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中国如何打破南海新“合纵”

作者:陶短房
2011年10月08日15:40

  中国如何打破南海新“合纵”

  【作者】陶短房 (本报特约评论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近来,南海局势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一再呼吁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一对一协商”原则或阳奉阴违,或公开抵制,前者引入早已跃跃欲试的印度,又是联合海军演习,又是签署合作开发南海石油协议,后者则联美、联日、联东盟,急欲将南海主权争端国际化、复杂化的态度溢于言表,“给南海改名”、“菲美菲日军事合作”、“东盟南海分区开发”之类招数可谓花样翻新,隔三差五便热闹一把。

  在南海出现了新的合纵局面:越南与印度走近,菲律宾拉日本入伙。对中国而言,如何应对这种新局面,是当前急需思考的课题。

  首先,应判明形势,分析这些“合纵”何为虚,何为实。

  越南、菲律宾是“合纵”的主导方,南海利益对它们而言关乎战略利害,既不愿退,在其国内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也不能退,“合纵”对以小搏大的它们而言,是唯一的希望所在,不论中国做什么、说什么,它们该怎样还会怎样,对此,不应抱任何幻想。

  美国是近年来南海争端国际化的始作俑者,维持在远东的军事存在,尽可能将中国封堵在近海,是其战略目的。而日本、印度的搅局,则更多是希望借此“围魏救赵”,减缓东海、西藏方向和印度洋方向的压力,它们和中国存在更多、更全局性的利益关系,会择利而动,也会知难而退;至于东盟其他国家和澳新等,大多和中国并无利害冲突,相反还有许多互利关系,卷入南海问题,主要因为伙伴、同盟等因素,对于南海问题国际化,它们并无太大积极性。明白了“合纵”的虚实,才能对症下药,各个解决。

  其次,如何对症下药?

  必须看到,“合纵”的声势虽大,基础却并不牢靠:美、日有心有力,但不会做赔本买卖,更不愿真的全方位与中国闹僵;印度是一个雄心万丈、处处想和中国“比一比”的新兴大国,却也是个效率低下、决策冲动性强的不成熟大国,其在南海显示海军力量,在和平时期并无战略意义,无法实际威胁中国航线安全,更无益于保护自身的航运利益;越南、菲律宾看似强势,实则各有心腹事,前者既担心漫长中越陆地边境安全,更担心“和平演变”,后者内忧外患重重缠身,本就是“虚不受补”的孱弱体质,强作“合作”主盟,便仿佛馄饨店摆大席——力不从心,事实上近期它一连串大动作,并未换来如期的回报。说到底,自身实力不济,“合纵”也便底气不足。

  基于以上判断,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必须敢争议、能开发。

  争议可以搁置,但“搁置争议”不等于“搁置主权”,不等于不敢理直气壮地捍卫自己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和话语权,你不敢坚持你的立场,别人就敢于用他们的立场,去试探你的底线。惟有在原则问题上划明“不可逾越的红线”,并展现出自身具备维护这条红线的实力和决心,才能让相关各方权衡利弊,变得慎重起来,才能让大多数“合纵”泯灭于无形。

  南海周边国家大多并不具备开发南海资源的能力,而在这方面,中国自身的实力也不强,连“自主开发”、“争议开发”都做不到,“共同开发”便注定成为一句空话。当务之急,是迅速具备、加强自身开发南海资源的能力,并谨慎积极地在南海地区开始实质性自主开发,惟有向周边各国和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仅具备自主开发南海资源的权力,也具备这种技术、能力和勇气,还具备保护南海开发的实力。惟如此,方能掌握南海主权争议的制高点、主动权,让“合纵方”陷入被动。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