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0月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天是我国《献血法》实施13周年。从完全依赖单位计划指标采血到街头无偿献血逐渐占据半壁江山,这13年正是上海这座城市公民意识的成长期。
然而,近日卫生部门发布的一项街头献血人群调查报告却引来争议不休:申城街头献血者七成为外来农民工,本地白领和知识阶层几乎很少参与这一公益活动。“上海人用血、农民工献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现实窘境?
献血要瞒着家人 奉贤南桥环城东路上的值勤交警袁野是一名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在上海南站、人民广场担任过献血服务义工。在他的记忆中,登上街头采血车的献血者中,身份证以310(表示上海户籍)开头的人还不到三成。
也就是在这不足三成的本地献血市民中,发生了不少令袁野难以忘怀的事。有一段时间,几名经常来献血的大学生为了瞒着父母,不敢把献血证带回家,由袁野来代他们保管。“最多的时候,我帮别人代存了十几本献血证。”
西南某区血液管理部门近期也作了一项内部统计,发现该区经常献血的2万多名志愿者中,竟然有超过90%是外来农民工,其余不到10%的本地市民以大学生、中年人和医务工作者为主,几乎很少白领或知识阶层。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献血曾遭遇家庭反对,约40%的中年人是瞒着家人献血的。
快乐的农民工“献血哥” 杨以桥,被网民亲切地称为“献血哥”,是一名靠收破烂为生的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至今,他已为上海贡献了35000毫升热血。在袁野的眼中,很多热心献血的农民工和杨以桥有着一个共同点:纯朴。
“他们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广交朋友,并且从中找到了真正的成就感和快乐。”袁野说。
闵行区献血促进会副会长宋琪分析指出,不少农民工对包括献血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抱有普遍的热情,他们期望以此来融入这座城市,获得真正的社会认同,也因此获得更多的社会保障。“不少农民工的家人经常来沪看病,一旦需要手术用血,可以获得免费用血指标,这一点对他们也是莫大的鼓励。”经常有农民工告诉宋琪,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真正的强者,这是一种强大的信念。
变味的单位献血奖励 街头无偿献血制度在我国是一种发端于大城市的文明的产物。然而当下为了完成献血指标,一些企业不断提高献血员工的补贴标准,有的高达一次数千元。相比而言,参加街头无偿献血,每次只有一瓶牛奶和一包饼干。在悬殊的利益对比中,一些市民作出了另外选择。
这一问题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由上海献血制度带来的现实尴尬占据全市供血一半来源的单位计划指标献血模式,在实践中正逐渐变味。当下,为了完成献血指标,一些企业不断提高献血员工的补贴标准,有的高达一次数千元。相比而言,参加街头无偿献血,每次只有一瓶牛奶和一包饼干。在悬殊的利益对比中,一些现实的市民作出了“理智”的选择。
“确实有不少白领在登上献血车后,听说是无偿的,扭头就走。”志愿者袁野指出。
专家指出,此种趋利性心态将使公益付出染上异样的色彩。据此,近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呼吁,让公益的回归公益,企业献血应尽早取消奖励补贴,同时逐渐以无偿献血来替代计划采血。在一座城市迈向文明的路途中,每一个企业和个人都不应置身事外。
(责任编辑:UN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