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湖南湘潭、邵阳、永州选出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李志宏 湘潭
2011年09月29日04:09

  陈三新当选湘潭市委书记

  本报湘潭讯 昨日下午,中共湘潭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湘潭市委常委、书记、副书记。陈三新当选为湘潭市委书记,史耀斌、蔡建和当选为市委副书记。

  当选的湘潭市委常委有11人,分别是:陈三新、史耀斌、蔡建和、周放良(女)、李江南、彭雁峰、吴长生、廖国锋、张建平、谈文胜、杨亲鹏。

  昨日,张建平当选湘潭市纪委书记。

  陈三新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第一,要肩负起重大使命,要大力改革创新,大步推进工作。第二,要落实好为民宗旨。第三,要维护好班子团结。第四,要做好廉洁自律表率,要把清正廉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

  记者李志宏

  湘潭目标:率先统筹城乡发展

  本报记者李志宏 湘潭报道

  在未来的五年中,湘潭市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将带领湘潭人民踏上“率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湘潭”的征程。

  什么是“幸福湘潭”?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以“富裕湘潭”、“宜居湘潭”、“文化湘潭”、“法治湘潭”作为注解。

  关键词一:富裕湘潭

  加速转型发展,建设富裕湘潭。为此,湘潭市将努力实现四个倍增: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倍增,达到2000亿元;财政收入倍增,达到2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倍增,达到1800亿元;居民收入倍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四万元、两万元。

  陈三新说,在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上,湘潭市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效率提高同步。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收入水平。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增加财产性收入。要扩大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关键词二:宜居湘潭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宜居湘潭。到2016年,城市化率达到65%,万元GDP能耗下降20%,森林覆盖率达到4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文明、节约、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陈三新表示,在未来的五年中,湘潭市将以一江两岸为重点,加快推进湘江风光带、九华新城、昭山新城、万楼新城、雨湖新城、荷塘物流新城建设和雨湖旧城改造。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长株潭城市外环、城际铁路、沪昆高铁九华站、湘潭火车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启动后备水源地的选址、立项和建设等。

  关键词三:文化湘潭

  突出特色发展,建设文化湘潭。推动以红色文化为主体,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2016年,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一批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

  陈三新提出,要以超常规的举措,把韶山建设成为红色文化圣地、城乡统筹样板、率先富裕示范和精神文明家园。引进建设一批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文化旅游项目,以投资的大增长拉动经济的大发展。以改善交通、畅通人流为重点,抓好韶山核心景区环境改造、沪昆高铁韶山站等项目建设,打造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第一品牌。

  关键词四:法治湘潭

  坚持和谐发展,建设法治湘潭。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努力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人人守法,营造社会更加开放民主、制度更加科学健全、行政更加公开透明、行为更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

  陈三新强调,要牢牢把握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这个核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把优质高效服务贯穿于管理和执法全过程;要牢牢把握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个关键,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司法工作规范,形成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司法工作机制等。

  童名谦当选邵阳市委书记

  本报邵阳讯 昨天上午,中共邵阳市第十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邵阳市委常委、书记、副书记,童名谦当选为邵阳市委书记,郭光文、张亦贤当选为市委副书记。

  当选的邵阳市委常委有11人,分别是:童名谦、郭光文、张亦贤,(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王长忠、王邵刚、李荐国、张殿文、周国利、周符波、彭亚军、鞠晓阳。

  昨日,张殿文当选为邵阳市纪委书记。

  新当选的邵阳市委书记童名谦发表讲话,勉励新一届市委科学谋事、为民办事、扎实做事、团结共事、清廉干事。他强调,邵阳各级各部门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局面。

  记者徐海瑞 通讯员马永忠

  邵阳目标: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徐海瑞 通讯员马永忠 邵阳报道

  “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正当人们忙着计划去哪儿旅游休闲时,湖南崀山恒源国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昀却在发愁。

  经历了中秋小长假的人流激增,王海昀担心的是,大量自驾游客的到来,会导致崀山景区停车难。为此,他特别请邵阳市新宁县旅游产业化领导小组发布公告,决定在10月1日至6日黄金周,凡乘坐小车的游客,一律在指定的停车场内免费停车。

