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新媒体,让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坐上“直通车”

来源:中国气象局
2011年10月11日09:23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建忠 通讯员陈月梅

  三年前的6月3日,“强飑线”这个晦涩的气象名词,一夜之间使河南商丘遭受重创。当天晚20时50分至22时56分,“强飑线”天气灾害突袭商丘市。短短2个小时内,20条鲜活的生命消失,90人受重伤,300多万亩小麦严重倒伏,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55亿元。

  痛定思痛,商丘气象部门开始潜心研发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力争让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坐上“直通车”,直接到达城市和乡村各个角落,实现气象信息和乡镇、行政村、种植大户、信息员之间的“无间隙”覆盖。

  触目惊心的灾害成气象人的心病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商丘常年粮食产量在百亿斤以上,被称为“豫东粮仓”。但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广大农村仍是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和难点。

  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商丘市却是灾害不断:各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多年不遇的干旱、强飑线、雷电、低温冻害等气候灾害接踵而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尤其是2009年夏季“强飑线”天气灾害突袭商丘市,直接经济损失19.55亿元。那场触目惊心的灾害所带来的伤痛至今仍让商丘市的民众刻骨铭心。

  虽然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抗灾动员会上对商丘气象部门在“6.3强飑线”中准确及时的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但这次事件成为商丘市气象人心中的“隐痛”:商丘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搭建了“捕捉”气象灾害信息的“天网”,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幅提高,但信息棚架问题如何能够彻底解决?

  新媒体研发带来“及时雨”

  2010年3月26日,河南省气象局与商丘市政府签署共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市协议。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例。在气象防灾减灾这个体系的构建仲,建立有效的气象信息“直通”服务方式成为建设重点。商丘市气象局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多方调研,最终确定自主研发“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这一创新项目。

  经过一年多的潜心研发,“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成功走向街头。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播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影视气象节目直播,包括中国气象频道节目转播 、当地天气预报影视节目直播;实时直播气象灾情,及时发布各级领导、专家指挥抗灾救灾决策信息,随时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灾害预警信号;直播农业气象专家访谈 ,及时播发各类农用天气预报;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发布兴农网站信息等。

  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发发布预警信息时候采取“声音提示”方式,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尖锐的声音能够警示人们即将到来的气象灾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基本解决了气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眼下,商丘睢县、柘城、夏邑在城区人员集中场所和乡、村气象信息站安装了83台信息预警机;商丘市区在人员相对集中的车站、学校、超市、医院、宾馆等96个人员密集地点进行了布点。

  灾害天气信息坐上“直通车”

  在商丘市、县、乡、村四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年春季抗旱、夏粮丰收、秋粮种植的关键季节,市级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平台通过预警信息机每天进行文本流动式或专家讲解多媒体式服务,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减少了抗旱经费的投入。

  如今,在商丘四级防灾减灾体系中,每级均有分管领导,182个乡镇乡乡建有气象信息站、村村设有气象信息员;建设成广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各县(市、区)气象局建成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气象部门和乡镇、行政村、种植大户、信息员之间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信息传输方式多样化,新、老传输方式相结合,基本达到了“无间隙”覆盖。

  “商丘市还将在多媒体气象防灾预警信息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建设新农网信息交互系统。”市气象局王继民局长介绍,新农网信息交互系统能实现图文有线和无线传输、多媒体实时播放、灾害预警信息实时发布,可基本解决气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UN98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