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CPI泄密案两副处获刑 泄密案多涉证券人员(图)

来源:新京报
2011年10月25日04:05
CPI泄密案两副处获刑

  本报讯 去年5月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多次被泄露,引发广泛社会关注。记者24日获悉,目前,该案件已立案侦查6件6人,有两副处级官员因此被判刑。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原副主任孙振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伍超明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别被判刑5年和6年。

  在24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保密局副局长杜永胜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通报了案件的查办情况。孙振案和伍超明案已经结案,二人均未提出上诉。

  李忠诚解释说,目前查明,孙振、伍超明等人泄露的宏观数据主要包括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DP)、全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品零售总额、人民币贷款增加、广义货币同比增长M2、狭义货币同比增长(M1)等九种。

  经鉴定,部分数据在正式公布前,属于机密级国家秘密,部分数据在国家正式公布前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

  “每一次经济数据泄露以后,股市发生异常波动,异常波动背后就有一些不公平现象出现。”李忠诚说。

  杜永胜承诺,有关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案件,不仅要追究造成直接泄密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李忠诚表示,泄密案件是归检察机关管辖的,所有泄密案件,检察机关应直接介入立案侦查,依法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

  案情

  孙振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原副主任

  泄露27数据给证券人员

  在担任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及局领导秘书期间,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定,先后多次将国家统计局尚未对外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共计27项,泄露给证券行业从业人员付某、张某等人。经鉴定,这27项被泄露的统计数据中有14项为机密级国家秘密,13项为秘密级国家秘密。

  伍超明

  央行金融研究所某室原副主任

  泄露统计数据224次

  在央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工作期间,于2010年1月至6月,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定,将其在价格监测分析行外专家咨询会上合法获悉的、尚未正式公布的涉密统计数据25项,向证券行业从业人员魏某、刘某、伍某等15人故意泄露224次,经鉴定,上述被泄露的25项统计数据均为国家秘密级秘密。

  原因分析

  泄密案件多涉证券人员

  国家保密局副局长杜永胜介绍说,据有关部门在案件调查过程发现,这些涉密数据泄密案件背后有利益驱动。目前已立案侦查的宏观经济数据案件共6件6人,除了孙振和伍超明,另外4名犯罪嫌疑人均为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有2起法院正在审理之中。另外2起已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起诉。

  杜永胜承认,这些涉密数据泄密案件背后有利益驱动。有的通过和证券从业人员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证券机构从业人员指导其买卖股票、牟取利益,还有的通过参加证券机构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讲座、恳谈会等,获取高额讲课费。至于这起案件的中间人,“我相信检察机关一定会追究其责任”。

  热点回应

  “媒体预测经济数据不应打擦边球”

  杜永胜昨日表示,“确实有些媒体比较准确地预测了我们的经济数据。”

  杜永胜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种预测行为必须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打擦边球不行,超出法律的界限更不行。”杜永胜说。

  他表示,在近期发生的涉密经济数据泄露案件查办过程中,有关部门确实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有的境外媒体偷梁换柱,夹带私货,以引用我政府官员在某些公开场合发言为名,将我涉密经济数据对外披露。还比如,有的境外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向我经济部门和金融证券行业的从业人员核对求证他们的预测数据。

  本组稿件/本报记者 郭少峰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