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华尔街:午餐是为窝囊废准备的?

来源:《环球》杂志 作者:吕宇珺 邓杰馨
2011年10月09日09:43

  怀念中国的食堂

  特丽萨所在的公司楼里,有个小食堂和咖啡厅,“毕竟天天吃黑树莓和加州卷还是会有想要改变的时候,所以碰到稍空闲的时候,食堂和咖啡厅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在华尔街,大多数金融机构的食堂都很一般,甚至有些干脆就没有食堂。曾在中国多家大型银行实习,现在华尔街工作的何先生就特别怀念中国那些银行的食堂。

  “国内,我曾在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实习。因为工作原因在中国四家大型银行都吃过工作餐。午饭的风格上来说,中国和华尔街这边的差异很大。国内银行的食堂做得都是规模宏大,种类也很多。所以在中国很多员工中午的默认选择都是去食堂吃。而在纽约如果时间允许,人们还是愿意出去吃,食堂很烂更很贵。”

  同样是金融机构,业务性质不同,也导致午餐乃至午休理念大不相同。何先生说:“国内商业银行的午饭时间都很充裕,甚至饭后还有休息和运动的时间。我在光大实习的时候,午饭后就有‘合法’的午休时间。在北京工作时,饭后大家喜欢去地下乒乓球馆打球,那里中午经常爆满!但华尔街气氛差异很大,投资银行的同志们必然都是吃完了马上继续干活。”

  华尔街有华尔街的特殊性,比如,在一些地方,每天都有教会免费提供食物。“虽然很多时候食物都只是简单的素食面和咖喱饭,但仍然每天能吸引附近的初级白领前去排队。在这些派发点发现百人排队的长龙绝对不要吃惊。”何先生说。

  很多华尔街白领戏称这些派发点就好比是华尔街的露天公共食堂。因为每到午餐时间,各种肤色、来自各个公司的男男女女都聚集在这里,大家就端着盘子在街边就餐,亲近自然还省钱。

  外出就餐,人以群分

  食堂不给力,就出去觅食吧!

  外出就餐,往往不是一个人。这时午饭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社交机会。同事,或者办公室离得较近但又不特别熟悉的朋友,一起约吃午饭可以有效地增进交流。

  在华尔街,工作性质决定了午饭时间的长短,而个人偏好则决定了午饭的内容。

  “如果不是组里人一起吃的话,最常见的还是国籍和文化相近的人凑在一起。法国人、意大利人、中国人以及印度人,这些按国家区分的群体在午饭期间都比较明显。”据何先生分析,这大概由于不同国家口味各异吧。

  对于很多金融大佬和公司高管,他们基本上总是在洽谈业务。于是午餐也就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四季酒店优雅的烧烤屋(The Grill Room)是华尔街和实业界巨头钟爱的午餐场所。这家店虽然价格不菲,但如果你想保证有座,就必须提前几周或几个月预定。

  在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一书中就出现了“与上市公司共进午餐”这样的章节。对于华尔街大佬们,午餐就不仅仅是午餐了。在他们看来,午餐是用来建立客户关系的绝佳途径。他们热衷于通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工作午餐来发展公司的客户关系,毕竟公司经营的是“人际生意”(People Business)。

  华尔街的午餐,有时仅为满足身体需要,有时却是个社交场。但无论如何,午餐之于华尔街都不是如盖葛大亨所说的“为窝囊废而准备”。华尔街的午餐,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时那不过是一个三明治,复杂时那可是一笔大订单!

  来源:2011年10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0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