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甘肃农民发微博推销滞销土豆 在路边等客商一天

2011年10月17日10:11

  来源:CCTV1《看见》

农妇
农妇


农民
农民


周俊山
周俊山


  《土豆的故事》

  CCTV《看见》每周日晚 22:36,央视一套播出

  【画面】周俊山冒雨等待

  【同期】

  周俊山:就是不见(人),我看电话打完多长时间。

  【解说】:甘肃古浪农民周俊山,在这条国道上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

  【同期】

  周俊山: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你走你走前方一公里,我就在(前方)一公里的地方。

  【解说】:在他眼里,等的是两个“救星”。两个他等了远不止一两个小时的,“救星”。

  【同期】

  周俊山:我说你在后面,你说你们在前面。

  解说:两个星期前,周俊山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推销他家乡古浪滞销的土豆,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迅速就达到了5万以上,其中有不少,还来自他只在“电视”上看过的那些名字。

  【演播室】

  如果您是《看见》的老观众,对周俊山、对古浪这俩名字,应该都不太陌生。周俊山,甘肃省古浪县农民,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去年年底一条新闻的主角、古浪133位因外出打工患上尘肺病的,村民之一。今年年初和春天的时候,我们两次前往古浪,拍摄他们的生活以及周俊山从北京找来一些网友,通过网络救助的故事。

  后来,在大家和当地政府的一起努力下,所有的患病村民都得到了救治,除了几位严重的三期患者之外,大部分人的身体都在稳定恢复。

  不过眼下,他们又遇到了新问题。干旱的古浪大多数农民都以种土豆为生,而今年全国范围内土豆严重滞销,价格比去年跌掉了几乎整整一半,这让那些已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严重病人家庭的生计,又成了燃眉之急。

  于是大家公认“最见过世面”的村里人周俊山,又想起了他年初刚刚学会的那个新物件 – 微博。

  【同期】

  周俊山:你什么时候能到,怎么这么多,土豆多得不得了。

  【解说】:

  尽管靠着一些相熟网友的帮忙,微博转发量很大。但回到现实,老周还是没想到今年土豆的行情这么严峻。在 “救星”到来之前的两个星期里,从古浪到兰州再到北京,他跑了很多地方,四处碰壁,很是有些焦头烂额。而其实这些土豆,没有一个,是周俊山自己的。

  【画面】刘冬梅和孩子

  【解说】:

  刘冬梅,33岁。在等周俊山消息的日子里,她每天陪着她的,4个孩子。家里的三亩土豆,8000斤,是她们的,惟一生计。而去年的这个时候,她还不用“自己”为土豆,发愁。丈夫马江山,上个月6号,去世了。去年年末我们第一次来古浪时,马江山是尘肺病情最重的人。那时候刘冬梅,一直在医院守着他。

  【同期】

  刘冬梅:当时的情况来说,治来治去也没把他治好。总的来说就是我做妻子的对不起丈夫,就是我患上他的这个症状,要是我得上他这个病,他应该是丈夫,他应该本事比我大,他应该能给我治好,应该还是团团圆圆一个家庭。但是我是妻子,没有能力。

  【解说】

  刘冬梅说,她不知道自己这一个月是怎么过来的,她甚至不敢多看长得特别像丈夫的双胞胎马华马瑞。而现在,她又要开始为土豆,操心了。

  【画面】张忠山家

  【解说】37岁的李大姐,家里有四亩土豆。眼瞅着销路不好,她最近接了个做扫帚的活,一把,3块钱。她很抱歉地说,自己做得慢,因为以前根本没做过这个,他的丈夫原来是村里的能人,根本不用为生计发愁。

  【解说】:张忠山,李大姐的丈夫,尘肺病3期。他的病情已十分严重,一天24小时,都离不开制氧机了。

  【同期】张忠山:心里就急着呢,手长着,还能干啥活

  【解说】:七月份的时候,张忠山曾经一度病危,医生给他用了1500块一支的特效药,才把他救下来。感觉身体好了一点,张忠山执意出了院,回家静养。

  【解说】:现在的古浪,已经进入尘肺病人最难熬的时节。而张忠山说,他现在,已经没什么打算,最惦记的,就是自己今年的那四亩土豆。

  【解说】:半个月前,老魏的媳妇高菊香去了新疆摘棉花.不会做饭的老魏,每天只好用方便面对付儿子们的胃口.

