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北京打工子弟爱上“集装箱乐园” 在此上课玩乐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1年10月09日01:49

  十几个色彩艳丽的集装箱,矗立在灰暗杂乱的黑桥村,成为这个京郊村庄的一道风景。对于这里的打工子弟来说,那些大红大绿的集装箱,就像一个个充满魔力的百宝箱,让他们放学后的期间充满快乐,不再空虚和危险。

  这个“集装箱乐园”是打工子弟爱心会的一个社区项目,免费向打工子弟开放,集装箱里面像教室一样,有桌椅黑板,有志愿者老师,放学后的孩子可以做作业、看课外书;集装箱外面是运动的天地,可以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做游戏。

  打工子弟爱心会专注打工子弟的课堂之外,为打工子弟提供社会类和教育类服务,目前已在北京设立4家活动中心,在上海有一家。

  为什么要使用集装箱充当教室?爱心会的工作人员说,因为打工子弟聚集的社区不断拆迁,他们的“集装箱乐园”可以随着打工子弟的搬迁而搬迁,永远跟着打工子弟走。

  黑桥村:有个打工子弟“集装箱乐园”

  十几个大红大绿的集装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一个宽阔的院子里,远远看去,像一处儿童摆放的彩色积木。集装箱的艳丽色彩,与附近民房的灰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每个集装箱都改成教室的样子,有门有窗户,里面有桌椅、黑板、日光灯,院里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放学的时间到了,许多孩子背着书包跑了过来,跑进他们的集装箱教室,坐到自己的座位,打开书包做作业,要是他们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随时请教这里的志愿者老师。

  今年21岁的李在洋是黑桥“集装箱乐园”的一名员工,负责场地协调、纪律维持,接受家长的咨询。原籍河南的他曾经在打工子弟学校读过书,大学毕业后,他怀着对打工子弟的特殊感情,成为打工子弟爱心会的成员,每天和这些异乡的孩子们在一起。李在洋是一名全职的员工,而志愿者老师多是北京市里的大学生、青年白领,他们如果到这里开展活动,要连续一个星期每天下午按时赶到,以维持孩子们课外辅导项目的连续性。

  孩子们做完作业后,便一个个飞跑着到器械储藏室领取运动器械,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发放,孩子们押上自己的学生胸卡,便可以如愿地领到篮球、羽毛球、跳绳、乒乓球、象棋、围棋等。一会儿工夫,本来安静而空旷的院子热闹起来,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小声说话的、大声喊叫的、开怀大笑的,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

  五六个男孩在乒乓球台的旁边玩耍,记者询问他们都来自哪里,结果是天南地北隔得很远。“我老家是河南的”、“我老家是东北哈尔滨的”、“我老家是河北的”……他们有的来四五年了,有的刚来北京一两年,普通话还不是太好,但他们聚在一起打乒乓球、玩耍,一点儿也没有陌生的感觉。

  看得出来,这些孩子们在“集装箱乐园”是非常开心快乐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在远离老家的陌生都市,他们在“集装箱乐园”有了放松玩耍的伙伴。

  孩子们在集装箱教室做作业的时候,空旷的院子里有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独自玩耍,后来从志愿者老师的手里领到一副五子棋,又独自在院子里摆开、落子,不与人说话,也不与他人一起玩。志愿者老师知道他姓朱,他的哥哥、姐姐都在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上学,放学后带着他到“集装箱乐园”来玩。可能因为爸爸妈妈太忙,三四岁的小朱习惯了独自玩耍。

  随后,记者到篮球场找到了小朱的哥哥,认识了这一家三个小兄妹。他们的爸爸在附近的工地打工,妈妈也曾在工地上干过活,哥哥朱智民今年12岁,妹妹朱慧8岁,弟弟小朱叫朱军民,今年才4岁。哥哥朱智民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们是四川振龙的,已来北京两年了。原来没地方玩,这个集装箱乐园建成后,我们每天放学都先到这里,做作业,打球,然后再回家”。记者夸他的普通话说得好,朱智民笑着说,“这是我来北京后学的。我要是不来北京,普通话也说不了这么好”。说完,朱智民又跑着打篮球去了,妹妹朱慧又去跳绳了。

  一位程女士领着5岁的儿子在“集装箱乐园”玩耍,她告诉记者,“我们是重庆的,在这里打工。现在大人打工经商都挺忙的,没时间照看孩子,有了这个‘集装箱乐园’,孩子们有了结伴做作业、玩耍的地方,非常好。”

