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乌克兰家暴调查:女记者采访晚归却挨丈夫耳光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9月27日09:04

  “反家暴”海外调查

  近期,有关“家庭暴力”的话题再次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据报道,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日前表示,我国的“反家暴法”已纳入全国人大今年立法立项论证试点项目,立项论证工作计划将于10月开始,年底前完成。事实上,家庭暴力作为一大社会问题,在当今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此,本报将陆续推出一组“反家暴”海外调查,以飨读者

  本报驻基辅记者朱冬传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当今世界约有一半妇女都有过遭受家庭暴力的经历,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故意谋杀”发生在家庭这个“幸福的港湾”。然而,大多数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宁可数年忍受侮辱,也不愿“家丑外扬”,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正如有专家指出的,“结婚证不是家暴的许可证!(受害者)只有勇敢地站出来、讲出来,向警方和法律求助,才能避免成为家庭暴力的牺牲品。”

  而在斯拉夫民族的文化中,有关性别不平等的传统偏见根深蒂固。在此方面,基辅妇女权益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叶列娜表示,“在现实中,难道我们不是一直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教育我们的女孩子从小就准备成为牺牲品吗?”

  女记者采访晚归却挨了丈夫一记耳光

  从外表看起来,尤莉娅要比自己的实际年龄小许多,但她木讷的眼神却透露出她真实的年龄和所经历的沧桑,她总是怀着敌意看待身边的人们,并时刻准备反击。因为,婚姻和家庭暴力给她带来的伤痛实在太深、太大。

  尤莉娅和其前夫是同学,二人在一所工程技校相识,但很难说是相爱,因为她的母亲干预了她的恋情。小伙子叫尼古拉,他对尤莉娅百般殷勤讨好,也博得了未来丈母娘的欢喜。尤莉娅的母亲经常对女儿唠叨:“你可要明事理,千万别错过机会。”于是,年轻的尤莉娅不久后仓促出嫁。

  二人婚后,尤莉娅搬到尼古拉的家乡城市,并在当地电视台找到了一份秘书工作。在这座陌生城市,尼古拉是她唯一的亲人。于是,尼古拉开始利用她对自己的依靠,并逐渐将这种“依靠”变为“依附”和“附属”。尼古拉会将她的上下班时间精确计算到分钟,如果稍有晚归,便会刨根问底。很快,尤莉娅感觉到自己的婚姻并不是甜蜜的,这个家庭并不是幸福的港湾。后来,尼古拉的猜疑更是超出尤莉娅的想象。

  一次“三八节”期间,尤莉娅从单位带回一束雪花莲,丈夫追问是谁送的,她不停地解释说,是单位给所有女性职工送的礼物以示节日祝贺,可尼古拉就是纠缠不放。当尤莉娅回到娘家,她第一次表示出要离婚的想法。可母亲却说,“你断了这个念头吧,现在,你的丈夫就是你的家。要学会忍耐,我和你爸爸不就是这样凑合着过到今天的”。这让尤莉娅在无奈的同时,感觉到生活就像是沉重的枷锁和桎梏。

  不久,电视台领导发现尤莉娅的才干,便将她调到记者部。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工作的调动却成为家庭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导火索,并进而发展为家庭暴力。一次,因采访比平常稍晚回家,她挨了丈夫一记耳光,但为顾及面子,她选择了忍气吞声。不料,拳打脚踢此后便成为她的“家常便饭”。

  尤莉娅执意收拾东西要离开这个家,但在丈夫的请求宽恕下,心地善良的她还是被软化了。不久后她怀孕了,她以为新生命的孕育和降生将会改变尼古拉的暴戾脾气,不料尼古拉却说,“我们不需要小孩,一定要做掉”。面对丈夫的冷酷和绝情,尤莉娅在绝望中去医院做了流产。当她走出医院大门时,她感觉自己的全身都被掏空殆尽,不仅胎儿没有了,自己的一颗心也被掏走了。第二天,尤莉娅便决然提出离婚,留下一张纸条,只身投奔到了奶奶家。但她的煎熬并未就此结束,为了躲避尼古拉找上门来,她只得像打游击式的东躲西藏,时常留宿在一些好友家里。直到3年后,尤莉娅的恶梦才最终结束。

  20种“家暴”恶行被纳入刑法制裁范围

  根据2010年12月乌克兰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资料,乌克兰68%的妇女曾遭受家庭暴力。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然是当下乌克兰社会最为尖锐的问题之一。全乌妇女组织主席叶琳娜说,根据2010年底乌克兰家庭青年体育部的统计,当年有关部门共收到正式家庭暴力申诉82000起,其中由妇女提出的有74563人,由儿童提出的有714人。

  原乌克兰家庭青年体育部长萨福林介绍说,乌近些年家庭暴力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为71000起,2009年为79000起,2010年为82000起。而且,相信肯定还有不少没有被“抖露”出来。毫无疑问,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大都是妇女。有统计显示,乌每年因家庭暴力死亡的妇女约有1000人。乌内务部的统计显示,家暴中的施暴者有94%为男性。家庭已然成为妇女遭受痛苦的一个根源,这不能不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悲哀。

  据乌克兰基辅穆德雷法律大学专家安•赫利斯托瓦娅介绍,乌克兰是东欧国家及独联体内第一个完成预防家庭暴力立法的国家。2001年11月,乌议会通过了《预防家庭暴力法》,现已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有关预防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

