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美法加免疫研究获诺奖 破免疫系统激活关键原理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任海军
2011年10月04日09:21
布鲁斯·博伊特勒

  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以免疫系统研究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3日认定,本年度3名获奖者“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三人分享奖金

  尽管3人分享荣誉,3人所获奖金不相同。

  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博伊特勒和霍夫曼获二分之一奖金,而斯坦曼获另外二分之一奖金。

  奖金总计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

  3人所为构成“合力”,对开发新型疫苗以及增强疫苗作用至关重要,不仅针对传染病,而且针对癌症。

  传统意义上,疫苗的作用,在于预防。

  而以3人所获研究成果为基础,新型疫苗着眼于以新颖手段治疗癌症,获称“治疗性疫苗”,旨在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发起“攻击”。

  另外,他们的成果有助于治疗一些炎症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

  两道防线

  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所作贡献,是认定免疫系统中的“受体蛋白”,可确认微生物侵袭并激活先天免疫功能,构成人体免疫反应的第一步。

  斯坦曼所作贡献,是发现免疫系统中的“枝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反应、即以自身调控方式适应并清除体内微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构成免疫反应的后续步骤。

  依照评审委员会的解释,科学界所理解的人体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而人体免疫系统中受体蛋白和枝状细胞的作用,分别对应于先天和后天,相当于两道“防线”。

  三名科学家没有在一起共事,而依相关论文发表先后,斯坦曼最先,1973年;霍夫曼其次,1996年;博伊特勒最后,1998年。

  推进医学

  博伊特勒1957年出生,现任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基因学和免疫学教授。他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研究,以实验鼠为对象。

  霍夫曼1941年出生于卢森堡,现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主持一家实验室,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他当初的研究,以果蝇为对象。

  斯坦曼1943年出生,现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免疫学教授,同时主持免疫学和免疫疾病中心。他的获奖研究,涉及细胞类型。

  他们的成果,成为后续研究的依据,应用前景集中在医学领域。

  12月10日,即诺奖基金会创始人、已故瑞典工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忌日,获奖者将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徐勇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链接

  斯坦曼已于获奖前3天去世

  新华社华盛顿10月3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洛克菲勒大学3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荣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该校教授拉尔夫·斯坦曼已于3天前逝世,享年68岁。由于诺贝尔奖通常不授予已故人士,因此,今年授予斯坦曼的奖项是否被取消目前仍不清楚。

  “我很遗憾地告诉你,斯坦曼教授已于9月30日逝世了,”洛克菲勒大学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女新闻官向记者表示。

  洛克菲勒大学的官网随后发布的声明也证实斯坦曼教授已逝世。声明说,斯坦曼教授4年前被诊断出患了胰腺癌,利用他自己设计的以树突细胞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其寿命得到延长。

  “洛克菲勒大学很高兴诺贝尔基金会认可了拉尔夫·斯坦曼做出的有关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发现,”洛克菲勒大学校长拉维涅在声明中说,“不过,这则消息对我们来说是苦乐参半,因为我们今天早上刚从拉尔夫的家人处得悉,他在与癌症长期斗争后已于几天前逝世。”

  拉维涅表示,斯坦曼的研究为至关重要的免疫学领域的很多发现打下了基础,革新了治疗癌症、传染性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紊乱的方式。

  斯坦曼1943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68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自上世纪70年代起,斯坦曼加入洛克菲勒大学。

  斯坦曼的女儿亚历克西斯·斯坦曼在声明中说:“父亲多年的辛勤工作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我们都深感欣慰,他的一生贡献给了工作和家庭,值得我们爱戴。”

  背景资料

  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览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责任编辑:UN60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