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清华大学志愿者向京城农民工子女“电脑传爱”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卡拉
2011年10月28日04:23
教室里放满了大学生募集来的电脑。昨日,顺义半壁店青红蓝小学爱心电脑室启动了

  如果我们足够努力,会不会有一天,电脑传爱能像支教一样,作为一个品牌公益项目走出北京走向全国?当那些不得不离开父母的农民工子女回到家乡,他们的家乡会不会也有一个行动叫做电脑传爱,让他们从那里获赠一批电脑,在家乡农村的学校里建起机房?

  如果我们足够努力,至少可以告诉孩子们,同为城市的一分子,你们没有被冷落在一隅,无论明日如何,无论路在何方,无论怎样前行,我们与你们同在。

  “电脑传爱行动”高校志愿者

  2009年,清华大学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的一次支教活动,让协会里的一群大学生发起了“电脑传爱行动”,内蒙古太仆寺旗农村小学靠清华校内募集的电脑建立了微机室。

  同年12月,“电脑传爱行动2010”启动,并把目光转向一直以来被遗忘在城市中的地方:农民工子弟学校。

  今年,“电脑传爱2011”发起“高校联盟”,联合北京15所高校走入周边社区,募集电脑。

  缘起

  被遗忘在城市角落的明日花

  昨日,顺义半壁店青红蓝小学爱心电脑室启动了,37台电脑,虽然都不是全新的,但却结束了学校没有电脑课的历史。

  “有游戏吗?”“老师,这个怎么玩啊?”……尽管电脑课要下周才开始,但孩子们已按捺不住,钻进了电脑室抢位子。站在他们身旁指导的,是一群给他们带来电脑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他们来自15所高校。

  青红蓝学校不到400名学生,老师说,因为家庭环境等原因,绝大多数孩子没接触过电脑。

  北京打工子弟小学规模大部分在300人至500人,超过1000人的不过十几所。公益组织“新公民之友”的张丽红表示,在北京,能让学生用上电脑的打工子弟学校只有约10%。

  在北京市正在逐渐关闭农民工子弟小学的背景下,今年,志愿者和“新公民之友”取得联系,获悉5所学校急需电脑。6月,这群大学生们冒着暑期高温,分头行动,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就像上个世纪黑白电影的回放,让志愿者们心里震惊。

  “虽然有心理准备,可触目惊心的事实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们。”在志愿者眼里,5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硬件和软件与公办学校都有天壤之别。教学落后,没专业老师授课,机房大多徒有其名,电脑年久失修,校方无能为力。

  但在打工子弟小学“一机难求”的同时,我国每年淘汰的电脑约有500万台,大多被当作电子垃圾被焚烧、填埋。

  作为“电脑传爱行动”的志愿者,清华大学大二的陆昕清说,由于学生毕业、实验室机器换代等原因,校园里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被淘汰的电脑需处理。

  这一切催生了学子们的电脑传爱行动,“我们给不了孩子们未来,但可以用电脑带他们认识世界,带他们拥抱明天。”

  募捐

  联合14高校社区募集电脑

  今年,“电脑传爱行动”走过第三年,为了挖掘更多电脑资源,学生们开始走进学校周围的社区,募捐时间也从暑假扩展到全年。

  2月15日,离开学还有半个月,清华扶贫公益协会的学生们就陆续赶回学校,与社区谈合作。经过几次碰壁,学生们没有退缩,而是用耐心的解释和坚持赢得了清华周围9个社区的“通行证”。

  在社区取得成功后,他们开始考虑将社区募集的新模式复制到更多的高校。

  5月29日,15所高校的志愿者们聚集清华,这是个标志性的一天,电脑传爱行动的志愿者队伍在壮大,阵地在扩张。

  一周之后,“电脑传爱”的150多名志愿者将募集行动开进11个居民社区。

  但就是这一天让陆昕清印象深刻,他的“战友”被泼了一盆冷水。小陆说,那天他去地质大学附近社区的捐赠点巡视,看到有个人正在训斥学生:“你们大学生搞这个事情是没有前途的,没人会给你们捐电脑。” 在场的学生们灰头土脸,情绪失落。

  那天下来,学生们只募集了不到40套电脑整机,大大低于之前的预想。这样一个募集成果让大部分队员失望。

  2/3的业余时间投入,饥一顿饱一顿,卖苦力把电脑搬上搬下,为什么还得不到人的理解?

  一路走来的艰辛,让有的学生离开了,但陆昕清说,“电脑传爱行动”的核心团队一直都在,团队的新生力量每年都在增加。“这就是我们的事业,无论曾经失败还是成功,我们决不能回头。”

  支教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教电脑

  不光捐电脑,年轻的志愿者不想让他们辛苦募集的电脑成为摆设。他们想通过支教告诉孩子们,作为城市一分子,孩子们并不孤独。

  “电脑传爱行动”又在清华等高校开始招募支教志愿者。

  走进打工子弟学校后,志愿者张璐感觉,需要做的太多,但大学生志愿者能力可及的太少。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电脑世界的未知对他们充满着吸引力,但志愿者能带给他们的也只能是每两周一次的课程,讲解一些浅显的普及知识。

  “我们时间毕竟有限,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来支教。”清华大学大二学生刘志成说,他们的支教,也只能选择距离相对较近的学校开展。而“电脑传爱行动”的统筹策划目前仍是清华大学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其他参与学校主要是进行募集工作。他们希望,今后这个项目能在各个高校独立运行起来。

  目前,这个由大学生发起的“电脑传爱行动”,已为北京的7所打工子弟学校捐赠电脑共计200余台,并提供科技支教40余次。

  辛酸故事

  学校被拆电脑被卖

  公益之路总是充满坎坷。

  6月下旬,北京市集中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太和小学,这个“电脑传爱行动”志愿者支教了一年的地方,变成一片废墟。

  “电脑传爱”的队员们想到了那批历尽千辛万苦募集来的电脑,太和小学没了,还有幸存下来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那里的孩子需要这些电脑。但当他们打电话联系太和小学校长时,对方的答复让他们震惊、难过:“电脑已经被收破烂的收购了,不可能再还给你们了。”

  队员们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为了那30台电脑,他们在去年夏天付出了太多辛劳。

  于是,队员们开始了辛酸的维权之路。

  咨询律师,联名写控告材料,从派出所到刑侦队,他们付出种种努力。但失败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由于对法律的无知,去年在向太和小学捐赠电脑时双方不曾签订任何协议。最终,大家只能无奈放弃。

  此后,“电脑传爱”行动立即与其他两所受捐学校签订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太和的悲剧再次发生。

  这样一个公益项目,正随着这群大学生一起,慢慢长大。

  采写/本报记者 王卡拉

  摄影/本报记者 吴江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