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卡扎菲在绿色广场发表演讲称,“请不要叫我总统。我只是上校。”
|
1976年-1979年,卡扎菲出版了3卷《绿皮书》,这被视为他的主要思想。 |
2009年9月,美国纽约,卡扎菲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冗长的讲话,并手撕联合国宪章。行事之怪可见一斑。 |
1969年,政变和民意将这个年轻人推上利比亚的历史舞台,27岁的卡扎菲意气风发,高喊“不要叫我总统,叫我上校”,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42年后,历史的车轮吊诡地驶入同样的轨道,汹涌的民意促使人们涌入他的大本营,将他的铜像愤怒地踩在脚下。
理想少年政变夺权
“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我只是上校。”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1942年9月,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游牧民族的一个普通部落家庭,是贝都因人的后裔。他童年在故乡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靠喝骆驼奶、吃阿拉伯大饼长大。
他父亲在50多岁时得到这个独苗,非常溺爱。尽管不宽裕,但还是致力于用教育来武装孩子的头脑。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卡扎菲接受到良好的宗教学习,对《古兰经》烂熟于心。
中学时期,卡扎菲接触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著作《革命哲学》,深受纳赛尔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从军。卡扎菲受此影响,在塞卡哈成立了一个青年革命支部。
1961年,卡扎菲来到首都的黎波里大学,在学习一年历史专业之后,投笔从戎,考入了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军事学院,成了一名军官。第二年,以卡扎菲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完全模仿埃及纳赛尔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此时,他开始筹划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当1969年9月1日凌晨,一群年轻的军官闯入电台大楼时,不少利比亚人还在睡梦中。一觉醒来的他们打开广播,听到的不是年迈老国王的训诫,而是激昂雄浑的军乐曲。一个陌生但却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从电波中传入千家万户:新的利比亚诞生了!
一周之后,那个宣告历史的人正式走入人们的视线:他穿着崭新的军服、戴着墨镜,一脸络腮胡子。
“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我只是上校。”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绿色革命权归人民
卡扎菲喜欢绿色,利比亚的国旗全是绿色,国徽的主体颜色也是绿色。他认为象征生命和伊斯兰的绿色是利比亚的福音。《绿皮书》就是带来这种福音的信使。
获得政权后的卡扎菲曾数次对人谈起当年的“革命经历”,他坦言:“伊德里斯王朝的腐朽,早就让我难以忍受。除了革命,我还能做什么呢?”
上台后的卡扎菲上校马上大刀阔斧地实现他治理国家的远大抱负。他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实行了著名的“三大政策”:关闭所有外国军事基地,驱逐所有外国军事人员;银行国有化,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经济自治触及资方利益,职工集体管理企业。
1973年,卡扎菲的政权早已稳固,于是卡扎菲腾出手来,要给利比亚人“统一思想”。当年4月他发起了一场“文化革命”。凝聚着他建设理想社会理论的《绿皮书》应运而生。
卡扎菲喜欢绿色,利比亚的国旗全是绿色,国徽的主体颜色也是绿色。他认为象征生命和伊斯兰的绿色是利比亚的福音。《绿皮书》就是带来这种福音的信使。
1976年-1979年《绿皮书》出版了3卷。该书的核心就是让利比亚成为“没有政府,没有军队,没有警察,不要代替人民的代表制,只要人民的国家。”
在他42年任期的前半段,利比亚人的确感受到了卡扎菲带来的福利。他曾将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然后再做国家预算;教育医疗都是免费……
尽管卡扎菲于1979年3月辞去在利比亚的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然而,他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个人爱憎拖累国家
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在执政的前30年,卡扎菲一直对欧美采取咄咄逼人的强硬政策,几乎在所有重大的国际事务上都敢于跟欧美叫板,美国前总统里根因此称他为“疯狗”,并多次组织暗杀,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卡扎菲以牙还牙,1988年用导弹将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打了下来,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洛克比空难”,造成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高官在内的200多人死亡。从此利比亚和美国关系冷冻了十多年,并导致利比亚在联合国遭受制裁。
2003年3月,美国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政权推翻。萨达姆失势给了卡扎菲很大触动。当年,卡扎菲宣布承认洛克比空难的责任,并给遇难家属赔偿。
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正式终止对利比亚的贸易禁运。联合国也相继取消对利比亚制裁。
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恋栈权力人民反对
然而,命运的钟声已经在过度粉饰的太平后面轰然响起,无法缓解的国内矛盾让历史的车轮又走出了相似的轨迹。而这一次,走下历史舞台的,却是卡扎菲自己。
面对危机,卡扎菲继续实行“铁腕统治”,除推进原有政策外,不断限制正规军建设,创立自己的“革命警卫队”。
在卡扎菲统治利比亚的42年里,从未实行过公民选举。1973年至今,利比亚甚至没有制定过一部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完全聚集到了卡扎菲一个人手上。据悉,卡扎菲曾下令在3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对卡扎菲的另一项指控,是他实行愚民教育。在利比亚的普通民众中几乎没人会说英语或法语,因为卡扎菲只想让他们“保持无知和文盲的状态”。
近年来,卡扎菲在国内也开始尝试进行改革。逐步对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建立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但让卡扎菲无法回避的是,利比亚的失业率达到了30%,底层民众的实际收入很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扎菲的8名子女却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分别涉及通信、石油、酒店、媒体、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领域,每年有数百亿美元入账。
2009年,时年67岁的卡扎菲举行了革命胜利40周年的盛大庆典,当时的的黎波里绿色广场上,随处可见卡扎菲的肖像和赞颂标语。
一年半之后,同在绿色广场,示威者举行抗议活动。面对人民的诉求,卡扎菲的应对之策是指派最精锐的部队“哈米斯旅”进行武力镇压,甚至派出空军战机轰炸示威的民众。卡扎菲早已成众人所指的屠夫,曾经“民族英雄”的“金身”黯然失色。
然而,命运的钟声已经在过度粉饰的太平后面轰然响起,无法缓解的国内矛盾让历史的车轮又走出了相似的轨迹。而这一次,走下历史舞台的,却是卡扎菲自己。
卡扎菲生平大事记
1942年
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
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
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
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1969年
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970-1972年
卡扎菲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
1979年3月
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
1988年
洛克比空难,卡扎菲与西方关系彻底恶化。
2004年
卡扎菲宣布利比亚放弃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西方和解。
2009年
卡扎菲出席联大一般性会议并发言。
2011年
利比亚战争爆发,卡扎菲逃往家乡苏尔特。
2011年10月20日
卡扎菲在苏尔特被俘身亡。
综合本报记者 张乐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