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10月19日电(洁新)近期,“广东生蚝铜元素超标740倍”的相关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生蚝的销量也因此锐减,蚝农损失惨重。广东媒体记者近日来调查发现,关于生蚝铜元素超标的研究数据值得怀疑,专家指出,若超标740倍 ,生蚝都可炼铜。
据南方日报记者调查结果显示,“生蚝铜含量超标740倍”的说法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小平博士的一篇论文。该论文题目是《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发表在《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第29卷第1期。文中称,市民经常食用的生蚝中,铜元素和镉元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
文章的第7处注释标明,数据来源于其他研究人员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珠三角表层沉积物铜铅锌镉的分布与评价》,发表于2004年第17卷第4期的《环境科学研究》,作者为王增唤、林钦、李纯厚等。
令人诧异的是,这篇成为数据来源的文章通篇未提及牡蛎或生蚝,结论中也并没有涉及海产量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只是分析了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
“这个"超标740倍"之说从何而来?以什么为标准?”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牡蛎》的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黄和说,即使按照国家早期的有关标准限量值计算,作为贝类水产品的蚝,铜含量限值为50毫克/千克,如果超标740倍,那每千克蚝里面,就要含37克铜,“都快可以当铜矿来提炼铜了,这岂不是很荒谬?”
然而,在“广东生蚝铜元素和镉元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报道的影响下,素有“中国耗乡”之称的广东阳西程村镇红光村却遭受重创。红光村村委会主任谢家贵说,往年这个时候,红光村蚝日销量可达30万斤,而最近只有10万斤左右,价格也比往年同期每斤少约0.5元。以此推算,当地蚝农每天损失接近百万元人民币。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今年8月份对红光村出产的生蚝检测数据显示,红光村出产的生蚝,铜含量(0.38毫克/千克)、镉含量(1.5毫克/千克),其他各项指标的含量均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牡蛎》标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重金属污染领域专家说,事件背后的深意值得反思。大量的海洋公报和研究报告显示,海产品正饱受重金属、赤潮和有机物之害,但相关研究和检测却长期被忽视。只有控制好生产源头和市场流通,才能确保海产品的安全。
(责任编辑:UN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