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高中生补课费单月费用过万 占大部分家庭收入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10月26日10:20

  夫妻月入七八千没够孩子补课费

  编者按

  相比于消费权还掌握在父母手里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的自主消费意识已经日渐增强。同时,他们的消费习惯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手里有了零花钱的高中生们把目光投向了多元消费,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的“同伴效应”十分明显。对高中生进行消费观的引导和教育迫在眉睫。

  都说孩子念大学花费多,可很多高中生父母算完账才发现,自己孩子每个月的花费一点儿不比大学生少。日前,记者在沈阳市的3所高中进行采访时了解到,有些高中生家庭的收入大部分用在了孩子身上,而有些高中生每月的开销还不到家庭收入的20%。

  一对一辅导 单月费用过万元

  一个高中生每月要花多少钱?张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她的儿子小轶在一所非常著名的省重点高中读高二,孩子的支出主要由课外补课费、生活费、交通费和零花钱四部分构成,其中补课费支出是最多的一块。张女士告诉记者,仅仅8月份一个月,她请老师对孩子进行一对一辅导的费用就超过了1万元。孩子的生活费包括每天在学校吃午餐和晚餐的饭钱,每月要七八百元;住宿费每月80元;一年买衣服和鞋的钱大概2400元左右。每周回家1到2次,每月交通费要100元。此外,张女士每月还会给儿子300元零花钱,这笔钱他会用来和同学聚会、打篮球、理发等。至于每月几十元的手机费、买教辅书的费用还不算在内。张女士说,她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大概在七八千元,有时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够孩子花的。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小轶的花销在高中生里并不是最高的,除了请家教补课,有的学生是择校上的高中,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还有些高中生在服饰、社交、手机及上网费上的花销也更大。

  家长奖励高中生 出手大方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前不久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全国大中城市高中生每月零花钱比三年前提高了30%以上。父母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在孩子身上基本“不差钱”,这一点在很多沈阳家长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高中生父母会定期给孩子零花钱,一般是每月200元到上千元不等。而且,很多父母喜欢用物质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得到的零花钱越多。赵先生的儿子在沈阳市第五中学读高二,他告诉记者,自己奖励儿子的方式是期中和期末考试每前进一名奖励10元钱,上学期期末儿子考试成绩前进了28名,于是他给了孩子300元奖金。不仅如此,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同样有物质奖励,连姑姑都给买了一双上千元的耐克鞋。

  高三学生最节俭 一个月花七八百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现象,同样是高中生,大部分的高三学生花费都比高一高二学生要少很多。

  沈阳市第四中学高三(8)班的小湉,爸爸妈妈都是企业职员,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说起女儿每个月的花费,小湉的妈妈刘女士感到很欣慰。她掐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湉每个月最大的开销就是吃饭,中午和晚上都要在学校附近吃,一个月需要花400元左右。因为每天都穿校服上学,所以除了换季时买点衣服和鞋之外,小湉在服饰方面的花费也很少。即便加上买零食、水果和辅导材料的费用,小湉每个月的消费也不到1000元。小湉同班同学嘉文的爸爸董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儿子自从上了高三之后,家里除了在饮食方面会比以前增加一定支出外,其他费用反而比以前少了。嘉文每天中午在学校吃,晚上是爷爷给送饭盒,再加上每天喝牛奶吃零食的费用,一个月七八百元足够了。嘉文的家离学校很近,他每天走路上下学。除了吃的方面,嘉文每个月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记者猜测是不是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才导致嘉文过得如此节俭时,董先生笑着表示,他和妻子都是私营企业主,儿子每个月的开销只占家庭收入的1/8左右。

  对于高三学生花费相对较少这一现象,四中高三(8)班的班主任郭丹表示,她们学校的高三学生每天从早七点到晚九点半都在学校度过,只有周日下午才休息。因此,学生们既不用上什么补习班或请家教,也基本没什么时间外出消费,加上学校和老师管理都比较严格,要求学生上学必须穿校服,在校期间禁止使用手机等,学生们真的也没什么过多的开销了。

  学校家长多引导 消费规划不可少

  高中生的零花钱,到底用来干什么了呢?据记者了解,男生多用于上网吧打游戏、和同学外出吃饭;女生主要用于购买小饰品和零食等。而那些成绩较好的重点高中的学生,零花钱则大多花在了买教辅材料和文具上。

  “只要孩子需要,花多少钱我们都心甘情愿,实在不行我们大人就节省些呗。”张女士坦言,虽然每月为孩子付出这么多,但她并不觉得心疼。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过问孩子的消费情况,只要孩子开口要钱,他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郭丹老师认为,父母如果随意大量地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一直生活在“想要就有”的环境中,对于他们成年之后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理智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合理需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并让孩子学会合理地计划开支,逐渐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而且,父母总是用物质奖励孩子的“好成绩”,也容易令孩子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念发生扭曲。

  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消费方面一般都具有“同伴现象”,他们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致,得到所处群体的认同。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和老师应该加强对高中生的消费引导,避免在学生中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气,譬如攀比消费、虚荣消费。

  本报记者 王若若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