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针对中小文化企业可抵押资产较少的特点,商业银行积极探索“无形资产质押”缓解文化产业贷款难。分析人士指出,突破文化产业融资瓶颈,呼唤专业人才和民间资本。
成功拍出《旗袍》、《乌龙山剿匪记》等叫好又叫座影视剧作品的长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非凡对记者说,现在他们已不再依靠“民间借贷”过日子,但面对银行贷款,企业仍然有难题。
赵非凡:他不是一个公司,我就每天不停地生产生产多少钢、多少铁出来。因为电视剧、电影,你拍的好就是上亿的收益在,拍的不好就是胶卷,你白送给别人人家也不播的,所以会有这个矛盾在里面。
中国银行总行公司金融总部高级客户经理杨巍表示,文化企业抵押资产不好评估,贷款审批面临一些困难。
杨巍:很多文化企业它赖以生存的,比如一些企业手里的图书的版权、影视剧作品的预售权或者应收账款,无法进行很好的评估,这样我对它未来还款能力的评估会存在一定问题。
针对文化产业企业轻资产的特点,国内商业银行推出了很多特色的贷款产品。中国银行推出的“影视通宝”特色贷款,70%的项目都投向了中小文化企业。
杨巍:就是我们把影视剧制作企业它向电视台的预收权,和它依附于影视剧制造的一些应收账款,作为我们授信核定的一个核心依据。我们到目前为止大概跟10家左右的影视剧制作企业已经建立了授信合作关系,而且实际发放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4.5亿元左右。
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的几年来,国内银行体系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明显增大。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投融资指导处处长许蓉:人民银行发了2010年的中长期贷款的年度报告,在第二章非常显著的位置写道,在2010年整个中长期贷款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新增应该是276亿,增速是61.6%,创历史新高。
但是,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与科技处处长何蔚萍认为,目前的问题是,缺乏熟悉文化产业的评估人才。
何蔚萍:现在主要矛盾就是银行老是来问我投哪个企业放心。那我们就给他介绍一些企业,但我们介绍的企业一定是不缺钱的。
何蔚萍表示,在推动国家金融体系支持文化产业的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聚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何蔚萍:那么很多也在突破当中,现在温州老板有个什么,我们也建议他们,你们本来不是要做制造业的嘛,你可以把制造业拿过来作抵押,然后把文化产业做起来。
作者:柴华
(责任编辑:U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