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第一次在如此特殊的场合合影。 |
今天爸妈将他带回平阳
爸爸非常内疚:我不敢奢望孩子谅解
《我愿用金牌换回爸妈那一声“我们回家吧”》后续
一切就像缘分天注定,江建道出寻亲心声的第六天,亲生父母终于确认了。是的,陈叔国和余丽辉,就是江建的亲生父母!
昨天,司法鉴定意见书上写道:江建与父母的基因亲权率为99.99%。根据DNA检验结果,支持余丽辉与江建之间存在亲生血缘关系,支持陈叔国与江建之间存在亲生血缘关系。
昨天的江建,一直在笑。他,走过了21年的寻亲路,终于可以回家了。今天,江建将跟着爸爸妈妈回温州平阳县,回到他儿时出生的地方。
看着他们全家团聚,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每一个关心江建的人,都送出祝福。
初知结果,心情不一
陈叔国夫妇等待了一夜,为了鉴定的结果。“拿着手机,看着时间,其他的事已没法去想,这种心情,我没法形容。”陈叔国回忆。
昨天上午10点多,陈叔国终于等来了电话。“激动,”虽然他只用了两个字形容,但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那种父亲身份正式宣布的幸福。而余丽辉,也不再如前几日沮丧。“这些天来,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陪在他们身边的一位朋友说。
知道结果后,陈叔国夫妇立即赶往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福利院),接江建。
昨天9点53分,得知鉴定结果的江建,发出了一条微博:“结果已经出来,确定他们是我的父母,当我听到这消息,六神无主了,这一切都来得太快,现在的心情七上八下,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
江建的话不多,但他心里却想得特别细特别多。曾无数次梦想的结果真正摆在面前时,江建倒有些害怕了,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舍离开熟悉的环境。”
但当他见到父母时,一切的焦虑都成了多余。“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他笑着说。亲情,就是这么神奇,让你心定有力量。
团聚时刻,忍住眼泪
在福利院5楼会议室里,一家人相遇。看到亲生父母站在面前,江建的眼圈红了。一周接触下来,头一次见他感情外露。但有着坚强性格的他,在众人面前忍住了眼泪。“今天看到他们,感觉没那么陌生了。”江建说。
陈叔国夫妇分别坐在江建两侧,紧紧地握着他的左右手。江建记得特别清楚,这是妈妈余丽辉“第二次握着我的手”。妈妈的手,让江建“有了寻到家的感觉,心里的压力放下了,很高兴。”
身后,站着两位小伙子。一位穿着紫色的上衣,脸型很像江建,“这是弟弟,”爸爸陈叔国介绍。“哥哥,”17岁的弟弟陈雄略显羞涩地喊道。江建,抿着嘴笑。另一位穿着浅色衬衣,戴着黑框眼镜,“这是姐夫。”而26岁的姐姐陈群,已有身孕,正从休息室里走来,冲着江建笑。
一家人头一回聚在一起,陈爸爸慈爱地看着江建,“阿建,我们回家吧。”江建,笑着点头。温州的家里已为江建布置了房间,等待着江建回家。江建将回家住两天,下周二晚上赶回杭州。“他要去看下皮肤,有点过敏。”妈妈说。
这次回去,“想带他去老家看看,外婆外公还在家等着他。”陈爸爸说。
谈心完毕,背下五楼
在会议室里,陈爸爸首次公开说了话。这些话,也是他一直想说,但因为结果未出而没有说出口的:
“找到儿子,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二十几年来,我没有给他一点呵护与关爱,欠他太多。现在,我不敢奢望孩子谅解。但不管他是否原谅我,我都会好好对他,用真情来给他父爱。我代表家人和亲戚朋友,谢谢各位。”
说到“儿子”两字时,陈爸爸开始哽咽。可以看出,他带着父爱与愧疚,面对过去与现在,面对儿子。
妈妈只是拉着江建的手,没有说几句话。“不知从何说起,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慢慢来,慢慢交流,互相了解。”她平静地讲。
其实,在她的心里,这21年,母子并没有分离,“你爸”两字,说得那么自然。下楼梯时,她对江建说,“让你爸背你。”陈爸爸背起江建,一口气地走下了5楼。
昨天,面对着爸爸妈妈,江建说,“我也理解你们了,我现在不恨了。”
其实,他是一个慢热型的人。熟悉后,他会去说出自己的感情。吃午饭时,江建终于喊出了“爸爸”、“妈妈”,虽然带着羞涩。
而等媒体散去后,傍晚回到宾馆,家人间的话题也多了。晚饭过后,记者联系了陈爸爸,他的声音里透着高兴,话语也有了力量。“他晚上跟我们说了很多话,他说喜欢吃海鲜,喜欢吃鱼,不喜欢吃肉。这样的话,他肯定会喜欢温州的口味。”陈爸爸兴奋地说。
今天回家,陈妈妈将亲自下厨,为江建做菜吃。
杭州温州,如何调适
温州,是生长的家。杭州,是21年生活的家。温州与杭州,该如何去调适?