  程女士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许许多多的打工者带着孩子出来,可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每天忙到很晚才回家。这些来自异乡的孩子们放学便没人管了,独自在家写作业,或者孤独地玩耍,缺少孩子应有的快乐和笑声。自从村里有了“集装箱乐园”,这些外地孩子们单调、孤独、没有色彩的生活一下子变了,放学后的他们有了志愿者老师的照看,有了可以一起游戏的伙伴,有了读书写作业之外的更多乐趣。

  打工子弟爱心会:专注于打工子弟的课堂之外

  这个“集装箱乐园”是打工子弟爱心会的一个社区项目。打工子弟爱心会是由美国人何乐2006年发起的一家公益机构,将来自全球的志愿者通过网络招募来到这里,教这些打工子女英语或计算机,开展各种活动。

  据打工子弟爱心会工作人员申雅静、谢颖芝介绍,打工子弟爱心会的服务对象就是打工子弟,他们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使命,就是给每一个打工子弟“一个未来,一份希望”。活动中心是他们的核心平台,目前已在北京成立4家,在上海成立1家,在尼泊尔成立1家。

  “集装箱乐园”实际是他们的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为打工子弟提供学习和成长上的帮助。需要说明的是,“集装箱乐园”不是一个学校,不直接参与9年之内的义务教育,主要对小学生开展课后辅导项目。

  打工子弟爱心会努力扎根外来打工者聚集的社区,围绕打工子弟来开展项目,主要包括面向青少年的生活技能培训项目,面向小学生的课后辅导项目,为打工子弟学校老师开展的教师培训,另有家庭教育工作坊、运动空间、冬(夏)令营、超级星期六、欢畅周末等。

  生活技能培训项目主要服务于16~20周岁的打工子弟,针对初到城市的农村子弟,或者从小跟随打工父母在城市长大的青少年。该项目培训生活技能,教授各种社会知识和社会实践,并采取推荐工作、后期跟踪等支持方式,希望打工子弟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上立足。

  面向小学生的课后辅导项目包括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放学后的2小时课后辅导活动。放学后到社区中心来的小学生,既可以得到志愿者的课程辅导,也可以参加志愿者组织的英语、音乐、手工、科普等课程活动。周末的时候,爱心会招募的志愿者则会到打工弟子学校,为学校里的小学生提供英语培训和艺术手工课。而在寒暑假期间,爱心会也定期组织主题性的营地活动。

  发起人何乐认为,他们的办法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是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一种另类支持,“我们选择和我们的服务人群在一起,他们搬迁,我们也搬迁。”

  目前,打工子弟爱心会每年的志愿者达到1000多人,其中95%是中国人,以大学生、青年白领为主,还有一部分海外人员。来自英国的志愿者JonathonMorris就是其中之一,他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对外来流动人口的课题颇有兴趣,他从网上了解到黑桥打工子弟爱心会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很快加入进来,希望能给他人带来帮助。

  打工子弟爱心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在中国建立5个活动中心,超过7000人直接受益,服务时间达40万个小时。他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爱心人士的捐赠,全职工作人员达30余人,负责活动中心的课程设置、活动安排、业务发展等。他们希望在中国更多的城市建立活动中心,以帮助更多的打工子弟。

  打工子弟:留守难,进城也难

  对于黑桥的打工子弟来讲,“集装箱乐园”将是他们生命中的美好记忆,他们不仅在那里得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快乐,而且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爱与被爱。这些是难以从课堂上学到的,也是打工子弟最渴望得到的。

  城市和乡村,是打工者候鸟一般活动的两个点,而他们的孩子必须在这两个点之间选择。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不论留守在农村老家,还是随着父母进城,处于花季的打工子弟却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与父辈儿时的缺衣少食相比,现在打工子弟承受的更多是成长过程中心灵的痛苦。

  留守农村老家,身在城市的父母无法照看陪伴,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吃饭穿衣,更需要父母的心灵交流和左右相伴。许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接受不到好的教育,甚至在缺少父母之爱的情况下成为违法犯罪的施行者或受害者。新一代的打工者可以自己吃苦,却不愿下一代重复自己的道路,愿意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

  随父母进城,打工子弟也面临一道道难题。许多公立的城市中小学不接纳他们,城市的打工子弟学校条件不好。比上学更难处理的是,孩子要适应他们不熟悉的城市,如何在陌生的都市结交新的朋友,如何在人口爆炸的城市谋得生存技能,都是他们面对的问题。

  打工子弟爱心会专注的是打工子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打工子弟的课堂之外,是打工子弟与陌生城市的融合,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学校与社会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连接地带”,打工子弟爱心会所做的,就是在这些“不连接地带”铺上桥,架上梯子,为打工子弟的健康成长助一把力。

(责任编辑:UN6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