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高校每年约有50万人自动退学 多为复读或留学

来源:黑龙江晨报
2011年10月19日09:30

  高校每年约50万人退学 多为复读或留学

  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已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近年来,上海多所高校,的确有不少学生选择“重启人生”——自动退学,其中不少人选择赴国外留学;也有一些学生参加复读,希望重新考入理想高校。

  不过,对于“自动退学”这一词语,高校解释和民间理解并不相同,“自动退学”包含了开学未报到的学生,而在国内不少民办、高职院校,报到率往往在七成到九成之间;在不少高校,“自动退学”也是学校对违规或学业不达标学生一种留有余地的处理手段,因此部分学生退学是被动的。

  名校学生退学多为出国留学

  “自动退学3%?我们学校没那么高。”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对自动退学的统计要看具体的统计标准。自动退学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发了录取通知书,学生没来学校报到。一般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同时收到境外高校录取通知书。二是指在校期间学生自动退学,可能是出国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但在复旦,在读学生选择自动退学的情况很少。

  东华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自动退学比例,但他给了记者这样一组数据:“我们学校每年实际录取人数约3700人,但能坚持到4年后毕业的一般为3600人左右,另外100人基本都是中间离校的。他们中有的是留学,有的是考插班生,有的是学习有困难,还有的则是对专业不满意,选择退学明年再考等,情况不一。”

  该负责人表示,自动退学学生中占最大比例的还是出国留学,约八成左右。“总体而言,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应该是个好现象。”

  该负责人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国外教育方式。该校有不少学生在经历了国外一年的学习后,觉得不适合自己,又重新向学校申请复学的。如果在一定时限内,学校是允许他回来继续学业的。

  尖子生转学美国情况逐年增加

  启德教育上海分公司美国资深教育顾问张欣说,高中生申请美国本科学校的比例为30%左右,国内高校在校生申请美国本科约占15%到20%,本科生申请到美读研究生的比例约占50%。

  她介绍,本科在校生放弃国内高校文凭,带着一定的学分转而申请国外本科院校的情况,一般称为“转学生”。一般学生选择转学主要是因为考入不喜欢的专业和学校,想去更好的学校读书,有些则是想换一种学习环境。

  在过去,选择转学的学生以专科学校或二本学校的学生为主。但这几年来,一些国内顶尖高校的在校生也来选择转学。他们能力较好,本身起点高,所以对转学学校的要求会更高。

  部分学生大一即“被自动退学”

  记者从麦可思研究院方面了解到,美国高校中学生辍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入学后的前六周。从大学第一年到第四年,有40%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未完成学业。在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中这种情况更严重。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大学在校生退学现象也日益严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入校后对学校或专业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面临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压力。

  有调查显示,从2011年9月15日至24日,被调查2011级大学新生中,仅有40%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研究者发现,大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生第一年经历。第一年的适应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学业兴趣淡漠、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精神和健康状态不良,甚至中断学业。不少学生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大学校门,却因为不适应高校生活而终结自己的大学梦。

  新生学业表现不佳、中断学业或者辍学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学参与程度低。学生参与既包括学生投入学习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时间和努力的质量,又包括高校为了促进学生参与提供的课程、课外学习机会和支持性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对新生参与进行干预,高校就能够有效地解决新生的大学适应问题,降低退学等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大学第一年课堂内、外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学习性参与的提高,可以极大地提高新生的心理和学习适应性。□ 《新民晚报》

  ◎记者手记

  从“从一而终”到“自由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选择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无论是求学还是就业,供需双方必须存在“无缝对接”,否则就会发生资源浪费。人们对于高达3%的“自动退学率”感到惊讶,就是缘于这种惯性思维。但这种“无缝对接”式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很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年纪尚幼,很多人并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和职业,填报志愿也是根据一时兴趣或家长的意志,以致很多人入学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上错了花轿”、“入错了行”。过去,很多人选择将错就错。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不再“从一而终”,事实上,退学现象在任何国家的大学都存在,学校和学生都不觉得有多大损失,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动态的、持续的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既能促进大学提高教育质量,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以发展自身的个性和兴趣。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宽容度越来越高,这部分学生的比率也将不断增加。将来,3%或更高的比率,都将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而不是一则引发轰动效应的新闻。

(责任编辑:UN00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