  【画面】(吃完,自己吃馍)

  解说:吃完饭,老魏去了自己的土豆地。

  【同期】:

  魏金禄:三亩八分,全是土豆。

  解说:今年古浪冷得早,土豆如果再不挖很容易冻坏,老魏很着急。

  解说: 41岁的老魏,也是尘肺病三期患者。今年3月份,他曾成功洗了肺。洗肺回来,老魏翻修了房子,养了十只鸡,借了一笔钱买了30只羊。所以两个人约定,媳妇去新疆摘棉花,3个多月应该能挣6000多块,他再把土豆一卖,日子就会越来越松快。

  魏金禄:今年没猪,不养猪,过年杀了两只鸡。

  周俊山:老朵,挂上挡,走。

  解说:这天,周俊山来到另外一个村子,到了这儿他才知道,这里尘肺病人手上卖不出去的土豆,更多。

  同期:那个山头也都是,乖乖 ,怎么这么多。

  解说:周俊山拿出手机,一口气发了三条微薄。

  解说:一回家,周俊山又坐到了电脑前。今天有个好消息,离古浪300多公里外的定西县,有个土豆商明天想过来看看,老周想到得请人吃饭表示下诚意,赶紧摸摸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

  周俊山:那个啥,我这两天加油、修车,我上北京的时候拿了五千多,回来这个啥,现在应该还够。

  解说:周俊山在全古浪县也算是个能人,当年他外出打工时,因为有技术、挣得比别人都多,所以他家属于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户。不过从去年为乡亲和自己寻求帮助开始,周俊山就没找过活,一直在吃老本。

  周俊山的媳妇:把那个包拿过来还害怕我给你拿不够(钱)。

  解说:

  (音乐 回顾)

  去年年底,周俊山为急需治疗的自己和132位古浪老乡从北京找来了网友、从此认识了微博,也认识了全社会的力量。在大家的努力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筹集到了来自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捐助的所需治疗款近1000万,周俊山和30多个病友还由政府组织远赴北戴河国家尘肺病治疗中心进行救治。

  所以尽管到现在,土豆卖的还不太顺利,但周俊山说,那次特殊的经历和再次备受关注,给了他很多信心,他相信来自社会的爱心能给大家治病、或许也能帮大家摆脱,生活的困境。

  解说:

  这天早上, 刘冬梅给周俊山带来了一麻袋土豆。

  刘冬梅:我遇到啥事,我都给你周大哥打电话,我不给你打电话,我给谁打电话。

  解说:刘冬梅嘴上说,是让周俊山尝尝鲜,但周俊山心里明白,刘冬梅也有想问问销路的意思。

  好在这天早上,刚刚有土豆商通过微薄联系过他 ,周俊山笑着收下了刘冬梅的土豆,就急急忙忙准备去公路上等着。

  隐黑

  解说:

  星期日,张忠山的儿子志鹏,就要回镇上的初中,念书了。

  张忠山让他临走帮着妈妈,给住在山下的哥哥送一车草去。

  志鹏今年上初三,再上高中,就要交学费了。

  哥哥家有一头牛,张忠山想借来帮忙挖土豆。

  虽然是亲兄弟,虽然自己经不能劳动,但张忠山,始终是个要强的人。

  刘冬梅:他走(去世)的那天是初八,他就说是,再苦再累,我的孩子不要分散掉,他就这一句话。

  刘冬梅上坟

  解说;星期日,马江山的三七,刘冬梅要带着四个孩子去上坟。

  解说:刘冬梅说,等卖了土豆,她想去城里找个工作,扫大街也行,收废品也行,一定实现对丈夫的最后一个承诺。

  解说:天宫一号发射这天晚上,在新疆摘棉花的媳妇,给老魏打来电话。

  魏金禄:喂,下班了?土豆就打算国庆节才挖了,好着呢,好着呢,谁都好着呢!哪疼着呢?胃疼得很。一直在疼,还是就这一回?你看吧,你喝两次药不行就回来。胃疼着呢。

  解说:最终,老魏的媳妇没有回来。

  周俊山:刘老板,你几点过来,什么时候能到⋯⋯

  (还在等)

