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拉德-沙利特(资料图片) |
中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高潇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一个发生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换俘协议”引发多方关注,而关注的焦点是一个叫沙利特的以色列士兵。因为他,巴以双方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纠葛。
沙利特是谁?
吉拉德-沙利特现年19岁,2006年6月25日凌晨,巴勒斯坦军队越界突袭,造成2名以色列士兵死亡,沙利特被俘,从此便开始了长达5年的人质生涯。与此同时,这位自1994年之后首名被巴勒斯坦武装绑架的以色列士兵,在巴以之间激起了轩然大波,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佩雷斯随即强硬表态,以色列希望通过军事行动换回沙利特,但兵临城下,哈马斯却提出释放1450名被关押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囚犯来换取沙利特。
巴以各有所需
据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换俘协议第一阶段的计划18日正式实施,以方释放的第一批477名巴勒斯坦囚犯中的96人已踏上归家路途。历经五年,巴以“哈马斯换俘”行动终于姗姗来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看似简单的行动变得如此耗时耗力?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殷罡:因为被俘的以色列士兵在哈马斯手里是很重要的一张牌,他们一定要拿这个换取最大的利益。而以色列方面,付出过多的代价是国内舆论所不能允许的,他们在这时达成换俘协议,主要是考虑到自身环境和国际环境。
从哈马斯来讲,他现在需要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希望给世界留下一个与伊朗拉开距离的印象;从以色列来讲,他也需要摆脱一个巨大的包袱,轻装上阵。
事实上,在1985年,以色列曾用1150名战俘交换回三名在黎巴嫩战争中被敌方俘获的士兵。但相比之前,这次以方的交换“价码”是上次“价码”的两倍还多。以方如此下血本,究竟有何内幕?
用巴勒斯坦的一千名囚犯,交换以色列的一名士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李国富表示,这是由巴以双方的实力决定的。
李国富:实际从巴以历来的实际情况看,这是正常的,因为目前以色列军事占领着巴勒斯坦的土地,现在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有上万人,而巴勒斯坦如果想逮到以色列一个平民,特别是士兵的话,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会对中东局势产生较大影响
面对这一协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坚定的表示:这一交换是非常值得的。以总理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呢?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说:
殷罡:这批被释放的人当中,有一些人的罪行是非常严重的,制造过爆炸,而且这些遇难者家属始终是对这个事情不依不饶,要求取消交换。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种情绪化要求而伤害国家利益的话,这显然也是以色列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纷繁复杂的中东局势本就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巴以双方这一次的换俘行动,又会对这一地区今后的走势产生何种影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李国富表示:
李国富:这反映出中东局势的一些新变化,而不会对于中东局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在这次双方达成这个协议的过程中,土耳其、埃及、德国都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哈马斯和以色列也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原则问题上做出了让步,态度都比以往更加灵活,这可能会提高哈马斯在巴以问题上的作用,提高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民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