  崀山旅游的火热,只是邵阳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年产值过亿企业将达170家

  一直以来,邵阳都是公众印象中的“欠发达地区”,这也让邵阳人心中有着一股劲儿要努力向前。邵阳市委书记童名谦明确提出,今后五年,邵阳将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奋力后发赶超,打造山川秀美、文明开放、幸福安康的新邵阳。

  按照这样的目标,邵阳综合实力将在全省位置前移,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十一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届时,邵阳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50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70家、过十亿元企业20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以上。

  在邵阳引以为傲的生态人文建设方面,各项指标也将明显提升。其中,森林覆盖率达到60%,单位GDP能耗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同时大力发展以崀山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实施清洁工程,美化人居环境,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崀山的品牌效应,发展以崀山、南山、云山、黄桑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发展以市区八景、魏源故居、蔡锷故居等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旅游,发展以隆回花瑶、绥宁四八姑娘节、城步山歌节等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旅游,把邵阳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每个乡镇都有公立示范幼儿园

  今后五年,邵阳将是实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民素质普遍增强。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平安建设取得成效,建成省级法治城市。

  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先行,建成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成邵安、邵坪、洞新、武靖、新白、娄新、包茂等高速公路,做好张崀、武安、洞溆、邵金、永新、城贝等高速公路启动工作,协调推进新兴高速公路建设,新改建国省干道38条,改造所有县乡道,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抓好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消防、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市政工程,抓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和红旗渠风光带建设。

  针对市民最为关心的教育和卫生事业,邵阳将实现每个乡镇和办事处要办好公立示范幼儿园,基本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邵阳将加强市县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市中心医院异地扩建为龙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格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提高疫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张硕辅当选永州市委书记

  本报永州讯 昨天上午,中共永州市第四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张硕辅当选为永州市委书记,龚武生、唐松成当选为市委副书记。

  昨日,董石桂当选为永州市纪委书记。

  新当选的永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在与同志们共勉时指出,一要坚持勤奋学习,致力解放思想;二要坚持第一要务,致力赶超崛起;三要坚持以民为本,致力改善民生;四要坚持转变作风,致力实干兴业;五要坚持团结民主,致力凝聚合力;六要坚持廉洁从政,致力风清气正。

  张硕辅强调,未来五年是永州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永州赶超崛起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备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赖和重托,努力完成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永州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记者李柯夫 通讯员左亚军

  永州目标: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本报记者李柯夫

  通讯员左亚军 实习生彭峭 永州报道

  18年前,益阳妹子刘桂兰只身前往广东东莞打工,从一家台资服装企业的最底层做起,每个月能拿到600元钱。

  18年后,她仍在这家服装厂,不过已经变身为该公司在永州新工厂的厂长,月薪5000元左右在当地,这是个令人羡慕的数字。

  她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永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发展之路。“永州要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总抓手,强基础、兴产业、建新城,努力打造现代工业城市、湘粤桂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永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说。

  打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随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我省唯一与两广接壤、距离东盟最近的永州,就此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商务部授予永州“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永州建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排头兵和对接东盟的桥头堡”。

  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丰硕的招商引资成果。目前,该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延伸了长丰汽车等一批优势企业的产业链条,提升了冶炼、水泥制造、造纸等传统产业,发展了电子、光伏等新型产业。目前,全市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占到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产值占到规模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永州市还被商务部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张硕辅表示,要全力推动产业承接由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未来五年完成十件大事

  张硕辅表示,到2015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超过13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永州提出,未来五年要做好十件全市人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大事:建设好三个国家级产业园,将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建成国家级加工贸易区、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成全国一流农业科技园区;完成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建成湘粤桂省际交通枢纽;建成广汽长丰20万台轿车生产线;开展“五城同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抓好湘江潇水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速新农村建设,建好一批生态旅游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五年引进2000名以上高级人才。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变市民

  “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张硕辅强调,要健全财政投入“三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进农村主要巷道硬化、农村便民超市、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五个全覆盖”。一句话,要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城市生活。

(责任编辑:UN6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