  (同期:我不能失败,不能失败)

  解说:

  这天,周俊山在路边整整等了一天。

  到傍晚,他也没等来早上联系的那位客商。

  【演播室】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土豆,不过是一种最常见、便宜、不起眼的蔬菜。但对古浪的尘肺病人们来说,它有不同的意义:对老魏,它意味着能尽快还上买羊的钱;对张忠山,它意味着儿子明年能上高中;对刘冬梅,则意味着能完成丈夫最后的,嘱托。

  而对周俊山来说,土豆还有这样一个意义:他有个想法,今年要是卖的好,就会让更多人知道,古浪能产出这么多这么好的土豆,然后吸引投资,逐渐把古浪土豆做成一个企业,一个品牌。那时,他要把所有患尘肺病兄弟们的家属,都招到这个企业上班,自己和他们的下半辈子,也就都有,着落了。

  同期:

  解说:微薄求助终于发挥了作用,两位被看成“救星”的兰州商户来了之后,周俊山直接把他们带到了地里。

  同期:谈价格。

  解说:就在周俊山以为第一笔买卖就要做成的时候,天上飘起了乌云。一下雨,土豆就没法挖了。

  解说:当雨真的落下来时,周俊山从镇上已经收过些土豆的村民手上,东拼西凑地给兰州客商的货车里,装上了5吨土豆。还自掏腰包,每斤给对方补了两分钱,当作耽误时间的损失。自己也做过生意的周俊山说,尽管这第一笔生意有些不顺,但总算,开张了。

  解说:最后,周俊山自掏腰包补贴了兰州客商每斤两分钱,做成了第一笔买卖,5顿土豆。

  解说:尽管老天有点不作美,这第一笔买卖因为下雨土豆没法挖又出了点波折,不过最终,周俊山还是说服了两位,并自掏腰包补贴了对方的损失,成交了5顿。他总算,开张了。

  解说:国庆这一天,雨没有再来.尽管没有土豆商身在古浪,但收土豆的工作,不能再等了.

  解说:一大早,周俊山带着一个老乡,和他们的土豆,去了兰州,想再碰碰运气。

  解说:老魏的女儿立存,终于从学校放假回了家,和外婆、还有双胞胎弟弟立国、立兵一起,他们才是,老魏家3亩8分土豆,收获的主力.

  解说:张忠山的哥哥,不仅借了牛,自己也过来帮忙.因为弟弟张忠山的媳妇,毕竟是女人.而15岁的志鹏,也还没有爸爸得病前,那么大的力气.

  解说:刘冬梅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只是6岁的马瑞,似乎还不太熟悉土豆的分量,每次往自己筐里装的土豆,总会压得他,摇摇晃晃.

  解说:这天,在古浪的其他地方,也有无数双苍老的,健壮的,幼小的手,在土地里寻找着,捡拾着,搓揉着.盼望过去一年的汗水,就此变成身上的衣,碗里的粮,夏天孩子手里的冰棍,冬天全家御寒的火光.

  【字幕】:

  2010年12月 周俊山等3人到达北京求助

  2010年12月 网友“北京厨子”等志愿者到达古浪

  网络平台呼吁救助 引起众多媒体介入

  2011年1月 甘肃省有关部门、武威市拨出专款

  同时呼吁社会各界捐助

  累计 总额达到近千万

  2011年2月 – 8月 共四批30多名尘肺病患者

  前往北戴河国家尘肺病治疗中心洗肺

  字幕:10月11日,古浪县黑松驿镇政府决定,以每斤高出市场价3分的价格,收购所有尘肺病患者家庭的土豆。

  但在黑松驿,还有其他农民滞销的土豆24000多亩、30000多吨。

  周俊山联系电话:13519355352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