多石柱础。而这个磉墩是放石柱础的,是为防止房子塌陷,让房子承重,特意开凿并夯实的柱坑。磉墩的大小,体现出一座建筑的气魄。因为,这是古代建筑的基址。
“一共发现了9个磉墩,每个直径在2.5米左右,深1.7米。这在宋代的文化层来说,非常罕见。”专家说,目前发掘到的部分正好是宋代的文化层,从磉墩的体积来看,宋朝时期,这里有一座等级非常高的建筑,而且是一个大殿!
这是南宋行宫的主大殿
时光倒流到南宋时期,昔日吞没南唐的那股霸气已经不复存在。南宋朝廷的日子也过得不爽,尤其是宋高宗赵构。赵构在称帝建立南宋的那一年,诏令江宁府知府修江宁城阙宫室,拟建为都。但金兵追到了江北,甚至攻到了江南,赵构躲到了杭州,于是把杭州当为国都。
南京文史学家薛冰说,宋高宗曾经三次到南京,第一次来,行宫还没有建成,第二次就已经建好了。“自建炎三年(1129)六月,高宗第一次入居行宫;到德祐元年(1275)二月建康城失陷,作为宋室御用的行宫,前后存世140多年。这当中,高宗三次驻跸行宫,总共加起来不到一年半。高宗之后的100多年里,南宋皇帝再没有踏进行宫大门。除了依制的日常守视和维修之外,行宫的大门似乎一直是紧锁着。”
专家说,南宋行宫是在南唐皇宫的基础上建设的。“南宋行宫,在规模、形制上仍然沿袭南唐都城旧制。虽曾多次增修加固,但规模未改。只是其内部布局与南唐宫城已是天壤之别。”
“南宋行宫的所在应该囊括了户部街部分。”一位考古学者说,因为户部街在当年行宫范围内,而且,磉墩这种古代基址是南宋行宫所特有的,从地面分布的磉墩密度来看,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主大殿。“这么大的磉墩,只有高等级的建筑才有,而且又在南宋行宫范围内,可以断定是南宋行宫的所在地。”
行宫下还藏有南唐皇宫?
南宋行宫位置多大?一位资深考古专家说,南唐皇宫有多大,南宋行宫就有多大。大体上是北至今羊皮巷、户部街一带,南到建邺路、白下路一带,西到今张府园小区,东到今火瓦巷一线,其中轴线与南唐皇宫相一致,大概就是现在的洪武路。
当时,南宋行宫内保留了南唐皇宫的南、东、西3门;行宫内由南门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宫门、殿门、朝殿、复古殿、罗木堂。行宫内有御马院、皇城司、天章阁、御辇院、学士院、资善堂、御酒库、御醋库……
南京就是这么一座有趣的古城,会不会这个南宋行宫大殿下还藏着南唐皇宫的遗迹?专家说,宫城相互叠压,这在南京是很正常的。“最上面是行宫,中间是南唐皇宫,最下面或许还有孙权的太初宫……”
只是,目前考古发掘的部分究竟是南宋行宫的哪一个大殿?专家说,因为目前考古面积只有300平方米,加上旁边又在抢着施工,因此没有办法看清楚这块地下的“真面目”。要是能够拓宽考古面积,把旁边已经拆迁的地块也考古下来,那么就可以在地下逐渐让南唐、南宋的那个“宫”复活。
链接
南唐皇宫那些事
南唐结束统治后,皇宫成为北宋时期的江宁府治所在地。公元1048年,江宁府治内失火,火起之时,时任府尹的李宥不知火因,以为是自己手下对其不满而发生兵变,竟未能组织救火。此举导致府治内南唐旧宫建筑几乎烧光。
南宋时期,宋高宗赵构在称帝建立南宋的那一年,诏令江宁府知府修江宁城阙宫室,拟建为都。后因金兵入侵,他被迫定都临安(今杭州),而将建康作为留都。
公元1275年,元军统帅伯颜率军由城南雨花台攻入建康府,进驻南宋建康行宫。文献记载,元朝营建大都后期时,彻底地拆了南唐旧宫城,将材料砖瓦运往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