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对“贪婪”的秋后算账
李巍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抗议和示威活动如同家常便饭的国家而言,现在立马就去评判正在上演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或许还为时尚早。
也许它会如同上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19世纪末期的“进步主义”运动那样,直接诱发对美国影响深远的制度革命,成为美国政治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性分水岭;也许它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场来去匆匆、聚散无常的运动“泡沫”,根本就无足轻重。
这取决于“占领华尔街”运动究竟能否形成反映美国主流社会情绪的政治诉求,并汇集成强有力的、持续性的推动改革的社会力量,而且也取决于美国既有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是否真的已经不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来舒缓因为利益分配失调所累积的社会紧张。
“占领华尔街”运动始于9月17日,一批失业的年轻人在纽约金融区安营扎寨,抗议华尔街高管的巨额薪金。但是从10月8日开始,不断呈现升级和蔓延趋势的抗议活动,使得整个事件的态势似乎正在向前者的方向发展。
抗议活动从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传染到政治中心华盛顿,抗议者声称他们将在本月占领150个城市,并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这场始于金融中心纽约、由数百人发起的小规模抗议行动,如今已逐渐成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它的抗议口号 “我们都是99%”现在已经被各地同类行动团体所采用,目的是反对经济不平等和1%的特权阶层。
但是对于“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真正性质,美国舆论一开始就呈现截然不同的评判,保守派认为该运动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分子和无政府主义的乌合之众所发起的民粹运动;而自由派则认为它是一场穷人对富人的抗争,致力于去铲除美国民主制所受到的金钱腐蚀。这种分歧是美国“极化”政治的真实再现,反映在美国政治光谱上就是右与左的传统歧见,只不过在过去这种歧见通常很容易在规模庞大的中间派那里得到弥合,而今日却因为金融危机的打击而尖锐对立起来。
三年前,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们因为不负责任的政策行为酿成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对华尔街的非议和责难就从未平息。在美国普通民众看来,布什和奥巴马两任总统先后动用纳税人缴纳的巨额公共资金对华尔街施加援手,但华尔街却并未投桃报李,而是一方面大量裁员,一方面继续给高管发放高额奖金,同时还反对给富人加税,并使美国政府在8月差点出现债务违约而蒙羞于世界。
当美国从中产阶级到产业工人再到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都出现全面下降,并为金融危机买单时,这批力量对华尔街的愤怒终于被全面激发起来。许多美国民众认为,华尔街已恢复元气,却未能和普通民众共度时艰,反而热衷于内部分红。而“占领华尔街”的直接导火索正是华尔街大银行要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账户费用,从而转嫁去年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法给银行带来的成本负担。
因此从根本上说,“占领华尔街”运动是贫富悬殊下的蛋,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穷人还可以寄希望于从快速增长的经济中改善境遇,而到了经济萧条期,它们便只能将愤怒的矛头指向富裕阶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加剧而不是弥合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制度不公愈演愈烈,社会结构固化,很多时候弱势阶层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并很难有翻身的机会。在美国,社会财富高度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少数富人手中集中。有数据显示,最富有的5%美国人拥有全国72%的财富。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社会的这种深层裂痕就日益得到裸露和放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这场运动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失败”的美国人对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们的一种“延迟讨伐”。
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之际,全社会必定将所有的精力和关注点集中于如何应对危机。但金融风暴过后,人们对危机的反思和清算,必定会产生一场社会和政治危机。这种危机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进而为新秩序的产生清空“场地”。“占领华尔街”运动究竟是否是在开启美国新一轮重大制度变革的序曲,或许还需我们耐心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