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10月30日电(王华 白俊峰)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仍按10年前标准收费的广州民营养老机构经营日陷困境。虽然其实惠的消费令香港户籍老人乐于返回内地养老,但又因对接问题而有所限制。
在经济发达、人均寿命超过75岁的广州市,本已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的养老机构,如今反而难以为继。政策扶持和倾斜不足、护工短缺、运营经费入不敷出是当前广州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三大难题。
据了解,广州市对民营养老机构的财政支持明显低于其他大中城市,护理补贴只是深圳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五分之一。护工文化层次普遍停留在初中,多数没有受过护理专业训练,一位中年护工告诉记者,“年轻女孩多是义工,护理专业的学生偶尔来当志愿者,但绝对不会来养老院工作。”
而其收支矛盾则更为尖锐,因早年入住老人较多,广州40%的民营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仍处于10年前水平,随着物价上涨,运营难度增大。“按照现在的模式运营下去,几乎没有利润。”一位民营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向记者坦言,每位老人每个月的资金缺口接近四位数。
记者29日走访广州市荔湾区某养老公寓,入住这里需一次性支付购置费、押金加上每月费用分摊下来,每位老人每月基本开销在2000元至2500元之间。而在香港的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每月至少要支付5000到8000元港币不等。
相对低廉的收费、更为宽敞舒适的环境以及相同的生活习惯、气候,吸引部分香港户籍老人选择到内地养老。广州某老年公寓的负责人虽不愿意透露入住香港老人的具体人数,但他称,“很多香港老人入住,十个户型级别都有香港老人居住,所占比例还不少,收费和内地老人一致”。
但香港老人到内地养老也并非无障碍,其中牵扯到个人户籍、养老金发放等诸多问题,譬如老人必须定期回香港报到,否则不能足额领取养老金。广州某养老公寓负责人说,“最让人头疼的是医疗保险问题,粤港两地老人养老产业亟需对接”。
2010年国内养老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此前曾表示,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在“沉睡”阶段,一旦觉醒将是个庞大市场。
据悉,美国、瑞典、日本等养老产业发达的国家正瞄准中国内地的巨大市场,纷纷进驻开设合资养老企业、养老地产、建设高端养老社区。