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11年诺贝尔奖 > 诺贝尔奖消息

美澳三科学家获物理学奖 自称兴奋得像子女出生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10月05日05:24
索尔·珀尔马特,52岁,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于1988年开始研究超新星。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宣布,物理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珀尔马特获二分之一。
索尔·珀尔马特,52岁,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于1988年开始研究超新星。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宣布,物理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珀尔马特获二分之一。

布莱恩·施密特,44岁,出生于美国、拥有美澳双重国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94年开始研究超新星。他和其研究小组成员亚当·里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二分之一的奖金。
布莱恩·施密特,44岁,出生于美国、拥有美澳双重国籍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94年开始研究超新星。他和其研究小组成员亚当·里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二分之一的奖金。

亚当·里斯,42岁,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太空探测科学研究所天文学教授,是施密特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施密特的小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施密特分享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二分之一的奖金。
亚当·里斯,42岁,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太空探测科学研究所天文学教授,是施密特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施密特的小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施密特分享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二分之一的奖金。

2009年,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从左至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资料图片)
  2009年,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从左至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资料图片)

  美国人索尔·珀尔马特和亚当·里斯以及持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布莱恩·施密特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4日评介,这3名获奖者“研究几十颗处于爆炸状态的恒星,即‘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扩张过程中,扩张速率不断加速”。

  据新华社电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内,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地时间4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揭晓。

  珀尔马特、里斯和施密特的研究对象,是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演化后期伴随星核与星壳分离出现的一种现象,即超级规模大爆炸。

  这些恒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8至25倍,以超新星爆发方式结束“生命”,而恒星外侧气体包则高速抛离,所显现的绝对光度可超过太阳光度100亿倍。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首先发现了星体间距离不断变大的现象,并提出宇宙膨胀理论。这一发现导致俄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大爆炸理论”,他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约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个极小体积、极高密度的点,而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断膨胀。

  1998年得出结论:宇宙膨胀速度不断加快

  多年来,天体物理学界一直认为宇宙是在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膨胀,直到这三位科学家开始了对超新星的观测。

  此次获奖的珀尔马特和施密特分别领导两个研究小组,用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对准了一种“Ia型超新星”。这种超新星是由密度极高而体积很小的白矮星爆炸而成。

  由于每颗“Ia型超新星”爆发时质量都一致,它们爆炸发出的能量和射线强度也一致,因此在地球上观测“Ia型超新星”亮度的变化,可以准确推算出它们和地球距离的变化,并据此计算出宇宙膨胀的速度。

  两个研究小组总共观测了约50颗遥远的“Ia型超新星”,并于1998年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是恒定的,也不是越来越慢,而是不断加快。

  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据新华社电 这个发现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为“震动了宇宙学的基础”。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则认定,3名获奖者所获研究结果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近一个世纪,一种公认看法是,宇宙正在扩张,是大约140亿年前‘大爆炸’的结果。”“不过,发现宇宙扩张正在加速,令人惊异。”

  评委会介绍说,“如果扩张继续加速,宇宙将以冰冻状态终结。”

  另外,3人的研究,确认了最初由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理论,即他称之为“宇宙学常数”的理论。

  1998年,珀尔马特主持一个研究小组,施密特则主持成员包括里斯的另一个研究小组。两个小组各自努力,相互“竞争”,而观测结果可谓“不约而同”。

  评审委员会宣布,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珀尔马特获二分之一,施密特和里斯获另外二分之一。

  施密特获奖后感言:

  兴奋得“像我的孩子们出生”

  据新华社电 施密特现年44岁,美国出生,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持超新星搜寻小组。

  对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施密特在接受瑞典SVT公共电视台电话采访时说,那种兴奋感觉,“有点像我的孩子们出生”。

  他承认,知道获奖消息最初半个小时,他“确实激动,两腿膝盖发软,一定程度上因为这种(获奖)情形而吃惊。”

  “我没有期待(获得诺奖)……我猜想,对一些事情,大家会期待,却多半不会发生,而这(诺贝尔奖)就是其中之一。”施密特说。

  珀尔马特52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持超新星宇宙学项目。

  里斯42岁,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太空探测科学研究所任天文学教授。

  过去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他们在2004年制成石墨烯材料。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被普遍认为会最终替代硅,从而引发电子工业的再次革命。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获奖是由于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而两位美国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是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

  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奖。

  2005年: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3年: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UN01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