  具体说来,首先是乌克兰《宪法》保障人人生而平等,男女平等,不得有性别歧视;其次是多次修改的乌克兰刑法典。现在,包括对亲近的人使用家庭暴力,也被纳入刑法制裁范围,并详细列举了20种暴力的刑事责任;第三,《刑事诉讼法》中规范了家暴案件中上诉法院和刑侦机关的程序等;第四,《行政处罚法典》中增加了针对家暴的行政处罚措施。2003年5月,《行政法修正法案》对行政违法提高了家暴行为的处罚力度,规定处罚三倍的最低收入或相应的社会劳动一个月并连带扣罚20%的工资;第五,《预防家庭暴力法》作为专门的立法调整家庭暴力及相关问题的法律关系。2001年11月,乌出台了《预防家庭暴力法》。2002年4月,乌内务部制定了落实法规,即《施暴人登记和注销管理规定》;第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家庭暴力和家暴现实威胁的申诉和报告的审理规定;第七,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规定,不但对家庭暴力及暴力种类进行了法律界定,而且还明确了政府职责,这其中最主要的法律便是《预防家庭暴力法》。

  施暴者将被处以五天以上拘留

  总体说来,《预防家庭暴力法》及后来的修正案从两个方面对家庭暴力进行了法律界定,一个是家庭及家庭成员的范畴;另一个是暴力的类别。修正法案删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诱发行为”条款,即删除了因受害人的行为导致或诱发了暴力行为的产生责任在自己的规定。比如,因一些小事夫妻双方产生口角,喋喋不休或是咄咄逼人的妻子不依不饶,激怒了丈夫“出手”;再如,酩酊大醉的丈夫回到家里,妻子见状破口大骂,丈夫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激怒后拳脚相加。

  以往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当接到家庭暴力报警后社区警察赶到事发现场,发现或认为是因为女方的挑衅诱发了暴力,此时,警察不但不会保护受害人,还会向其提出警告,不允许再有挑衅行为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现在的修正案中,除了将施暴者列入暴力黑名单登记在册外,还会对其处以五天或五天以上的拘留。

  此外,修正案还提出“施暴人”的法律概念,并将家庭暴力形式界定为四种:身体暴力、心理暴力、经济暴力和性暴力。修正案还提出了家庭人员的五种概念:婚姻关系的夫妻;不构成婚姻关系的同居者;血缘关系的亲生子女;非血缘关系的寄养或是受监护的人;住在一起的有宗亲关系或非宗亲关系的人员。

  赫利斯托瓦娅还提醒说,尽管乌立法中关于家庭人员的概念比较明晰,但还应扩大范畴。在此方面有一个案件较有代表性:一个名叫塔尼娅的女孩提出家庭暴力申诉,她说,自己和一些小伙伴同住在一个夏季用的厨房里,她父亲和爷爷则住在院内的另一间屋子里,塔尼娅指称大人们对这些孩子实施了家庭暴力。法庭调查后认为,虽然他们同住在一个院落,但没有共同的生活,于是,因没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事实而结案。但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家庭人员范畴还包括同主人住在一起的保姆、司机、园丁、保安等。根据司法实践,现在有人提出,对施暴者丈夫的罚款,只是从左边的口袋装进了右边的口袋,仍属于家庭的共同财产,所以建议罚金措施改为社会劳动60小时或拘留数天。

  政府出资设立家暴受害者的“安全小岛”

  法律除了惩治功能外,还有行为导向和保护功能。因此,构成乌克兰的《预防家庭暴力法》的制度中,除了界定家庭暴力和惩治家庭暴力犯罪行为主体的施暴人,还包括了要对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和施暴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司法救助等多个方面。

  有关预防家庭暴力的系列法律还明确规定,预防家庭暴力的责任部门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各级警务部门、具有监护权和管养权的一些专门机构、救助中心收容所以及医疗社会康复中心。形成一个国家救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个人社团为补充的三管齐下的救助机制。收容所可依法“由当地政府部门、自治部门、企业和单位、福利基金和个人等建立”。

  2002年4月,乌内务部制定了落实《预防家庭暴力法》实施的规定,对施暴人进行登记和注销管理。乌内务部主管预防家庭暴力,具体由社区警备工作室和未成年人刑事警察实施,并正式提出要杜绝以往政府部门“不作为”、“不介入”的消极态度,因为公权部门的这种漠视行为只会助长家庭暴力的不断泛滥。

  现在,乌政府已出资在全国22个行政区域建立救助中心和收容所,暂时收留受到家庭暴力伤害或由于离婚、分手等原因造成的“无家可归者”,并免费向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心理医生的有效治疗和法律专家的建议和帮助。比如,位于基辅诺沃达尔尼茨卡娅街26号楼就是基辅妇女工作中心,它向所有因受家庭暴力而出走的妇女免费提供心理治疗和法律咨询服务,提供住宿,并严格保密。这是一个绝对的“安全小岛”,受害者可在此被庇护一至三个月。寓所有厨房、洗衣房、电视、卧室,甚至可带自己的小孩一起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的家庭暴力救助中心也向施暴者提供服务,实施矫正计划,从心理学和行为学上对其实施治疗。

  据乌妇女保护社团负责人亚•盖达尔介绍,除了政府建立的中心外,还有约40多个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建立的专门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危机中心、9个家庭暴力医疗社会康复中心,乌全国每年约有2000人暂住收容所。

(责任编辑:UN01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