江建说,“我想和他们一起回家,但我舍不得现在的地方,这是我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这里有我的朋友。”
不过,他已有打算,“与父母相认后,在上学期间,还是希望继续住在福利院,等放假了再去父母家住。也希望父母能够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适应。”
陈爸爸也说,“一切的问题,我们都会商量,我们尊重江建的态度。”
相认后,江建会恢复“陈艺”的名字吗?“我想把名字改回去。”江建肯定地说。
私下里,江建还悄悄透露,“今晚就会把这消息告诉女朋友。”他一直在等,等待亲生父母的到来,能与女友一起分享这个喜悦。而之前,他也说过,“找到父母后,想带女朋友回家。”
记者手记
“我们回家吧”
“我愿用金牌作为交换,只为爸爸妈妈那一句,‘我们回家吧’。”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流泪了。这是江建埋在心底21年的话,而他不知道这个愿望什么时候能实现,是否会实现。
也许,正是这个渴望,支持着他一路奋斗地走来。只为这一天,他能站在讲台上,将这个愿望告诉所有人。大家,可以帮他一起寻找。
原本,江建这次预设了1年的寻亲时间。但没想到,一切来得这么突然。5天,什么都改变了。今天,他就可以回到家,可以跟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吃妈妈做的菜。
还记得,打不通爸妈电话时的急切;还记得,梦里找不到家的难受到哭醒。所以总以为,那天,陈叔国夫妇出现时,江建该高兴。那天上午,当我得知江建的父母从温州赶到杭州时,我高兴得鼻酸。江建21年的梦,终于可以实现。尽管,那时我还什么都没看到无法去证明真实性,但听到“温州赶来”,我一厢情愿地确定,那是亲生父母才有的焦急。
但江建,却表现得出奇冷静。他说,“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但对于父母这个推断,他却怀疑。当时,我没有读懂他。去他宿舍,和他深聊后,才渐渐明白。
他不信,是因为一切变得太快。已21年了,还什么都没改变,短短几天内,怎会有变化。他还怕,万一是个否定的结果,将要忍受从期望跌落到失望的疼痛。所以,他宁愿,将自己保护起,站在外头去窥探。
其实,江建是个想得很多的人,只是他把这些想法埋在心底。即便是他最熟悉的人,他也不一定分享。也许,这是从小的环境所致。
所以,特别希望找到家的江建,能向爸爸妈妈敞开自己的心扉,去诉说。哪怕说的是抱怨,说的是不快,只要去说,爸妈就会更多地了解你。
家,比什么都让人期待。它不需要多大,只要有爸爸妈妈和自己。它不需要多奢华,只要有床,睡得下爸爸妈妈和自己;只要有餐厅,一家人围坐着吃饭。
为了这个家,江建找了21年。而有的人,还在找寻的路上。对于已有完整家的人而言,我们也许永远没法读懂江建的心。但我们可以,去永远珍惜身边的这分团聚。抓住它,不要轻言放弃。本报记者 高逸平/文 本报记者 林云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